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学时期最为刻骨铭心的是什么事?
读了七年书,背了一年伟人语录,停课一年闹革命,还有一年批斗老师,结果人家非讲我们是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下放了。现在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
六六年随着文革的兴起,就再没能走进课堂。随波逐流沉浮了两年,六八年中期,接地区通知,要进行毕业鉴定。当时真高兴,以为闹腾的局面要结束了,又要能走进课堂了。由于学生都分成了两派,社会上闹的更凶,所谓毕业鉴定也无法进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学校不断邀请原先毕业回乡的劳模作报告,讲述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事迹,要一颗红心两套准备。
也许受哥姐的影响比较大,从小就立志象他们一样,好好学习争取上了大学,掌握更多的知识建设祖国。当时总觉得学校一定会正常起来,自己一定要争取上学的机会,把这几年的损失补回来。但后来的情况却完全出乎自己的预料,在躲避武斗回家的几个月后,终于接到学校离校的通知书。既没有考试,也没有毕业证,甚至同学几年连张毕业像都未能照上,从初一到高三,整个六届学生就这样离开了学校。
心情无比的沉痛,梦碎于那个特殊的时期,以后就再未能走进课堂,成为了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紧跟毛主席干革命。
背语录早请示晚汇报,一张有头像的报纸擦了屁股,挨了一星期的批斗
考上重点高中,满以为可以读书深造,却不料,读不到一年,就停课闹革命了,三年后拿了肆业证书回乡,当了一辈子农民!
要放寒假了,把被子放在了老师那儿,但是那天晚上没能回,老师也走了。
几个女同学,在寒冬的夜里,把多个床上的稻草苫子盖在身上,还是睡不着。起来找了一点草点堆火。小时候天天瞌睡,终于体验了一个漫长的睡不着的夜晚。
没钱,没胆量,没思维,受罪不少。
1966年,小学毕业,文革一声炮响,打破了我上中学的梦想。文革期间停课闹革命,一等就是3~4年,后来,我未成年就进入工厂做学徒工。尽管后来我上了大学,但中学的缺失使我至今遇到一些汉字都不会发音,不知其意,成为一生的遗憾。
初中毕业时,考试制度早已不复存在,初中学生升高中也要由贫下中农推荐、由村党支部政治审核才可以获取升学资格。
按自己对自己的评估,本人的文化成绩在班上还是屈指可数的,可问题就出在家庭里的一个远房叔祖父身上,他不知因何原由在国民党时期加入了三青团组织(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共青团组织),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名三民主义青年团员,新社会便被列入了五类分子之列。就在这个与我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那里,我竟被划进了那个本与我不太相干的圈子里。因此,我被政审不合格而取消了继续学习的资格。
想想那个时代也是够黑色幽默的。好在我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来我家送了一套高中课本予我,并勉励我认真自学!就因老师的这一鼓舞和激励,为我后来的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件事,当时的我的确有一种天塌了的感觉,的确触动了我的思想乃至灵魂,的确陷入了无望的境地,的确刻骨铭心。那时我不知为此流下了多少心酸的泪。
吃不饱!一天8两,晚上二两稀饭,到9点晚自习结束,饿得睡不着觉!每天如此,时间太难熬了!
饥饿
我读中学是在公社小学办的“戴帽”中学。全体学生走读,每周一、三、五读全天,中午需回家吃饭。许多学生来回奔波比较累,因为家距离学校好几公里。于是学校指定部分偏远学生中午自带口粮和餐具到教师食堂统一蒸饭。我父亲为我买了一个陶瓷盅作餐具,我每天早上上学从家里带上一两米加二个红苕,还有父母给的一分钱到校蒸饭,中午端出餐具到校门口商店买一分钱豆瓣酱当菜。
我中学时期最为刻骨铭心的事是:记得一九七二年七月的某一天,我在中学初二一班上学,同学们为了解决班费的问题在班主任的号召下,利用星期日,借了一辆架子车,排着队向城郊东树林进发,去挖黄花菜(甫公英),当同学们挖菜架子车快要装满时,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响雷闪电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但同学们冒着大雨宁把车装满,因为到处都是大树林,人家很远没处躲雨,有些同学戴着帽子,没帽子的同学怕影响视线,用柳条编个圈往头上一戴,因为是雷雨,班长号召大家迅速撤离树林冒雨回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拉车,最终由班长指定几个大个男同学拉车送回学校,记得同学们雨那么大情绪很高,一路大声高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歌,回去后雨停了,天晴了,红太阳格外亮,有许多同学掛念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赶往学校,把黄花菜摊开凉在班教室门前,星期一到校后,我们班主任表扬了同学们的坚强勇敢,并号召同学们以这次事迹写一篇作文,这件事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