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此了得,似乎应该扮演曾头市史文恭那样的主将角色。然而整个三大祝家庄,正面描写他出手居然只有一次,这边秦明和祝龙斗到十合之上,祝龙如何敌得秦明过,庄门里面那教师栾廷玉带了铁锤,上马挺枪,杀将出来。欧鹏便来迎住栾廷玉厮杀。栾廷玉也不来交马,带住枪时,刺斜里便走。欧鹏赶将去,被栾廷玉一飞锤,正打着,翻筋斗下马去。邓飞大叫:“孩儿们救人!”舞着铁链,径奔栾廷玉。宋江急唤小喽罗,救得欧鹏上马。那祝龙当敌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栾廷玉也撇了邓飞,却来战秦明,两个斗了一二十合,不分胜败。栾廷玉卖个破绽,落荒即走,秦明舞棍,径赶将来。栾廷玉便望荒草之中,跑马入去,秦明不知是计,也追入去。原来祝家庄那等去处,都有人埋伏,见秦明马到,拽起绊马索来,连人和马都绊翻了,发声喊,捉住了秦明。邓飞见秦明坠马,慌忙来救,急见绊马索拽,却待回身,两下里叫声着,挠钩似乱麻一般搭来,就马上活捉了去。由此可见,栾廷玉武功不凡,出手敏捷,要是归梁山的话前十名是没问题的了。
栾廷玉
不想在次日,祝家庄就厄运当头了:当时梁山四路攻打,栾廷玉表示“今日这厮们厮杀,不可轻敌。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这一路的领军头领是梁山的小李广花荣,还有张横、张顺兄弟作为副将,栾廷玉单身出战,详细经过书里没有写。但是宋江攻下祝家庄,“在正厅上坐下,众头领都来献功,生擒得四五百人,夺得好马五百余匹,活捉牛羊不计其数(当然不用记数字,如果连一只羊都抓不住,就别在梁山混了)。宋江看了,大喜道:‘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
就冲这句话,大多数人觉得不用多问,栾廷玉估计被花荣射死或者射下马被三位头领杀死。他在《水浒传》里已经彻底结束。虽然没仔细写他被谁杀的,但是死是一定的。可是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仅仅是宋江的推测。不过栾廷玉这样一位过场人物能被后人令他死而复生,主要还是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栾廷玉没有大恶。书中比起栾廷玉武艺高强的好汉多了很多:曾头市的史文恭、辽国的统军兀颜光、方腊军的大帅石宝、邓元觉、方腊的侄子方杰等人,哪一个武功都比栾廷玉要高。但是这些人中,除了兀颜光是辽国主帅,异族外,其他的都直接欠下梁山的血债,从感情上不能令读者接受。所以他们都不可能被后世复活。栾廷玉则不然,他虽然打伤了欧鹏,用计策捉了秦明、邓飞,但是他并未欠下梁山的血债。而且栾廷玉是孙立的师兄,宋江当然也想收编他入伙了。不过你们如今杀了他的徒弟,再让做师傅的入伙,人家肯定不干的。
二、栾廷玉的死亡写得不详细。前面我提到的史文恭、兀颜光、邓元觉、石宝等人,怎么死都写得很详细:兀颜光是被花荣、张清、关胜三人联手杀死的。史文恭被卢俊义活捉上山,宋江将其割腹剖心处死。石宝自杀,方杰被柴进刺下马后被燕青杀死,邓元觉被花荣射下马后乱军杀死。栾廷玉呢?没有写他怎么被杀的,这就给续写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只要篡改掉宋江的话里面一个字就行了,把“杀”改“走”就行了。
由于是不同的人写的死而复生,则出现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栾廷玉:一个是陈忱写的,虽然一开始还是思想转不过弯来,但是最终还是和孙立一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一起去暹罗国干新事业了。另外则是梅寄鹤和俞万春笔下的栾廷玉:继续和梁山作对报仇,不惜堕落充当走狗(这两人写的栾廷玉也不一样:梅氏“古本”里,栾廷玉死在关胜的手里,而俞式作品中,则是活着笑到最后)。
