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水生动物里,章鱼、海豚等,都是智商很高的生物。特别是章鱼,据说它们有一个主脑系统,8个副脑系统,神经系统发达,可以拧瓶盖,也会伪装自己躲避天敌,智力相当于人类2岁的小孩。","那么,为何智力如此高的章鱼,没有能爬到食物链顶端呢?
有科学家认为,章鱼不是地球生物。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因为章鱼在已知的所有地球生物中,是智力唯一的无限接近人类的生物,但同时又是和人类最不相像的生物。
章鱼的身体构造和人类想去太远,而且它拥有三个心脏,血液是蓝色的。但它的智力却又和人类很相近。
章鱼的神经系统构造基因编码高于人类
章鱼的大脑有着5亿多的神经元,更为奇异的是,章鱼自身还有两个独特的神经传输系统,一个是大脑,另一个就是与其吸盘紧紧相连的八只柔软的“爪子”。
对于人类而言,当眼睛看到实物时,信号被传到脑神经,大脑被激活,然后支配相应的运动肌肉,完成一系列的抓取动作。
对于章鱼来说,这个过程却完全不同。当章鱼看到食物时,并不是大脑来激活相应的运动部位,而是触角中的神经元接到信息,直接转化为运动的指令。
这意味着章鱼的每只触角基本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章鱼的基因编码功能尤为强大
章鱼有3.3万个基因,而人类只有2.1万个基因。通常情况下,DNA编译时会发生微小的突变,这是进化的必经之路。而且基因越复杂,生物就会表现出更高的智慧。
章鱼的平均智力接近人类2岁的水平,个别成年章鱼其智力和人类3~4岁的智力水平相当。要知道章鱼的寿命只有3到4岁,这就意味着章鱼的智力发展和人类的水平基本接近。
大量的研究表明,章鱼显示出的能力,并不只是简单的本能,它们具有概念思维的能力,能够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其中最有名的实验,就是章鱼开瓶盖。
将一只龙虾放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然后用木塞把瓶口封住,看章鱼如何吃到这只美味的龙虾。面对这个难题,章鱼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法。它把几只触角缠在瓶身上,然后不断调整自己剩下的触角,来缠绕木塞,使得木塞开始旋转,通过旋转,将木塞一点点向上拔出,最后顺利打开了瓶口,吃到了龙虾。
同样,如果把章鱼放进了瓶子,用瓶盖封口。章鱼仍然可以在瓶子里利用触角缠绕瓶盖,打开封口脱困。第一次试验,章鱼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打开瓶盖,而第二次,章鱼只需要5分钟就能打开瓶盖,这显示了章鱼惊人的学习能力。
章鱼恐怕还是海洋里唯一能使用工具的生物。
章鱼是软体动物,没有脊椎,也没有坚硬的鱼鳍来保护柔软的躯体,这对它的生存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章鱼却另辟蹊径,会寻找椰子壳当做盔甲,也会利用贝壳、珊瑚、石片等建造房屋,保护自己的身体,妥妥的一个海洋“原始人。”
另外章鱼还拥有变色的能力,遇见危险还会喷出类似墨汁的液体迷惑敌人,释放烟雾弹,给自己逃跑创造机会。不过这些技能很多动物都有,都属于生存本能的范畴。
为什么章鱼可以拥有这种类似原始人的能力?它们的祖先到底来自何处?这个问题至今科学家没有答案。
联想到寒武纪之后,地球突然诞生了大量的新物种的研究结果,就有人猜想,章鱼并不是地球的原住民,而是在5.4亿年前,从太空通过陨石这一媒介来到地球的。
那么章鱼既然拥有这么高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为何却没有达到食物链的顶端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章鱼的寿命太短,无法有效地进行传承
章鱼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左右,最长寿的章鱼也活不过5年。章鱼在交配后就会快速进入衰老期,很快进入死亡。
所以很多章鱼幼崽一生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就没有办法从长辈那里获得积累的经验。而文明的产生与进步离不开一代一代的积累、知识经验的传承。
2、生活的环境限制了章鱼的发展
章鱼在陆地上没有办法长期存活,而且章鱼对水温的要求也很高。一般水温低于7摄氏度,章鱼就无法生存。水温在12摄氏度以上,才能产卵。
受水中这样一个环境限制,章鱼只能简单地使用工具,无法制造工具,从而也限制了章鱼的进一步发展。
