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有人说吴三桂,洪承畴降清后为清朝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你认同吗?

提问时间:2023-08-09 12:21关键词:全国,清朝,洪承畴,吴三桂

有人说吴三桂,洪承畴降清后为清朝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你认同吗?

点赞1、常德市 网友:£殘殺者

#原创#

人不要脸

天下无敌

汉奸就是汉奸

解脱不了罪孽与骂名的下场

吴三桂为清廷东征西杀

有大功于清

因汉奸身份

终不为清廷所容留

康熙皇帝断然撤番

吴三桂起事后被灭

先鞭尸再挫骨扬灰

遗臭万年

洪承畴在庄妃的美色诱惑下

扭扭捏捏地降清

此后全身心地当汉奸

绞尽脑汁

为清廷献上灭亡大明的绝妙计策

大明灭亡后

洪承畴功不可没

其亡故后

清廷居然无视其为清廷立下的汗马功劳

乾隆爷在位时

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

竟将其排入贰臣甲等序列

令人大跌眼镜

吴洪两人对清廷而言功绩盖天

但清廷都知道这二货色最不是东西

羞辱沮咒他们

却不料

当下还有国人替吴洪两人摆功评好

令人作呕

故,这些人不知中了哪门子邪

为汉奸张目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点赞2、大理白族自治州 网友:车前草

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厘清一个学术观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

明清交替,不能看作是一次简单的改朝换代,须知明清之战是主动侵略与被迫抵抗的民族矛盾。正义邪恶泾渭分明,容不得混淆辩驳。吴三桂、洪承畴均担当明朝高官享受着厚禄,前者任职正二品山海关总兵,后者更高居正一品蓟辽总督,一个主动降清,一个战败投敌,卖主求荣,勾连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为奴役汉民族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导致明朝亡国,满清铁骑横扫华夏广袤大地,生灵涂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锐减。说二人是汉奸,一点也不不沾污他俩。吴、洪二人食君之禄不行忠君之事,引诱异族虎狼之师暴力入侵父母之帮,肆虐杀戮骨肉同胞,掀翻大明江山。促使偏居苦寒地带以狩猎为主的、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少数民族后金人,能够主宰人丁大于几十倍数且农耕手工业发达的汉族人。落后文化战胜了先进文化。清王朝制造许许多多文字狱,诛连屠杀无数汉族知识分子,肋逼中华文明大倒退,罪行累累可谓罄竹难书。此首恶当推吴三桂、洪承畴,毫无疑问吴、洪二贼应该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功过,须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中去考量,这才符合客观实际和辩证法。把满清入关扩大了中国版图而认定是汉奸们的功劳,甚至抬升到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民族融合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十足不妥。毕竟,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个是非善恶的基本辩识。

不认同吴三桂反复无常与贪生怕死洪承畴的所作所为,但他俩确实为游牧野蛮人征服农耕文明社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点赞3、晋中市 网友:≮痛楚≯

天道好轮回,苍天有眼,回头是岸,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民为贵,君为轻,江山次之。吴三桂,洪承畴明未一等的关疆大吏,可畏是春风得意,仕途天骄无双。然明未政治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西北饥荒,饿死冻死者赤地千里,天怒人人怨,早以人心惶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崇祯无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乃一个昏庸无道之辈。吴三桂,洪承畴以尽了人臣之礼,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那样一个失去政治建设为民服务不尽责的政府自绝于天下不值得。同时也不耻他们的所作所为,二臣者多身首异处不得好死。









点赞4、银川市 网友:歲月審判

不认同。后金的建立就是分裂国家的行为。皇太极说:"以山海关为界,以西归明朝,辽河以东归后金,各自立国。"

后金对汉人及其他民族实行种族屠杀和奴役。皇太极说:"前得辽东,抗拒者被屠,俘获者为奴。"

清兵入关以后,在攻伐掳掠过程中,“凡平定地方,降者抚之以示恩,抗者杀之以示惩”,以达到“人皆畏死求生而来归矣” 的目的。因此屠城贯穿战争始终。

满清屠城录(不完全统计)