栾廷玉死不见尸,也给人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他是不是趁乱远走高飞了呢?清代陈忱《水浒后传》和俞万春《荡寇志》两种续书都是这么处理的,写栾廷玉未死于祝家庄之役,而成为一个重要角色。两书对水泊英雄态度不同,给栾廷玉安排的归宿也不同。
《水浒后传》中他与孙立等和解,被推为登云山寨主,后来加入李俊的“海外兵团”,勤王抗金成功,李俊立为暹罗王。栾廷玉与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为该国五虎大将军,同时还兼任兵部尚书一职。
如果说《水浒》中的栾廷玉还算是个英雄的话,荡寇志中的栾廷玉就是个屠夫,陆谦之于林冲比孙立之于栾廷玉如何?林冲可没有剐了陆谦,可俞万春一心一意爽利描绘出的报复孙立的手段,除了折射出他自己心里某些变态想法之外,就是为荡寇志又塑造了一个小人。荡寇志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单入卖李谷 陈希真三打兖州城》将栾廷玉的残忍抒写的淋漓尽致。
余万春
日方亭午,希真吩咐在府堂上排起桌案,供起祝家庄祝朝奉并祝龙、祝虎、祝彪,一应眷属的神位。万年当先主祭,永清、丽卿以次行礼,希真、辅梁、廷玉等以次助祭。礼毕,左右献上活三牲,乃是孙立、杜兴、石秀。栾廷玉一见孙立,便叫道:“且慢动手,快传一应刽手屠户都上来。”须臾传到,栾廷玉便问道:“你们想得出极惨毒慢慢死的刑法么?”内有一个刽子手答道:“请老爷暂放他宽活一日,小的便想个法儿献上。”廷玉道:“狠好,你们退去。”便卷起衣袖,手提尖刀,指着孙立骂道:“你这害国殃民、叛君负友的内间奸贼,今日见我,尚有何说!”永清双眉剔起,飕的提起尖刀,指着社兴道:“待我亲割这个巧言败义、甘心从贼的奸贼!”便扑到杜兴面前,将杜兴乱割。廷芳拦住道:“一阵乱割,登时死了,不是便宜了这厮。”永清听罢,便慢慢细割。石秀大怒道:“无知小厮,何得无礼!”万年大怒,也提起刀来道:“你这贼胎贼骨、甘心下流的贼,敢说什么!”石秀不住口小厮、小贼的骂,万年怒极,便把刀撬开石秀牙齿,割去舌头,道:“你这贼再骂!”便接连在石秀身上,溯了十七八个洞。看那石秀兀自出气多进气少了,万年便一刀通进石秀心窝,直割下小肚子,取出心肺,捧向神位前来。永清也将杜兴心肺取来,一齐献上。希真叫刀斧手来枭去杜兴、石秀首级。廷玉指着孙立道:“饶你宽活一日,明日好好来领死!”喝左右牵孙立下去。永清将孙立、杜兴等眷属,尽行杀戮,不留一个。当时送了神位,扫尽血迹,大开庆功筵宴。希真传令飞虎寨、镇阳关一齐开宴,大众开怀畅饮,至夜方毕。
次日,希真命绑孙立赴十字路口听刑。刽子手来禀道:“小的想了一法,用细钩钩皮肉,用刀小割,备下盐卤浇洗创口。倘有昏晕,可将人参汤灌下,令其不死。如此缓缓动手,自然够他受用了。”廷玉大喜,重赏那个刽手,便教他照这法儿施行。那孙立自辰牌割起,直至申末,方才绝命。刀斧手枭下首级。统计阵上斩获,并昨日所枭的首级共八颗,乃是杨雄、石秀、孙立、解珍、解宝、顾大嫂、杜兴、乐和。并计前次之斩获,除邹渊、邹润尸骨无存外,尚有孙新首级盐封未坏,总共首级九颗。希真大喜,众人皆贺。
孙立
新水浒传中给了栾廷玉一个光荣的结果,在兵败被困的情况下,他对其师弟孙立说道:“我没有你这个师弟,我虽败,但不降。”然后自刎而死……
栾廷玉是被弓箭射杀了。宋江说:“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这是一句大实话,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大约栾廷玉的确死了。
问题是,宋江惋惜栾廷玉,打扫战场时,也应当交代一句如何安葬这位好汉吧。林冲杀了王伦,书中交代喽啰们把他埋在了后山。鲁智深打死邓龙,也叫扛去后山烧化,为何宋江不给他喜爱的栾廷玉善后呢?