3、章鱼不是群居性生物
章鱼都是独居,很少和自己的同族进行交流,就像一个孤独的自闭症患者,从出生开始,孤独地捕食、孤独地居住、孤独地生活。与同类唯一的交流就是进行后代繁衍。没有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自然无法产生文明。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才使得章鱼没有产生文明,成为食物链的顶端。
如果章鱼的寿命再长一些,真的不能想象章鱼会发展成一个怎样的物种,依照他们的智力成长速度和惊人的学习能力,成为人类一般的高端存在也不无可能。
记得有一部电影叫《极度深寒》,就是讲得深海里的章鱼长成了庞然大物,且拥有了极高的智力,给人类带来致命灾难的故事。
想一想电影里的可怕场景,我们只能庆幸章鱼的基因限制了它的发展,人类才得以成为地球的唯一高级智慧生物,我们也得以享用章鱼制作的美餐。
一句话总结,因为没有传承
章鱼可以说是人类所认知的海洋生物中,最为特殊的一类了,它们以其看似高超的智力水平、柔软且灵活的行动方式、主动变动身姿融入周围环境的能力、很多不同于地球其他生物的“外貌”特征,逐渐成为海洋生物中的“网红”。有很多人做过让章鱼从密闭罐子中逃脱、让它们预测足球比分等实验,结果基本上都加深了对它神秘特性的认知,有人甚至形容它们为最像“外星生物”的地球生物。然而,智力看上去远超其他海洋生物以及很多陆地生物的章鱼,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没有达到食物链的顶端,也没有形成独特的“章鱼文明”呢?
让我们先来简单认识认识章鱼。从生物学分类上看,章鱼隶属于头足纲八腕目蛸科,在该科(也叫章鱼科)之下,差不多有200种不同的生物,统称为章鱼。从形态上看,章鱼科的生物与其他生物最为明显的区别,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头部直接与腕足相连,感觉没有胸腹部,在腕足集中连接点上直接挂着圆形的头部,看上去形态十分“诡异”;
腕足十分发达,章鱼拥有8条发达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有众多吸盘,既可以牢牢抓住物体进行附着,同时也可以配合腕足的自由摆动,很轻松地抓捕食物;
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在章鱼头部靠近腕足的地方,长有内含坚硬角质腭和齿舌的口器,在灵活腕足的协作下,食物能直接被送到口器中,由于口器也比较发达,可以很轻松地咬碎带有坚硬外壳的动物,比如螃蟹、海螺等。
从行为模式上看,章鱼也有着与其他生物明显不同的地方,最显著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它们改变身体形态的能力非常强,它们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特别是容纳身体的空间大小,快速地实现身体的收缩或膨大,只要是头部能“挤”过去的,身体其他部位也能通过,所以它们穿越狭小空间,比如管道、缝隙、迷宫或者挤进瓶子内部的能力非常强大。
第二个方面是它们的伪装技巧。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都具有“拟态”、“变色”等伪装技巧,但是这些技巧绝大部分都是被动的,是身体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特点,本能地改变的,不受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的控制。但是章鱼不同,它既可以“学习和模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也可以模拟周围其他生物的特征,从而达到主动变换身体的颜色、形态和其他细节,从而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把自己伪装成海底岩石、珊瑚或者其他的生物,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免遭天敌以及不利因素的威胁。
此外,章鱼身体内还有“墨囊”,在遇到天敌侵扰或者其他突发状况时,会主动喷射出黑色的“墨汁”,从而在一定水域空间内形成黑色的屏障,以便迷惑对方,使自己能够快速地逃脱。