大同之屠(东华录);昆山之屠(《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南昌之屠(《江变纪略》);扬州十日(《扬州十日记》);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嘉定乙酉纪事》《嘉定屠城纪略》);南雄之屠(《岭表纪年》、《南雄府志》);畿南之屠(《清世祖实录》);

平海之屠(《明清史料》《南明史》);汾州之屠(《清世祖实录》《泽州志》和《明清史料》);信丰之屠(《西江志》);庚寅之劫;泾县之屠(《明清史料》)。

满清大屠杀杀得血流成河,日月无光。如屠江阴:“道旁白骨如山积”;屠嘉定:“自西关至葛隆镇,浮胔满河,舟行无下篙处”;屠湘潭:从二十一日“屠至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陷南昌、广州,皆屠城。

顺治六年八月,大同总兵杨震威叛变,杀总兵姜瓖后降清,清兵占领大同。因大同兵民之前曾进行过抵抗,“九月,谕英亲王:‘杨震威等二十三员及家属兵丁俱着留养,其余官吏兵民尽行诛戮,将大同城垣撤去五尺。’”

屈大均在《大同感叹》中这样描写清兵屠大同:

“杀气满天地,日夜难为光。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为谁饥与渴,葛履践严霜。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磷傍。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膏血溢糟中,马饮毛生光。鞍上一红颜,琵琶声惨伤。肌肉苦无多,何以充君粮。踟蹰赴刀俎,自惜凝脂香。”

邢昉《广陵行》描写扬州屠城的惨景:“扬州白日闻鬼啸,前年半死翻山鹞。此番流血又成川,杀戮不分老与少。城中流血迸城外,十家不得一家在。……乱骨纷纷弃草根,黄云白日昼俱昏。”

他的《白骨》一诗云:“草根及沙际,众骼莽颠倒。”

他的《捉船行》云:“老人知向广中没,应是无人收白骨。”

阎尔梅《惜扬州》写道:“鸣刀控矢铁锋残,僵尸百万街巷填。”“妇男良贱苦鞭疮,疾驱枯骨投荒塞。死者未埋生者死,鸭绿江头哭不止。”

吴嘉纪在《挽饶母》中也记述了扬州屠城的情景:“忆昔芜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伊谁蒙不戮?鬼妻与鬼女。红颜半偷生,含羞对新主。城中人流血,营中日歌舞。谁知洁身者,闭门索死所。”

万寿祺描写清兵屠杀:“骸骨垒垒高崔嵬”。

李沛(1598——1655)《甲午立春》有句云:“十载疑天道,荒城又立春。雪深埋白骨,风急乱青磷。 ”甲午年是1654年,正好是明亡十周年。“十载疑天道”、“雪深埋白骨”之意甚明。

上面资料清楚表明,扬州十日屠杀人数是百万。虽然诗词不是实数,但全城屠戮数量巨大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孙中山指出:“中国几千年以来,受到政治上的压迫以至于完全亡国,已有了两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还说:“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明确把日本侵略与满清入关相提并论,把宋亡于元、明亡于清看作亡国。

范文澜说:“满族人口少,文化低不能灭亡中国,可是中国竟被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显然是抗满力量不能团结,小人排斥正人,争权夺利。汉奸的穷凶极恶”(《中国历史简编》2002年版 )

吴晗所著《300年前的历史教训》: “300年前,从官僚到地主,从将军到文士,都只顾自己的享受,儿女的幸福,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前途;个人的腐化,社会的腐化,宣告了这个时代的毁灭,虽有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一些代表民族正气的人们,却都无补于国家的沦灭,民族的被奴役。”

翦伯赞说:"岳飞和史可法都曾经忠诚地、英勇地保卫过祖国,都曾经企图使祖国从外来地侵略者地进攻中得到拯救,并且都曾经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一点上,他们的业绩在客观上就已经超过了他们偏狭的阶级利益而被提高到了种族国家利益上了。“

