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为什么宁波野生的大黄鱼这么贵?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6关键词:宁波,大黄

问题补充: 味道好吃吗?

点赞1、如皋市 网友:别逃呀!

日前,在宁波捕获的一只大黄鱼卖出来了一辆宝马的价格再度引起了热议。如此高的价格背后,其实是现如今野生大黄鱼已经十分罕见,濒临绝迹。如今,如果见到四五十厘米长正宗的岱衢族野生大黄鱼,每条价值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条吧。

其实,野生大黄鱼并不是一直处于天价状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生长在靠近舟山渔场的宁波北仑一带的农渔民,吃大黄鱼是再平常不过的事,2角几分一斤的大黄鱼,要想吃红烧大黄鱼、黄鱼咸菜汤、咸黄鱼、黄鱼鲞都是“小菜一碟”。当时,不但有许多小贩挑着黄鱼走街串巷叫卖,而且村头、田间到处可以听到吆喝着卖黄鱼的声音。

然而这样的景象随着渔业机械化的来临而渐渐消失了。因为岱衢族大黄鱼年复一年到舟山群岛岛礁附近产卵、栖息,人们也年复一年在以岱衢洋为中心的洋面不断捕获大黄鱼。上世纪70年代后,渔业机械化迅速在渔业领域得到普及,机帆船、渔轮的渔网更大,船速更快,捕捞洋面更广更远。

当大黄鱼在深海越冬时,或越冬后刚准备洄游到近海来产卵时,就被先进的鱼群探测器发现了,这些大黄鱼还来不及到岱衢洋来产卵就被机帆船、渔轮的大网陆续捕获。所以,如今野生岱衢族大黄鱼的踪迹也就越来越难以寻觅了。

点赞2、德州市 网友:當木當棲





去年夏天我在舟山东极岛外海度假旅游时有幸品尝过它,野生大黄鱼资源在东海外海几座小岛周边其实并没有特别稀缺,基本上渔船隔三差五能捕到几尾,夹杂在其他鱼获里面。在那边一饭店偶遇一船老大,喝了几杯酒熟悉了,知道他那时不时能捕到大黄鱼,就让他只要都给我留着,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看日出,跑步,六点多到码头,打电话给船老大,登船选鱼,直接送到常去饭店的冰柜里,中午或晚上让老板给我加工。以 大约半斤到七八两左右的大黄鱼居多,超过一斤的就特别少,价格给的500-600元一斤算,我一直都没还价,毕竟知道在南京酒店都是两千+一斤,还没这新鲜。渔民其实蛮好打交道,只要你对他诚恳,直爽,之后只要有大黄鱼他都会给我留着,别人出价再高也不会卖掉,临走的时候我还特地打电话告诉他一声之后不要给我留了 口感:野生大黄鱼说实话凭啥那么贵,一个是资源稀缺,即使舟山也不多见,二是口感绝佳!!!我并不喜欢吃鱼,但第一次吃到大黄鱼我就喜爱上了,鱼肉真正的入口即化,不需要任何调料清蒸就足够,鱼骨都是酥的,完全不用担心鱼刺,另外上分量的大黄鱼体内会有鱼胶,鱼胶,非常棒的味道。

点赞3、宜兴市 网友:又真。

宁波的野生大黄鱼之所以那么贵,主要是因为数量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商家们夸张的炒作宣传,卖的价格就更高了,动不动就几千元上万元一斤。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和小黄鱼、带鱼、乌贼合称为我国的“四大海产”,曾经辉煌一时。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东海渔民捕捞的大黄鱼根本就吃不完。最便宜的时候,一斤大黄鱼只卖1角4分钱,两只鸡蛋就能换上一斤上好的大黄鱼。

当时没有冰库,捕捞上来的大黄鱼无法保存,当地政府就动员群众去吃大黄鱼。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小个头的大黄鱼在滩头堆积腐烂,最后被当作肥料。如今,这种场景再也看不到了,辉煌一时的大黄鱼产业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

大黄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濒危的?敲罟作业是首要原因

2016年,经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综合评估,中国的大黄鱼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定级为极危(CR),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历史原因的。