更大的疑问还在于究竟是谁杀了栾廷玉,宋江既然知道栾廷玉被杀,书中为何又不交代清楚呢?祝家庄所有与梁山作对的人都有很清楚的下落,为何栾廷玉的下落就这样含糊其辞呢?
种种疑问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绝大多数的读者,包括聪明如金圣叹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弥月不快”。于是,大家情愿相信栾廷玉没死,而是趁乱逃命去了。
说了这么多,栾廷玉的下落到底如何呢?

栾廷玉的绰号为何是铁棒
鬼脸儿杜兴说,祝家庄有个教师:“唤做‘铁棒’栾廷玉,此人有万夫不当 之勇”。也就是说,栾廷玉惯使一条铁棒,武功很高。这句话不禁令人想起后来宋江夸赞卢俊义时说的“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为什么讲栾廷玉又扯到了卢俊义呢?因为,这两人以铁棒、棍棒名闻江湖,但却都没有用过他们赖以成名的兵器。卢俊义出战过两次,被宋江、吴用驯服时,用的是朴刀,活捉史文恭时,用的还是朴刀。栾廷玉从庄内杀出时:“带了铁锤,上马挺枪”,他并没有铁棒,与欧鹏、秦明交手,除了用枪,就是以飞锤伤人。
施耐庵为何写得文不对题呢,原来是有寓意的。

卢俊义“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这条棍棒是保护自己的,卢员外是一条龙。他是哪条龙呢?《水浒传·引首》中有一句话,大概可以讲清楚卢俊义是哪条龙: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卢俊义仪表似天神,竟然隐喻的是天神霹雳大仙赵匡胤。
施耐庵在书中究竟是如何以卢俊义隐喻的赵匡胤,咱们暂且搁下,重点讲栾廷玉的铁棒。“铁棒栾廷玉”的隐喻,与卢俊义的棍棒如出一辙。
铁棒,其实就是“天棓”,也就是天棓星,是帝王的前驱,挑起帝王级别战争的星煞。栾廷玉,实则“銮廷玉”,他就是隐藏在《水浒传》中挑起帝王战争的建文帝。
栾廷玉的师弟是“孙立”,也就是朱洪武误走的妖魔,意为立孙子做皇帝。《水浒传·引首》讲到了赵匡胤从开国到传位的历史,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漏掉了宋真宗,含糊地说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这不是在写北宋的事,而是写朱元璋“孙立”。“孙立”是立皇太子,然后才是“銮廷玉”,皇帝比太子大,所以,栾廷玉就有了孙立这个师弟。也就是说,孙立是诠释“銮廷玉”的,没有“孙立”,便没有“銮廷玉”。
所以,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孙立是最合适的人选。
建文帝削藩,挑起了靖难之役,这就是帝王级别的战争,果然是“天棓銮廷玉”。

栾廷玉杀出祝家庄时玄机重重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江发起对祝家庄最后一战,派出了四路人马围攻庄子。为杀退梁山兵马,祝家庄也是分四队杀出。祝龙、祝虎、祝彪先后被斩杀,而栾廷玉则神秘失踪了。这段情节写得十分蹊跷,疑点重重,施耐庵肯定是在其中隐藏了不可明言的绝顶玄机。
为了攻打祝家庄,宋江调用了水军,还特地安排孟康顶替马麟监造大船。祝家庄没有大江大河,调动水军头领,还要准备战船,宋江意欲何为?施耐庵为何这样写?这个疑问暂且搁下,我们继续解读梁山的四路人马是如何安排的。
正东一路是林冲带着李俊、阮小二两个水军头领,而且,阮小二还是吴用特地从梁山调来的。孙立入伙后,吴学究专门把原本留守山寨的阮氏兄弟一并带到了祝家庄。
正西则是花荣带队,张横、张顺兄弟为副将;正南则有三个头领:穆弘、李逵、杨雄。穆弘是浔阳江边长大,与李俊、张横、张顺很有交情,想必也是水性谙熟的战将。
写到这里,施耐庵就收笔了,正北这路人马怎么就不交代了呢?从后文情节来看,极有可能是宋江带着阮小五、阮小七,以及没有出现在其他三个方向的将领攻打正北方向。

金圣叹说,施耐庵没有交代正北是谁带队,是“为尊者讳”。因为,栾廷玉就是在这里被杀或者失踪的。其实,金先生读书不细致,栾廷玉并非是失陷于正北,而是正西北。
却说祝家庄内看见梁山兵分四路攻打,便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栾廷玉率先说: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尚未开打,就现出疑点了。栾廷玉只顾安排自己,而且,是“引了”一队人马先撤了。也就是说,施耐庵暗示,栾廷玉此时已经杀了出去。
书中也写得很清楚,栾廷玉是从后门而出,杀正西北方向的人马,正西北有人马吗?
