马超兵力雄壮勇不可挡,为何刘备就不重用他?
这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认为刘备並非不重用马超,而是刘备有知人善用的领导艺术,从《三国志》中可以看到刘备对马超是重用的。
马超讨伐曹操失败,欲投靠张鲁,后来看见张鲁,不是心中想象的人物,不足以共谋大事。在走投无路之下,听说刘备正在攻打成都,选择投降了刘备。
刘备得到马超当然喜出望外,当了汉中王以后,加封蜀汉五虎将,也没忘了马超,五虎将中排第四位,在老将黄忠前面。这样的封赏,就连一贯骄矜的关羽只是对黄忠略有微词,对马超並无异议,也显示了刘备对马超的重视。
《三国志》写到“马超率领兵众直到成都城下,成都成内为之震动,惶恐不安,刘璋当即投降。”
刘备顺利的拿下成都,对马超恩爱有加,不但让他继续以前的爵位,还加为平西将军,指挥临沮战区的军队。
刘备为汉中王以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升迁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晋封为斄乡侯。
刘备对马超的重视是考虑蜀国西凉地区的稳定,所以马超投降以后对曹魏的作战中就鲜见其身影了。
另一个原因是马超投降刘备仅两年就因病去世了,死时办章武二年,时年仅四十七岁。
刘备追谥马超为威侯,儿子马承继承爵位。按马超死前上疏请求,其堂弟马岱官到平北将军,晋爵位为陈仓侯。
可见马超投降刘备时间后时间很短,还没有充分发挥才能,就过早的去世了,但是刘备对马超生前死后都给予了高规格的待遇,可见对马超显示了非一般的重用。



马超基本成名于投靠刘备之前,在刘备手下只待了8年就去世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刘备也只是“用其威名而不用其人”,主要是马超在三国历史上的名声非常不好,有害死过父兄的恶名。

公元222年,刚满47岁的马超在益州病死。马超临终前曾给皇帝刘备写了一封遗书,他说:我的家族里200多号人全部被曹操、张鲁给杀尽了,只有一个堂弟马岱还健在,只好托付给您了,请好好照顾他。
马超给刘备留下遗言后就死了,此时距离他归顺刘备才不到8年的时间。期间,刘备虽然给马超加官进爵,但是一直不给他实权,就像用牢笼困住了马超这只猛虎。
刘备曾封马超为雍州牧,可是雍州是魏国的地盘,蜀国只有益州而已,所以马超的雍州牧只是一个虚职,人在益州,却“遥领雍州”,足以看得出马超平时并不讨刘备的喜欢。

虽然陈寿把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五个人的事迹合为一传,即《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但其实马超的地位显得非常尴尬。因为他在投奔刘备之前就是一方诸侯,与刘备平起平坐,只是由于走投无路才归顺了张鲁,然后又背弃“旧主”张鲁投靠刘备。

马超既不如关羽、张飞资历老,也不如黄忠、赵云跟刘备的关系好,自始至终都不得刘备的欢心。在归顺刘备之前,马超就留下了“恶名”,这是因为他举兵对抗曹操导致父亲被杀。
马超的祖先是汉明帝刘庄的岳父、伏波将军马援。马超割据西凉时,他的父亲马腾以及两个哥哥、家眷都在曹操手中当人质,被囚禁在邺城。

(凉州地区)
马超起兵反曹时,其父、兄、嫂子被曹操夷灭三族,家人的鲜血都流在了邺城。马超却对韩遂说:我背弃父亲,以您为父亲,愿共击曹操。
结果这支西凉联军被曹操打得兵败如山,马超也背负了害死父兄的恶名,这是不孝。投靠张鲁后,勇猛的马超也非常不得志。
张鲁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总有人在背后中伤马超,说他不忠不义。马超实在待不下去了,担心有一天会被张鲁所杀,最后不得不背叛了张鲁,投靠益州的刘备,这是不忠。

过去,马超在羌人、氐人之间有很大的名气,再加上常年割据西凉,因此连益州百姓都知道他的威名。公元215年,马超帮助刘备攻下成都,因为功劳很大加官进爵。可是马超的旧部和家属都在张鲁那里,张鲁投降曹操之后,马超剩下的家属全部被杀,无一幸免。马超的旧部庞德归顺了曹操,后来奉命到荆州抵抗关羽的进攻。
从马超归顺刘备再到去世,只参加过两次大的战役,一次是成都之战,另一次是汉中之战,此后再无任何的作为。