纵观大黄鱼的渔业史不难发现,导致野生大黄鱼种群资源濒危的原因基本都是人为因素,其中“敲罟作业”无疑是送大黄鱼“上路”的终极大杀器。

敲罟作业的源头是广东潮汕地区,1954年敲罟作业的方式传到福建,之后又传到温州等地。由于这种方式获得的产量极高,很快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推广起来。

这种捕鱼方式很快就对大黄鱼的种群资源造成了致命打击。从1966~1976年,东海的大黄鱼捕捞产量全部都超过了12万吨,这种捕捞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野生资源所能够承受的水平。

1974年春天,浙江全省有2000多对机动帆船到所谓的“中央渔场”围捕越冬的大黄鱼,在渔船的“层层围剿”之下,大黄鱼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64.6%,猛增到16.81万吨,这也是我国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最高的一年。

但是从此以后,东海的大黄鱼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野生大黄鱼产量只能达到2000吨左右,只占渔业巅峰时期的1%。

▲▲1956~1986年我国大黄鱼的捕捞产量变化折线图。由图可见,1974年的大黄鱼产量最高,此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眼看着野生的大黄鱼就要被捕绝了,幸好在1985年国内的专家成功突破了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技术,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开始兴盛起来。但是养殖产量并不理想,从1994~2004年浙江东部海区大黄鱼的产量最高只有9322吨,最低的只有1153吨,产量无法保持稳定,存在明显的“瓶颈”问题。

何为敲罟作业?敲罟作业对大黄鱼有什么危害?

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的鱼类,顾名思义,在大黄鱼的头部有两块用来保持平衡的耳石。 耳石上的纹路类似于树木的年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也是科研上用来鉴定大黄鱼年龄的重要指标。

▲▲耳石(otolith)的位置及结构。

▲▲不同鱼类耳石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

另外,大黄鱼在繁殖洄游的时候,会成群结队地在水面发出“嘎嘎嘎”的叫声,这种声音是大黄鱼通过肌肉拍打鱼鳔发出的响声。有经验的老渔民会通过这种叫声来确定大黄鱼繁殖区的具体方位,从而实现“精准打击”。

研究发现,大黄鱼的这种叫声具有种间通讯功能,能够使鱼群快速集结。人们就利用这种声波特点研制出了吸引大黄鱼的声呐,效果出奇的好。这种声呐诱捕方式加上敲罟作业,简直成了大黄鱼的“噩梦”。

▲▲敲罟作业

敲罟作业是利用声学原理而研发出的捕鱼方式,一般流程是:首先由两艘大渔船张好网,接着再用二十几条小渔船在大船的前方围成半圆圈。每个小船里乘坐3个人,其中一人负责划桨,另外两个人使劲敲打绑在船上的竹竿,大黄鱼的耳石就会随着声波出现共振现象,从而导致成片的大黄鱼集体晕厥。

这种方式利用了大黄鱼在生理构造上的弱点,“大小通吃”,一网打尽,属于典型的绝户网。至于敲罟法对大黄鱼种群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是在繁殖期捕捞,很多大黄鱼还没来得及产卵就被捞走了,很不利于后代的种群恢复。

如今的大黄鱼有多贵?野生的和养殖的不在一个档次上

官井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大黄鱼繁殖保护基地,但最近几年都有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大黄鱼的规格小龄化、幼龄化现象很普遍,种群恢复现状并不太理想。另一边,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也面临着性早熟、品质退化以及发病率升高等问题。

野生的大黄鱼非常少见,有时候捕上来一条渔民都要高兴大半天。在2019年年初,舟山的一位渔民捕获了一条1.85公斤重的野生大王鱼,全长65公分,上岸后马上就被商家以1万元的价格收购了。

一般情况下,野生大黄鱼的市场价格和规格大小是呈正相关的,简单来说就是越大越值钱。1斤8两以上的大黄鱼价格超过1000元/斤;如果重量在2斤左右,每斤售价在1500~1600元之间;重量超过2斤的大黄鱼,市场售价在3000元/斤以上。

不过,养殖的大黄鱼就廉价得多了。在福建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的收购价在13~20元/斤左右。一斤以下的大黄鱼价格一般不会超过15元一斤,1.2~1.4斤的大规格大黄鱼能卖到20~23元一斤,这个价位还是比较亲民的。(注:数据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点赞4、慈溪市 网友:十年九夏