栾廷玉杀出庄子后,祝氏三杰也随之带领人马分别从前后门出庄,孙立则横枪跃马,守住了后门吊桥,防止祝虎等杀回来。两军刚刚交手,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等便在庄内策应,杀了祝朝奉,放火焚烧祝家庄。
写到这里,便要打住了。因为,这一幕太像靖难之役的最后一幕:内应李景隆打开南京西北门(金川门),皇宫失火,建文帝失踪,朱棣宣布皇侄殁于大火。
其实,施耐庵揭秘:皇宫失火也是内应所为,建文帝此时早就逃出宫去。所以,宋江在没有见到栾廷玉尸体却宣布他被杀死了。

栾廷玉应当是被射杀了
上文讲到,施耐庵以从来没有用过的兵器,暗写了两个皇帝。在三打祝家的故事中,还有一人没有用过自己拿手的兵器,此人就是孙立。
登州提辖孙立武功高强,有三大特长:一管长枪,一条钢鞭,还能开硬弓。后来的战斗中,孙立主要用的是长枪,施耐庵还特地写了他单挑呼延灼时用了一次单鞭。然而,孙立却从来没开过硬弓。按照文本逻辑演绎,孙立的这张硬弓肯定也是有暗喻的。
正北方向,是玄武大帝的方位,朱棣自称是玄武大帝下界。《水浒传》中有太多的“玄武”符码,比如“三月初三”是玄武大帝的诞辰,压住妖魔的石碣是一只大龟驮着。还有洞玄国师,九天玄女……等等,这其中,就隐喻了朱棣。所以,施耐庵没写正北方向是谁带队,深意大概在此。而宋江身上又有朱棣的暗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栾廷玉的下落在施耐庵这里不是神机隐秘。

硬弓当然有弦,南方读音“弦玄”不分,建文帝当死于弓弦之下。为何这样说呢?