刘备虽然欣赏马超,但也忌惮马超的勇武,同时还鄙弃马超过去的恶名,一直把他排除在蜀汉的心腹之外,有所提防。公元219年,刘备平定汉中时,宁愿提拔魏延这种新人将领镇守汉中,也不使用威震天下的名将马超,这让马超非常伤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册封马超为骠骑将军,明升暗降。
因此,军阀出身的马超既不是刘备的嫡系将领,也不是刘备的手足兄弟,只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投靠刘备。在刘备手下,马超由于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同时又因为家人被杀而悲痛过度,最后抑郁而终,才只活了47岁。

刘备集团有马超的加盟,其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诸葛亮的加盟,而颇有用人之明的一代雄主刘备又怎么可能不加以重用呢?不过说刘备不重用马超,也确实颇有依据,不过仔细考据,这个论断还是站不住脚的。
为何会有马超不被重用的感觉
马超其实在当时口碑并不好,因为其有“戕害父兄”的嫌疑,而且马超屡次投奔他人,又背叛,因此,马超的声名并不好,以至于最后投奔张鲁时,张鲁对其也是严加提防。最后,投奔刘备时,已是穷途末路了,虽然投降刘备,但是马超有诸多的前科,因此,从常理推断,刘备也会有所提防。
其次,马超投奔刘备后,刘备给予很高的爵位和待遇,在武将之中,位列四大将军,但是并没有给马超实权,以至于马超并没有作出什么大的作为。

锦马超
最后,就是马超的英年早逝。马超可谓少年得志,其成名很早,投奔刘备时候也才刚刚四十出头,比刘备小一大截,以至于马超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近四十七岁,于是人们开始推断,马超这么早去世,就是郁郁而终,其根本原因是刘备不重用马超。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原因,有前科、没作为、英年早逝,才会导致大家有马超不被重用的感觉。
马超其实在蜀汉很受重用
马超的投奔对刘备集团来说意义重大,丝毫不亚于诸葛亮的投奔,为何这么说呢?诸葛亮这是谋士,而马超则是实实在在的一方诸侯,西凉马家,世代镇守,有了马超,可以说刘备集团就有了进攻凉州的资本。这对于刘备而言,是极大的战略意义。
马超虽然是在穷途末路投奔刘备的,但是刘备却并没有看不起马超,反而委以重任。而马超的确出手不凡,投奔之初,就率兵直取成都,而刘璋等惧怕马超的威名,开城投降,刘备兵不血刃取得成都,这可是天大的功劳,而马超也因功被封为平西将军,并督临沮。

一代雄主刘备
建安二十二年,曹刘汉中之战爆发,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之后,与张飞等人攻打武都、阴平两郡。汉中之战,马超始终在战斗前沿,不过主要是牵制作用,汉中之战后,马超升迁为左将军,假节。之后利用马超的身份地位,其一直驻扎蜀汉汉中前沿,为蜀汉进攻凉州做准备,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封马超为凉州牧就可以看出,在刘备心中,攻取凉州的首选便是马超,而隆中对的两路计划,“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兵”,荆州方向的出兵帅才就是关羽,而益州方向出兵,如果刘备不御驾亲征,便是马超,可见,马超在刘备集团还是很受重用的,并不存在不受重用的一说。
为何受重用却没有作为,英年早逝呢?
马超受重用却没有作为,英年早逝与蜀汉的战略方向有重大关系。刘备攻取汉中之后,已经达到全盛时期,其军队有将近20万人,地盘广大,人才济济,而在这顶峰时期,关羽悍然发动了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失败后,刘备又准备并发动了夷陵之战,两次大的战役让蜀汉的战略方向和中心全部转移到了荆州方向,而马超的身份角色在凉州方向,其需要镇守,并为攻取凉州做准备,因此,在这蜀汉的两场大的战役中,马超无法参与,这样就导致其在汉中之战后几乎没有作为,因为蜀汉的战略方向只有一个,其无法两线作战,因此,马超也就没存在感了。