满清罪恶罄竹难书。

点赞5、哈尔滨市 网友:凉人。

在封建社会,有功于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臣子,通常都会被大力嘉奖,甚至还会名垂千史。比如,伊尹、管仲、诸葛亮、魏征、范仲淹、张居正和曾国藩等人皆在此列,至今都是那个时代的典范。

不过,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两位大臣却是例外,他们辅保了王朝的开创和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到头来却被天下人所唾骂,甚至就连历代君主都对其颇有微词。这两位悲催的大臣就是洪承畴和吴三桂,都属于极具争议又极具话题的历史人物。

今天,文史不假为您重点讲述洪承畴的一生功过。

洪承畴(1593年10月——1665年4月),字彦演,号亨九,福建省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他是儒士出身却在军事领域屡有建树,他是明朝重臣却在清朝建功立业,算得上是明清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书香门第,洪家世代都是传统的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所影响。曾祖父名叫洪以诜,是明万历时期的进士,历任江苏定南知县和浙江仙居知县等职,最后官至广东屯盐道副使。祖父名叫洪有秩,在明万历时期会试途中过世,被追封为兵部右待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父亲名叫洪启熙,早年成为秀才后就一直都止步于科举,导致家道迅速败落。

洪承畴幼年时期便表现得异常聪明,很早就进入村里的私塾上学,肩负起了光宗耀祖的重担。不过,随着几个弟弟也相继出生,不善营生的父母再也无力供养他继续读书,在11岁时就被迫辍学了。

为了生计,洪承畴每天清晨都会走街串巷去卖家中自制的豆干,只有闲暇时才会去私塾墙外偷偷听课。作为私塾先生和同族叔父,洪启胤开始关注这个勤奋好学而又求学上进的孩子,同意他入学跟读并且不收分文学费。

1615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22岁的洪承畴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也算是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些许荣光。第二年,他勉强凑齐盘缠赴京参加会试和殿试,竟然连捷登科取得了丙辰科二甲十四名的成绩,被赐进士出身,从此开始了仕途之路。

当时,万历皇帝效仿他的爷爷嘉靖,也长年罢工不朝,导致官场内部派系林立,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和阉党相互攻击不断。与此同时,关外的后金不断崛起滋事,关内的流民遍布全国,明朝的没落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万历四十八年,长期霍霍国家和自己的朱翊钧终于驾崩了。之后,战战兢兢多年的太子朱常洛登基继位,是为“明光宗”,很快就因为移宫案和红丸案等事件而驾崩,搞得整个朝局更加混乱,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由于接连拥立了明光宗朱常洛和明熹宗朱由校登基,东林党自诩为“再造之功”,将其余派系已经逼得没有了立锥之地,完全把控了军政大权。为了形成相互制衡之势,“木匠皇帝”开始扶持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终于形成了双方的水火不容之势。

可以说,以东林党和阉党为主的党争,基本上延续了天启皇帝在位的七年间,始终没有真正消停过。而洪承畴因为人微言轻,并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拉拢或者排挤,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默默等着。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带着太多的遗憾离世,因为无子,他在临终前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日后的崇祯皇帝。凭借拥立之功再次得势后,东林党立即向阉党开战,曾经不可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终被发配到凤阳守陵,死后还被碎尸万段。据《明史·阉党传·魏忠贤》记载:

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

魏忠贤虽然倒台了,但阉党势力却依然尚存,崇祯帝为了稳定朝局而暂时容忍。不过,眦眦必报的东林党人却不这么认为,天天上疏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搞得整个内阁和朝廷都鸡犬不宁,许多朝臣都被以阉党余孽的罪名罢职。

崇祯二年时,随着政局的初步稳定,崇祯皇帝终于决定重置内阁,要求朝臣们通过廷议推选阁员。可是,由于各方势力争执不下,始终都没有形成定论,他竟然创造性地提出“枚卜”,也就是“抓阄”。据《明史》记载:

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首得龙锡,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辅臣以天下多故,请益一二人,复得周道登、刘鸿训,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说来可笑,堂堂的大明王朝遴选内阁大臣,竟然通过“抓阄”的方式。在崇祯皇帝的一系列骚操作下,本就病殃殃的明朝终于冲向了死亡边缘,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比如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越闹越欢腾。