朱棣夺位成功后,朝廷旧臣多有不服,认为这是一场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弑君篡位的谋逆。施耐庵也持此说,因而,孙立的绰号就是“病尉迟”。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的表现,大概就是《水浒传》中病尉迟的作为吧。即便不是孙立射杀了栾廷玉,也不排除栾廷玉死于弓箭之下的可能。
病,在《水浒传》中绝不可作“赛”、“赛过”讲,就是有病、诟病的意思。施耐庵虽然不赞同“孙立”,但也反对弑君谋逆,尤其是反对朱棣夺位成功后的杀戮。因而,在《水浒传》中以玄武门之变,揭露了这段历史,隐藏了建文帝的真实下落。朱棣是玄武大帝,以玄武门之变来隐写历史真相,简直是太高明了。
那么,后世为何传言建文帝逃了出去,而且,是逃到了海外呢?施耐庵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说,这是朱棣为了掩盖弑君篡位的罪名而虚张声势。

上文讲到,宋江打造战船,调集水军攻打祝家庄,有这个必要吗?宋江其实就是在虚张声势。
栾廷玉是祝家庄上教师爷,这个人物是模糊的,没有相貌特征,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鬼脸杜星只说了句,他有万夫不挡之勇,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介绍,正式出场是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二打祝家庄,当时扈三娘活捉了矮脚虎王英,扈三娘大战欧鹏,根本就就不是扈三娘的对手,倒也难解难分,正在这时候,秦明赶到,秦明大战祝龙,扈三娘撂下欧鹏去战马麟,栾廷玉正式出场,大战欧鹏,鸥鹏当然是小角色了,也就一照面,栾廷玉一飞锤就把他打下马来,宋江派人去救,栾廷玉大战邓飞,祝龙打不过秦明,拔马便走,栾廷玉和秦明大战二十个回合,卖个破绽也跑了,秦明不知是计,紧紧追赶,被人家的绊马索绊到活擒了,这一段落就结束了,能跟秦明大战二十个回合肯定是上等人物了,再次出场就一句台词,梁山人马太厉害了,我带领人马从北门杀出,迎战西北方向的敌人。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祝家庄打下之后,各路人马向宋江汇报情况后,宋江说了句,可惜杀了栾廷玉,栾廷玉到底是死是活呢?有说死了的,你想,宋江都说死了,肯定是死了,谁敢骗宋江呀!孙立按理说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进天罡星,还不如解珍,解宝呢!有可能是他暗算了栾廷玉,利用了栾廷玉对他的信任,说明孙立为人不咋地,出卖朋友,所以排名靠后了。有人说没死,孙立私自放了他,毕竟是同门师兄弟,或者干脆杀出重围了,所以,水浒后传,荡寇志,都有栾廷玉的故事。
★栾廷玉是《水浒传》《水浒后传》《荡寇志》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是祝家庄的教师,是病尉迟孙立的师兄,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栾廷玉死不见尸,给人留下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先说说栾廷玉的武功,栾廷玉有过与摩云金翅“欧鹏交战”用流星锤将其打落马下;有过与梁山五虎大将之三“霹雳火”秦明,用计将秦明连人带马拌翻;有过间接擒住“火眼狻犳”邓飞的辉煌战绩。足以看出栾廷玉武功非凡,所以被称之“有万夫不当之勇”。
★《水浒传》原著里,祝家庄被梁山攻破时,栾廷玉下落不明。而《水浒后传》《荡寇志》两本书对水泊英雄态度不同,给栾廷玉按排的归宿也不同,两种续书都是写栾廷玉未死于祝家庄之役,而成为一个重要角色。
★《水浒后传》中,说栾廷玉与孙立等和解,被推为登云山寨主,后来加入李俊的“海外兵团”,勤王抗金成功,李俊立为暹罗王。栾廷玉与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为该国五虎大将军,同时还兼任兵部尚书一职。
★《荡寇志》则写栾廷玉和其弟栾廷芳加入了以陈希真父女为首的征讨梁山队伍,以“极惨毒慢慢死的刑法”处死了孙立等人,剿灭梁山泊后他被封为山东兖州镇总管,并被说成是雷部真君降生。不同的选择,一样的辉煌结局。

★如果写栾廷玉,就必须写详细,写栾廷玉刀不缺,枪不折,鼓不衰,箭不竭,就不至于会死。最经必死则他的刀缺,枪折,鼓衰,箭竭之状,有不能说的地方。