西凉马超与西凉军
根据史书记载,马超的父兄被曹操杀害,其与曹操不共戴天,因此,马超时刻都想与曹魏决一死战,因此其并赞同蜀汉的战略方向(这一点与赵云相同)。而因为蜀汉的战略方向调整,马超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报仇,因此郁郁,加上荆州战役失败,马超更是不得重用,所以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如果刘备集团在汉中之战后,在荆州采取守势,在益州方向采取攻势,那么马超也并将大放异彩,或者马超活到诸葛亮北伐时,年龄也不过50多岁,也能辅助诸葛亮,说不定会攻下凉州和雍州,取得北伐的重要胜利。
可以说,马超的结局是蜀汉战略方向转移的主要牺牲品,也正是由于蜀汉战略转移到了荆州方向,才导致马超的不得志,但是其并非不受重用。
胡说八道。夺西川征汉中都有马超,怎么能说是不重用?马超的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马超是西凉人,在那里威名远播,按演义里的说法是被尊为神威天将军。假如马超不早亡。诸葛亮北伐取陇西凉州,简直如探囊取物。唉时也,运也,命也。

我认为要说刘备不重用马超那是不对的。
在《三国演义》里马谡骁勇善战,人称锦马超,论个人武力不在吕布之下,可马超也是命运之人,父亲马藤哥哥弟弟都死于曹操之手,马超起兵复仇虽然说也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但终究实力不济,最后被曹操所败,连带着家人也全部遇害,这对马超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在投降刘备后,刘备对马超马岱兄弟不能说不信任,因为刘备对如何拉拢降将还是有一套的,老将黄忠严延都能在归降后死心塌地的为刘备卖命,对天下闻名的马超刘备肯定会更上心,刘备拉拢马超的手段可能和曹操当年拉拢关羽手段差不多,刘备下这么大血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马超真心归复,因为马超要真心归降那等于刘备又多了个赵云。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役中,马超也立了大功,但是大仇终究还是没报。
马超最终被封为蜀国五虎上将,这是极高的荣誉,这个荣誉也是马超归降刘备后一刀一枪的打下来的,就连关羽也对马超被封为五虎上将没有异议。
现在很多人说马超归降刘备并不是真心,马超曾想叛逃,还说什么马超对刘备极不尊重,当面敢直乎其名,我觉得这都是无稽之谈,想想看马超归降刘备时天下三分已经明朗,如果马超要叛逃,他还能往哪叛逃,去投降曹操那绝对不可能吧,那么就只能往江东孙吴了,那应该更不可能了,因为当时吴蜀联盟正是黄金时期,马超只要有正常思维就不可能啊。而且要说马超归降刘备后桀骜不驯敢对主公刘备没大没小?这事反正我是不信,因为马超征战半生,受到的打击非常人可比,可能早已身心俱疲,应该不能做出这样事来。
刘备诸葛亮可以说对马超是寄予厚望的,怎耐天不与蜀,马超竟英年早逝,这对蜀汉来说是极大的损失,马超要不早死,诸葛亮北伐就等于有两个赵云,那会是什么效果。
在马超死后,其弟马岱跟随诸葛亮六出祁山立下大功最后诸葛亮设计斩魏延,马岱就是执行者,这说明诸葛亮也是信任马岱的。
最后说,马超之所以会英年早逝,和马超重感情有关,马超在看到家人遇害时曾吐血坠马,而刘备可以当众摔孩子收买人心,可以对在长坂坡惨死的糜夫人无动于衷,曹操也一样,在宛城曹操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都战死,可曹操也不见有多伤心。可马超不行,父亲弟弟妻子儿女都死在马超前面,这打击非常人可接受,马超归降刘备后实际身体已经不行了,马超早死也不难理解了。
三方面原因:1.双方合流的根源。刘备之所以收留马超,看中的是马超背后代表的政治资源,而不是他的个人能力。马超投奔刘备时,基本上是走投无路了,刘备集团认为马家世代经营凉州,在当地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对日后北复中原有莫大助益,对于延揽人才也有示范意义,才留下了马超。2.刘备的忌惮。从刘备的角度:马超也曾为一方之雄,怎能心甘情愿长期寄人篱下?因而,刘备收留马超的同时还要提防马超。3.马超的劣迹。马超抛弃父兄,与韩遂反目的事迹历历在目,基于前车之鉴,刘备更不敢轻易委以重任了。