余幼时还未大跃进,在老家宁海,一切还是旧时江南生活。那个时代黄鱼是便宜的珍品。说是珍品,因为黄鱼在老家能上婚宴,而当时带鱼就没有这个资格。低鱼一等。为何便宜,我想是享受落后之福。当年鱼港边没公路,铁路。更没有制冷设备。这一船一船大鱼出海,只能肩挑到县城销售。小小县城,粥多僧少,大黄鱼再珍贵也得便宜。宁海流行大黄鱼烧米面。叫黄鱼汤面。米面就是同老妈米线,遵义羊肉粉的米线,粉是一回事。这黄鱼汤面真是海鲜粉一绝。汤鲜肉嫩面滑葱绿。再加浙江人最推崇吊鲜佐料——山笋与雪里蕻咸菜。就进入“一绝”的境界了。后来第一次听说黄鱼贵了是在三年困难时代。那时人人肚子饿。大概饿了允许分自留地吧。有一天,在我家住的上海外滩附近弄堂中悄悄传言,外虹桥有乡下人摇小船来卖山芋南瓜了。于是居民纷纷拿米袋去河边采购自留地产品(自留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当年也是一切向钱看的。没有粮票肉票,在饭店里花高价也能吃到肉和饭,当年上海人称上高级饭店,这比今天上五星级饭店还上档次。有囊中羞涩馋嘴市民只能在窗外围观,画饼充饥。一日见一老农民在喝酒吃饭,菜是一盆红烧大黄鱼。见市民围观,顿生明星感觉。骄傲地对观众说:“有什么好看的,二只大南瓜”。就是说当年上海饭店一盆红烧大黄鱼,等于黒市二只大南瓜的价钱。第二次听说黄鱼贵了。主要原因是交通发达了。冷藏车可把黄鱼带鱼运到全国各地。于是僧多粥少。黄鱼涨价情理之中。还有80年代老家人说,现在敲梆捉鱼。利用声波震死大小黄鱼。这敲梆就是给黄鱼放原子弹,黄鱼遭遇灭顶之灾,不贵才怪。吾辈看来与“黄鱼汤面”无缘了。

点赞5、无锡市 网友:青丝发

东海(舟山群岛)四大渔讯,大黄鱼是之一,大黄鱼有个特点, 它的头部有个耳石,遇到惊吓会自动爆炸,鱼就死了,浮出水面了,我们知道之后先是用敲锣打鼓,后来放鞭炮,效果不理想。后来用手榴弹,再后来用炸药包了。用到这种手段鱼还怎么生存?我们江苏人那时称为饭鱼,(比粮食便宜)。又爱国鱼,不吃爱国!

点赞6、毕节市 网友:薄荷梦。

菜场的"野生"黄鱼和养殖黄鱼价格悬殊,"野生"160元一斤,养殖的22元一斤,从外表看,野生纤瘦,养殖略带点肥肚,买过一次"野生",不知是厨艺不好,还是"野生"的不野,和养殖的别无区别,自后,再也没买过野生黄鱼了。要说深山的灵芝、人參能卖天价,可能性是大的,野生大黄鱼换取宝马,尔等收入的我们有点不可思议,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炒作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但绝不应该超出预期。如果说长江鲥鱼,也属于快灭绝的物种,七十年代,我也吃过不少于十次,哈哈,把十辆宝马吃到肚里了,够土豪吧!

点赞7、德州市 网友:钟雅ヴ灵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重要的经济鱼种,曾经与小黄鱼、带鱼、墨鱼并列为我国四大海洋鱼产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海东部以及东海海域。


营养及经济价值高

大黄鱼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都很高,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钙、铁、锌等营养素,不仅是非常畅销的海鲜佳品,还经常被加工成罐头,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比如大黄鱼的鱼鳔可以制成名贵食品"鱼肚“,还可以制成黄鱼胶,是工业用高级胶合剂的原料。

大黄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些中、西成药的原料。鱼鳔炒炼焙黄制成中药”鱼鳔胶珠“,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肾结石等,耳石研磨成末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鱼脑石散”,治疗鼻窦炎有很好的疗效。


因为过度捕捞成为濒危物种

由于早些年对于捕捞没有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在1974年时年产量曾经高达20万吨,六七十年代肆意捕捞未产卵母鱼、过度运用运动场和捕捞幼鱼等原因,2000年东海海域年产量迅猛下降到9035吨,致使各渔汛期产量都明显出现下滑。