★写栾廷玉的死用笔难到这种程度,如果写了是那个将领杀了栾廷玉,会让读者厌恶那个将领。少了栾廷玉的下落,不知道这是不是施耐庵故意作了鹘突之笔,来让人气闷。所以不让读者看他这个寓言,就会让读者更生作者的气,这样便是幸负7号施耐庵,所以不忍心就把这个密机道破。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腐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剝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祝家庄”“被攻破之后,宋江;说了这样一句话:可惜栾廷玉这个好汉也被杀了。从宋江的话语中,我们能知道的是栾廷玉已经被杀死了,真相真的如此吗?如果是,那又是谁杀了栾廷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打祝家庄时,梁山一共派出了头领20人,他们是宋江、林冲、秦明、花荣、戴宗、李逵、李俊、穆弘、阮小二、张横、张顺、杨雄、石秀、黄信、王英、欧鹏、邓飞、马麟、杨林、白胜。而在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攻打祝家庄时,参战的头领实际上只有14人,其中秦明、邓飞、王英、黄信、杨林被生擒,欧鹏受伤未能参战。剩下的14名头领又分为东西南北四路人马分别进攻祝家庄的东西南北四大门,具体是林冲、李俊、阮小二进攻东门,花荣、张顺、张横进攻西门,穆弘、杨雄、李逵进攻南门,宋江、戴宗、马麟、白胜进攻北门。而祝家庄被攻破之时,栾廷玉是往西北而逃,也就是说,他最有可能遭遇的是西路和北路的梁山人马。

第一种情况:如果栾廷玉遭遇了梁山的北路人马,也就是宋江、戴宗、马麟、白胜。毋庸置疑,这四人中,宋江不可能亲自去战栾廷玉,戴宗跟白胜武功低微,不足以与栾廷玉一战,武艺稍微好点的就是马麟,但马麟显然也不是栾廷玉的对手。别忘了欧鹏跟栾廷玉只交手一回合就被生擒,在我们看来,欧鹏的武艺强于马麟。因此,当栾廷玉遭遇梁山北路人马,他是可以轻而易举突围的。

第二种情况:当栾廷玉从梁山北路防线突围以后,也并不能说明他就绝对安全了,他还有可能撞见梁山西路人马,也就是花荣、张顺、张横。张顺、张横就不多说了,这两人是水战高手,陆地功夫显然不那么入流,他们绝对挡不住栾廷玉。到这里,唯一有能力与栾廷玉一战的就只有花荣,但花荣要靠纯武力杀死栾廷玉显然也不太可能。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花荣的箭。花荣箭术高超,而且经常在战场上放冷箭,射杀过不少武艺高强之辈。因此,栾廷玉很有可能是被花荣射杀的。

第三种可能:大家别忘了,花荣跟栾廷玉实际上都是暗器高手,花荣的暗器是箭,而栾廷玉的暗器是飞锤。通常来讲,暗器高手一般都会比其他人更加谨慎,尤其是在对方也是暗器高手的情况下,那就会更加小心提防。所以,很有可能是栾廷玉中了花荣一箭,但由于栾廷玉提早预防,因此并未伤到要害,最后负伤逃走。

我个人认为栾廷玉死于花荣之手的概率比较大。朋友们;对此,你们怎么看呢?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阅览[祈祷]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后,对栾庭玉下落,宋江听了梁山好汉的战报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可惜杀了栾庭玉。”不过许多《水浒》迷,认为作者似乎没有交待清楚。觉得栾庭玉可是武功高手。不过我还是喜欢明末清初大学者金圣叹对栾庭玉的点评,认为高手过招,如同鹰隼击物不中,而高飞远引深自灭迹者。
《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只有一句话:
宋江见了,大喜道:“只可惜杀了栾庭玉那个好汉。”
按正文交代,分明是死了。至于怎么死的,被谁杀的,皆无交代,或许乱军之中死于非命吧。
但无论怎么说,栾庭玉都是死了。死了,就是他的下落。水浒中再无他的下文。
还有一种说法,是另一个版本,可靠性待考——宋江说“只可惜走了栾庭玉那汉”,写的是栾庭玉跑了,无影无踪,哪儿去了不详。
这话粗看不错,实则大谬,梁山和栾庭玉并无交集,也没交情,交战以前又不曾有过媾和,或允诺了什么,何来可惜一说?难不成被梁山杀的若些好汉都可惜了,或者是宋江想单独拉他上山不成?
理论不通嘛,毕竟是敌我关系。
就单纯文法而论,也说不通——可惜,对应的是死,人没了,不然可惜何来?走了,属于人各有志,不归于你就可惜吗?不还是想拉他入伙吗?