为了镇压起义,崇祯任命当时的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出马,积极推行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基本上一边围剿,一边招抚。于是,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纷纷诈降,基本上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降,等到官军走了接着再反。

经过杨鹤的“不懈努力”,朝廷发现军饷没有少花,可匪患却越剿越多。当陕西的王左挂和苗美等人率兵进攻韩城时,朝廷手中已经无兵可派,只好临时起用布政使参政洪承畴去领兵出战,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没曾想到,入仕十多年都平庸无奇的洪承畴竟然颇具军事才能,一举就击退农民军并且解救了韩城之围。此役过后,无论崇祯还是杨鹤都对他刮目相看,不断委以重任并且成为了明军的中流砥柱。

虽然得到了三边总督杨鹤的提携,但洪承畴丝毫不为所动,内心并不赞同"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于是,他越过上司直接上书崇祯帝,要求朝廷改变这种宽松的剿匪方式,改之以狠辣和决绝的手段严厉剿杀。一句话,只要农民参与了作乱,无论投降与否都一律斩杀。

洪承畴这种铁血报国和忠君铮臣的姿态,迅速赢得了崇祯皇帝的信赖。很快,三边总督杨鹤被朝廷罢职,而他则成功晋升为新的三边总督,全权负责平定中原一带的匪患。

洪承畴上任后,因为血腥冷酷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军,被人冠之以“洪疯子”的外号,终于遏制住了混乱局面。不过,就在明廷举国之力镇压农民起义之时,就在崇祯刚刚看到一丝希望之时,关外的皇太极也没有闲着,终于在一次次扩张后拥有了与明朝硬杠的实力。

1636年5月,皇太极在沈阳接受了满、汉、蒙三族的劝进表,正式登基称帝并且改国号“大清”。从此开始,他公开与明朝为敌并且厉兵秣马,积极为入主中原统一中国而做努力。

眼见明朝内部乱局丛生,皇太极频频出兵袭扰驻守在宁锦一线的明军精锐,希望诱其出战并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予以歼灭。甚至于,还数次避开山海关从喜峰口等处进攻关内的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持续挑衅大明王朝。

早在袁崇焕担任蓟辽总督时,就曾对锦州防线进行过扩建和加固,使其成为了明军在关外的军事重镇,也成为了皇太极难以逾越的障碍。之后,这里一直都是明军的军事重镇,有效遏制了清军入侵。

1640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三年,皇太极再次大举围困锦州,就此挑起了松锦之战。锦州守将祖大寿立即向明廷求援:“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面对日益严峻的关外局势和稍微缓解的关内局势,崇祯帝迫不及待地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希望扭转长期以来的劣势。于是,一度偃旗息鼓的农民起义再一次蔓延开来。

对于这次任命,洪承畴表现得非常自信,就像当年的袁崇焕那样意气风发,誓言收复失地和消灭外族。到任不久,他就在乳峰山一战中击退清军,取得了难得的对清胜利,也缓解了锦州之围。

洪承畴并没有盲目冒进,他驻扎在宁远以窥探锦州的势态,还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度决战,用纾锦州之急”。之后,又下令吴三桂、刘肇基等人前出驻扎于松山、杏山之间,与驻守锦州的祖大寿形成了犄角之势。

眼见洪承畴一不进攻,二不突围,开始凭借坚固的城池进行防守,皇太极着急了。为了逼迫明军主动求战,他命令多铎和阿济格等人增援多尔衮,合兵一处后开始猛攻锦州城。事实上,清军并没有攻城的胜算,只是为了进行“围点打援”,只是为了引诱对方前来救援。

洪承畴看出了皇太极的险恶用心,依然选择坚守不出。不过,兵部尚书陈新甲却以“兵多饷艰”为由,多次催促速战速决。就连崇祯皇帝也坐不住了,亲自下谕旨“刻期进兵” ,还派遣马绍愉和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前来督战。

