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砍价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
"不会砍价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这个问题,买东西,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砍价的。也不是什么商场里的东西或者市场里的东西,都可以砍价的。甚至不是每个老板卖的东西,都可以砍价的。
不过我们在买东西时,如果这个东西可以砍价,最好我们也要学会砍价,这样我们可以节省了许多支出的钱,也就是说我们买的东西省钱了,也就等于自己赚钱了。如果这个商品,我们砍价赚钱了,这个钱,我们肯定要赚了!
如果我们买东西,能砍价的商品,我们不学会砍价,那么我们就像蠢猪一样,任由给别人宰了,到那时,这个商品的价格过高,甚至售价不合理,就等于自己的钱,给多了老板,而亏了就是自己。
你说,这个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我是50年代人那年代沒有砍价这一说,买东西标什么价就卖什么价从来不砍价也不会砍价。但近些年来商家卖东西标价挺高,咱看着就不值想买一跟他们砍价马上就降下来几块甚至几十块,看起来里面的水份不少要是按原价买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啦。
这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6、70年代买东西从不砍价也沒人砍价是多少钱就多少钱,可想那时人太实在了赚也不算多。但现如今买东西你不砍价就会上当受骗,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心变了呢?
我买东西就爽快。想卖什么,就直奔主题,给钱,拿货,走人,就这么简单。可是,回到家里,总是有人说我“买贵了!”
有一天,又去买东西,老板突然说了一句:“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却让我警觉起来:“他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来喜欢我这样的呢?”
后来,朋友邀我陪他买衣服。上去就砍掉一半的价。结果,标价上千元的衣服,他几百元就买到了。走在路上我夸他:“你太会买东西了!”他对我诡秘地笑了笑。
再后来,我为公司做销售工作。有一次,发现出厂价七十几元的产品,商店老板转手就买到四百多元,赚了五六倍的利润。我才知道商店的利润原来如此丰厚。
至此,我也学会砍价了。可是,心总是狠不起来,只是砍掉零头。如此算起来,活在世上几十年,如果买东西不会砍价,就等于把自己大半辈子的血汗钱拱手让给了他人。
不会砍价的人必须记住:无奸不商,不狠心就等于把自己的头伸给狠心的人去宰。
我是不会砍价的,问一下,什么价格那就是什么价格,我直接决定买还是不买了。我要是觉得不值得那个价格,转身就会走的。这时候,老板要是喊住我,要降价,我多半也不会购买了。因为我觉得老板已经失去诚信了。
后来,也学着砍一下,也就是问一句,还能便宜一点吗?也就会这一句了。
过去不会砍价,傻傻的只能被人家宰,现在不会砍价,也无所谓呀!买个豆腐都不砍价了[笑哭]
到底从啥时候开始就不砍价了,我也记不清楚了。好像从用手机支付就没这一课了。超市的商品明码标价,人家是不会给你讲价的。能讲价的都是私人商铺,价格想标多少就标多少,反正你也没本事砍到他的本钱里去,所以在过去我也从不爱去那种地方购物。

大型商圈就更不用说了,衣服、鞋子都是折扣,该多少就多少,如果嫌贵,宰的也不是你一个。品牌的东西贵有贵的好,起码穿起来心里舒服,人家看到牌子货就知道大概值啥价。

现在想想,砍价应该是90年代的产物,随着现在商品价格的正规化,砍价越来越无用武之地了,反正对于我来说是好事,因为我不会砍价。[耶][耶]
砍价,是司空见惯的消费者行为。砍价,可不是所有消费场所与所有交易都能够进行的。砍价,通常是要商家以私人个人为"老板"作为前提,才有潜在的空间与机会。
砍价,对于收入丰厚、出手阔绰的人来说,真的是子虚乌有。因为他们是属于社会金字塔最上层的极少数人,钱他们不会看得那么紧张,他们对商品追求的不是便宜,而是质优,他们首要的是质量上乘,至于价廉实惠那是次要的。
砍价,而对于收入平平、勤俭节约的普通百姓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他们收入非常有限,各项开支又大,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们必要开源节流,生活要节衣缩食,消费要斤斤计较。斤斤计较的消费中,砍价当然就会是自然而然的普通正常行为了。
买卖交易过程中,卖家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买家追求的是实惠最大化,当中若能够缩小彼此间的最大化,才会有更大机率地达成最终交易的成功。不会砍价者,当然会让自己白白多花冤枉钱送给卖家做利润,从而令自己的利益大大减少或缩小。
愿不会砍价的普通消费者都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在往后的消费过程中,多货比三家,多参照综合价格,尽量地砍价,让卖家降价之后再成交,最终令自己能买到价廉物美、称心如意的商品,并能省下一笔笔直观可见的人民币数字,为自己、为家人带来更大的幸福。
不知道。你是在问对象,还是找参谋给参考意见,让有阅历有经验回答……
我从小买东西都不砍价
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很尴尬
二方面我觉得大家做生意也不容易
所以估计亏了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