倒是其他有关水浒的书作,里面出现了这个栾庭玉。且被描述得正义凛然,武功高强。《荡寇志》中,栾庭玉就是一员猛将,不仅没死,还报了祝家庄之仇,甚至,活剐了他的师弟病尉迟孙立。
是不是过于残忍了呢?
还有《铁臂金刀周侗传》中,栾庭玉竟然和林冲同时军中效力,还被周侗看好,传了几手绝活,武艺大进。
这一说可信不可信呢?
显然靠不住——《水浒传》成书于前,也成名于前,早被传疯了,几乎尽人皆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后人推出了《荡寇志》或《周侗传》,都是依据自我的臆测或者好恶来编排的,已经完全脱离了水浒的基本架构,另起炉灶,以水浒之名,行己之实,无非是为了自己的主张传播张目,颠倒水浒人物的善恶分类、最终归属。
似这种附会于文本上的寄生作品,都不足采信。如果非要说那就是最后的结局,那也没辙,毕竟嘴在别人身上,笑骂由他,如此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各色人物形象鲜明。栾廷玉是祝家庄的武术教头,武艺超群又颇有智谋,深得庄主器重。
梁山兵马数次攻打祝家庄,两军阵前,栾廷玉曾打败欧鹏,战平秦明。后来栾廷玉诈败,用计活捉了秦明和邓飞。
梁山军最后一次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是兵分四路围攻,祝家庄兵丁四面迎战,其中栾廷玉带人去了西北方向。战斗结果是梁山军大获全胜,书中却没有交代栾廷玉的下落。战后,只是宋江说了一句: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 。再无下文。
《水浒传》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栾廷玉的结局便是其中之一。
一部《水浒传》,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比如史进的师父王进的去向,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读者关心的话题之一。毕竟王进也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好汉,按照某种标准,他应该上梁山才对,但他并没有,而是被作者施耐庵三言两语就给写“丢”了。除了王进,还有一个人的去向也是一个谜,正是题目中提到的栾廷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栾廷玉的结局。,
第一种情况:如果栾廷玉遭遇了梁山的北路人马,也就是宋江、戴宗、马麟、白胜。毋庸置疑,这四人中,宋江不可能亲自去战栾廷玉,戴宗跟白胜武功低微,不足以与栾廷玉一战,武艺稍微好点的就是马麟,但马麟显然也不是栾廷玉的对手。别忘了欧鹏跟栾廷玉只交手一回合就被生擒,在我们看来,欧鹏的武艺强于马麟。因此,当栾廷玉遭遇梁山北路人马,他是可以轻而易举突围的。
第二种情况:当栾廷玉从梁山北路防线突围以后,也并不能说明他就绝对安全了,他还有可能撞见梁山西路人马,也就是花荣、张顺、张横。张顺、张横就不多说了,这两人是水战高手,陆地功夫显然不那么入流,他们绝对挡不住栾廷玉。到这里,唯一有能力与栾廷玉一战的就只有花荣,但花荣要靠纯武力杀死栾廷玉显然也不太可能。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花荣的箭。花荣箭术高超,而且经常在战场上放冷箭,射杀过不少武艺高强之辈。因此,栾廷玉很有可能是被花荣射杀的。
第三种可能:大家别忘了,花荣跟栾廷玉实际上都是暗器高手,花荣的暗器是箭,而栾廷玉的暗器是飞锤。通常来讲,暗器高手一般都会比其他人更加谨慎,尤其是在对方也是暗器高手的情况下,那就会更加小心提防。所以,很有可能是栾廷玉中了花荣一箭,但由于栾廷玉提早预防,因此并未伤到要害,最后负伤逃走。
综上所述,我认为栾廷玉的结局无非两种:其一,死于花荣之手;其二,(负伤)突围逃走,最后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改头换面,默默无闻地过完下半生。当然,我个人认为栾廷玉死于花荣之手的概率比较大。对此,你怎么看呢?
关于栾廷玉到底是死是活,一直以来争论不休。从施耐庵的文本看,栾廷玉属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离奇失踪。要么死,要么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