在崇祯皇帝接二连三的旨意下,洪承畴终于动摇了,亲率明军主力赶到松山一带集结,希望里应外合完成救援锦州的任务。果然,明军的主力部队很快就被皇太极的八旗军主力包围。

起初,豪横的洪承畴并不畏惧,他坚信自己的部队装备精良,而且粮草充足,即便不能解救锦州之围,可率军突围后撤总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皇太极就像对待锦州城一样,对松山也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还把后路和粮道都给切断了。

洪承畴多次带兵突围都无法脱身,在坚持了大半年后终于慌了,因为他深知这已经是明军最后的主力了,再不会有强大的援军出现。而且,粮草补给早已中断,就连山上的草根和树皮都吃完了,部队已经溃不成军。据《清史稿》记载:

转饷路绝,阖城食尽。

1642年时,也就是崇祯十五年三月,松山终于被清军攻破,饿得站不起来的洪承畴也被俘虏了。随着松山被攻破,锦州也势必不能再保,守将祖大寿只得出城投降。

被俘后,洪承畴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在腹中空虚的情况下依然绝食数日。期间,无论皇太极派何人前来劝降都被怼回,就连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都被他骂走,显示出视死如归的决心。

反观明朝这边,当松山战败的消息传回到北京时,整个朝廷都震惊了。而且,当误以为洪承畴已经以身殉国后,崇祯还显得悲痛异常,据《明史》记载:

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稳定局势,崇祯决定大肆表彰洪承畴并且提出了“开十二坛”祭奠。依照封建礼制,“开九坛”就是祭拜臣子的最高礼仪,而“开十二坛”则是旷古未有的最高荣耀。

崇祯在天坛为洪承畴修建了一座庙,在内摆放了十二个祭坛,正当他亲率文武百官一坛一坛祭拜时,前方却传回军报——“洪承畴已经投降了”!当时,现场的气氛颇为尴尬,草草收场后只好把祭坛拆除,还把那座庙改成了观音庙。

关于洪承畴降清的原因,正史中并没有过多记载,但野史的传闻却有很多。有人说皇太极安排自己的宠妃孝庄前去色诱,不过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几乎为零,没有哪个封建帝王会允许别人染指自己的女人,谁也不例外。

洪承畴投降后,皇太极对他奉若上宾,还将其纳入了“上三旗”的镶黄旗。顺治即位后,继续对他委以了重任,而且还由他推荐了一大批的汉臣和降将,比如吴三桂和王辅臣等人都成为了反明的急先锋。

洪承畴继续了自己的铁血政策,坚决主张强力镇压所有的反清人士,遭到了全天下人的唾骂。不过,就在他无情杀戮的同时,也为尽快恢复社会生产和统治秩序而献言献策,还被誉为是“开清第一功”。

不过,洪承畴在皇太极之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晚年时更是被长期闲置,只象征性地获得了一个“三等轻骑都尉”的头衔。几乎与此同时,其他的汉人降臣却被屡屡重用,比如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等人都被封王守藩,形成了鲜明对比。

到了1665年,洪承畴带着无限伤感在家中过世,两年后才被康熙帝颁下了御制碑文,略微肯定了他的功绩。而就在所有人都已经淡忘他时,乾隆帝却在编撰《钦定国史贰臣表传》时有意加入了他的名字,还加入了充满侮辱性的评价:

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

如果泉下有知,真不知道洪承畴会作何感想。或许,当年毅然殉国后享受了“开十二坛”的祭奠,那样还能名垂青史,就像文天祥和史可法那样被后人敬重,也避免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只不过,历史不能重演,时光不能倒回!对于洪承畴的评价,依然还在矛盾中不断延续……。@文史不假

点赞6、化州市 网友:分手寂寞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探讨。
吴三桂发动了“三藩之乱”,清政府用了八年时间才平定,给社会生产造成很大破坏,也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乾隆帝时期编纂《逆臣传》,吴三桂名列第一。
清朝乾隆皇帝把洪承畴定为《贰臣传》。洪承畴大节有亏,但是为清朝统一做出贡献也是事实。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