刘备平定了西川后给马超封了官——平西将军,是刘备阵营里边职位最高的武官了。但是马超这个人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这在当时的刘备阵营里是谁都比不了的。关羽就有点嫉妒马超,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才怎么样。诸葛亮回信说:马超这个人文武双全,就像汉朝开国时候的英布和彭越一样,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但是比不了你的超然绝伦啊。这关羽的脾气喜欢出格恭维,他拿出信来满世界的宣扬,借此来压服马超。马超这个人也有问题,大大咧咧的,当时刘备的身份只是一个汉朝左将军,马超见了刘备也不怎么尊敬。总是直接喊刘备的名字,这让刘备特别不舒服,张飞也看不惯,总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这个马超。后来孙权派吕蒙讨伐荆州,刘备带张飞马超沿水路到了公安和关羽汇合。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关张二人故意早早的来到刘备身边,马超不知道,还是大大咧咧进来就喊刘备的大名,这时候关羽火了,和张飞拔出剑来命令马超给刘备跪下。马超当时吓坏了,扑通一下就跪下了,从此再也不敢对刘备不尊敬了。这件事对马超的触动是很大的,从那以后马超就变的谨慎小心了,在后来讨伐汉中的过程中,马超的表现让刘备相当不满意。完全不见了当初席卷关西的威风,磕磕绊绊的跟曹洪打了个互有胜负,还甚至被黄忠给抢了风头,马超的威望也一天天的下降。汉中评定后刘备甚至宁可用魏延来镇守也不有马超,在内心深处,刘备对马超是有着深深的防备的。
回到成都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彭漾的人由于得不到刘备的重用所以到处发牢骚,他呢跟马超的关系还不错,一次喝醉了在马超家里说了几句对刘备不尊敬的话。自从马超上次被刺激过后那是非常的敏感,当时他的处境是“羁旅归国,常怀危惧”。他呢立即就向刘备报告了这件事,刘备呢就把这个彭漾给杀了,自从这件事过后人人见了马超都离他远远的有多远躲多远,谁都不敢招惹他,马超呢从此更加小心了,在孤独和压抑中度过了后半生,章武二年年仅四十七岁的马超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综观马超的一生都会让人为这个才华出众而又际遇窘迫的将军感到叹息,马超十七岁从军,二十岁就大破郭援威震河东,却如此凄凉的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其中有刘备的山头主义原因,其实更多的是他自己做人的失败。
非不用也,乃不敢用也。
刘备对马超一直有提防之心,从来没有重要过。
马超当初也是一方诸侯,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按道理这样的人才应该被重用的,一部三国志,前表吕布,后表马超,就足以说明马超的能力。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一个人的能力越大,野心就越大,刘备怕自己驾驭不了马超,就像当初的吕布那样。马超这个人野心其实很大的,在关中的时候,妻儿父母全在曹操手中,但是仍然跟韩遂一起造反,置妻儿父母性命于不顾,说明他行事不择手段。被一个离间计害得和韩遂翻脸,说明没脑子。这样的人要是重要的话,难免日后起二心,给自己造成大麻烦。但是马超来投奔自己,如果不用,那么会寒了人心的,以后哪个文臣武将还敢来投呢,于是就给马超封了空有名头而无实权的将军,从而不落人口实。
而马超也知道自己在刘备集团中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最终病死,死后被追谥为威侯。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一个有野心、有能力、且当初同样作为争霸天下的军阀,你作为刘备,敢重要么,稍有差池,就会陷入不复之地。
刘备其实很能知人善任的,白帝城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把这话当成耳旁风,最终导致街亭惨败。
对于马超,刘备不是不知其能,唯恐难以驾驭,弃之不用,怕人笑话,所以封他个有名无权平西将军,一来表现自己礼贤下士,二来能堵住天下人之口。
刘备这样做,完全是马超的咎由自取。想当年,他与叔父韩遂共伐曹操时,韩遂在阵前与曹操寥寥数语,竟是他心生怀疑,指责韩遂不与自己一条心,弄得韩遂有口难辨。连自己父亲的结拜兄弟都不相信,他还能相信谁!接着,曹操摸书与韩遂,马超知后,已起杀心,逼得韩遂不得已投降曹操。
再看看马超投奔张鲁后,张鲁对他封官加爵,极尽示好。在于刘备打仗失利后,张鲁启用马超,巴望他能扭转乾坤。按理说,张鲁在他走投无路时收留他,马超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行动回馈张鲁。可他却被刘备派来的说客,三言两语就打动了心,旋即,背弃张鲁,归降刘备。
如此多疑,如此三心二意之人,刘备如何敢重用!说不定哪天他羽翼丰满,与刘备分庭抗礼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