大黄鱼年龄组成比较复杂,最高年龄达到30 龄,成长期漫长,资源受到破坏后恢复缓慢。

之后对于我国近海地区采取了各种限制捕捞、人工繁殖技术、放流措施、施行休鱼期等综合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为了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加强保护和加大增殖放流的力度。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致使大黄鱼的产量受到极大的限制,并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促成了价格的上涨,在东海沿海城市如上海、舟山、宁波一带,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点赞8、潮州市 网友:浅抹烟若

不单单是宁波地区,温州台州福建省等沿海区域都喜欢吃黄鱼。

野生的大黄鱼是有"传奇"色彩的,没有"传奇"色彩的渲染是不会比黄金更"贵"的。

为什么这么贵,其实并不是因为黄鱼的肉"嫩"。

而是因为黄鱼肚子中的"胶"。大黄鱼的胶也称之为"黄干"胶,胶中之王。是一种滋补品,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药材"。

沿海地区有传说,"黄干"能治百病,以前的医疗条件差,寻医问药太难,所以大部分老百姓是自己找"药"治病。姑父年轻的时候身体不好,有一次咳出血,一家人吓坏了,因为他是独生子,家中"独苗"。几十年前那时候农村里也找不到医生看,就花了好多钱整了一小块"黄干"胶,炖了吃下去就不咳血了。很神奇。

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鱼胶,很多人是冲着"美容养颜"去吃,滋阴壮阳,很多体质弱的会选择吃鱼胶补补身子。

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是深海养殖的黄鱼,大部分吃饲料,个别的宣扬自己的渔场喂小鱼虾。

而野生的黄鱼很少,有些野生的其实就是养殖网箱之中逃出去的。逃到大海里繁殖存活下来就成了野生了。又不幸被渔民"网住"打捞上来。








所以一般人不要相信什么野生的,野生的少之又少,比黄金还贵,不是普通大众能消费的。

野生的大黄鱼的鱼头是"圆"的,形状鳞片和养殖的都不一样。形体是很"美"的。

而养殖的黄鱼天天吃饲料,网箱之中密度很高,不能运动,很多身体是畸形的。

宁德地区宁波地区温州地区都有大量的黄鱼养殖基地。现在摆上餐桌的"黄鱼"可谓是物美价廉,称的上是一道"美味佳肴"!

(插图之中并非黄鱼胶,而是普通鱼胶供参照)

点赞9、焦作市 网友:萝莉萌主

大黄鱼=“大黄花鱼”,在中国四大海区都有分布,是一种喜偏暖水性,杂食性的中底层鱼类;大黄鱼种群有一定的集群季节洄游产卵习性,易形成“渔汛”(成群结队,打渔方便),传统主要有黄海南部,浙江中部沿海,东海南部,粤东四个产卵场;南海粤东海区9,10月份为产卵期,黄,东海5月6月为产卵期,在以前易形成春汛,秋汛两个捕渔季…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大黄鱼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一舟山渔场的渔获物之首,和小黄鱼,带鱼,乌贼并称为四大海洋渔业品;而大黄花鱼也是各沿海地区居民的餐桌上一种常见而又物美价廉,必不可少的佳菜;但从80年代开始,野生的大黄鱼越来越少,不仅形不成渔汛,一度近乎绝迹。原因应该是很多方面造成的…

总之:大黄鱼从我国近海海洋生态链优势种群变成了一种珍稀鱼类…

90年代随着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养殖大黄鱼从福建宁德开始,慢慢地在闽浙沿海以网箱养殖方式发展壮大,养殖的产量现在也不小!同时各海区也有一定数量的苗种放流,大黄鱼野生资源分布有一定的转暖迹象,但野生的捕获量仍是不多。

现在商品社会,稀少的,野生的水产品价格形成往往有很多的市场因素,其实不仅仅是野生大黄鱼,像长江刀鱼,松江鲈鱼…像中国龙虾70年代福建渔民收5毛钱一斤,现在多少钱一斤?产量少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由于居民的购买力消费能力大幅的提高,物流的便捷,也有一些商业炒作因素,故形成了大黄鱼野生的要比养殖的价格高出很多的市场行情…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