之所以章鱼能够拥有以上“高超”的智力水平,这与它们的基因组数量、神经元数量、大脑数量和分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基因组数量看,章鱼的基因组有3万多个,比人类的还要多,虽然基因组数量对智力水平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只有相对复杂、数量众多的基因组作为保障,才能为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遗传性状表达的丰富性以及智力水平提供可能性。也就是说,基因组数量少的生物,脆弱性较大、智力水平普遍不高,而基因组数量多的生物,一切皆有可能,也有基础保障。
从神经元数量来看,章鱼拥有高达5亿个,甚至超过了猫、狗等比较高等级的脊椎动物,这5亿神经元中,有2亿分布在头部,3亿分布在腕足,腕足中拥有众多的神经元,使其自主活动能力、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和反应能力,都相对灵敏得多,这也为它们的智力提升提供了可靠支撑。
从大脑数量和分布特点看,章鱼拥有9个“大脑”,其中头部分布着“主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是主控制器;另外8个是“附脑”,分布在8条腕足之中,都与一套完整的神经系统相连,这种大脑数量和分布特征,使得章鱼在主脑发出抽象性指令以后,每个腕足都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判断,并且进行相应的神经反馈,从布做出最终的行为指令,每条腕足的行动,最终由头部的主脑相协调,相当于“八核”的中央处理器并行工作,无疑大大提升了章鱼的智力水平。
拥有如此“逆天”的生理结构以及看上去非常强大的智力,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为食物链的顶端,也没有形成文明形式呢?最主要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章鱼的脑容量占比很小。虽然它们有9个大脑,但是每个大脑的脑容量较小,与身体总体积的占比值也较小,而衡量一个生物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大脑容量与身体体积的比值,这一点章鱼与猫、狗甚至老鼠都比不上。
二是章鱼的身体“缺陷”。从整体看,章鱼的“个头”不大,全身没有骨骼支撑,更没有“大杀四方”的进攻手段,无论是主动捕食的威胁性,还是防御天敌侵扰的抵抗性,都无法与海洋中的齿鲸类相提并论,在海洋生态位中的位置也不可能超越那些天敌们。
三是章鱼的遗传“断层”。雄性和雌性章鱼在交配以后,过不了多长时间都会死亡,所以章鱼的幼体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成长的,根本无法从上一代中学习到任何技能,也就是新一代的个体都是从零开始,能够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智力水平,已经实属不易了,而缺乏代际间的直接技能传承,相当于在遗传方面出现了“断层”,要想形成“章鱼文明”肯定是不可能的。
要说与人类的智力层面,最像的动物是什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猩猩、猴子等一些哺乳类动物,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忽略了章鱼的存在,很多研究表明章鱼的表现越来越接近人类。
有兴趣的人对动物界的聪明才智,做出了一份非官方排名,虽然不具备绝对的权威,但是人们也能够从表单中获得一些参考。
人、海豚、黑猩猩、乌鸦、大象、松鼠、狗猪赫然位列榜单之中,其中自然也有着章鱼的存在。
章鱼,与其他动物不同,它属于一种无脊椎动物,在海洋中更是作为一种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在大海的世界里凭借着柔软的身躯,却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无疑是实力的一部分,其中章鱼的智力更是功不可没。
据研究,章鱼有着3心9脑,虽然说着挺唬人的,但是大家也不必想得过于复杂,章鱼的心和脑与人类完全不同,功能上更是差异巨大。
虽然较自然界的很多动物,章鱼具有心脑数量的优势,但是与人类相比,质量上却大大不如。
章鱼具备数亿个神经元,这也是其最大优势,分别控制着3颗心脏和9个大脑,这些神经元还布满了全身,包括足足八条手臂和各个大小的吸盘,其敏感程度和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确实远超其他动物,变色和隐藏就是最好的表现。
当章鱼碰到洞状物体的时候,最后总会想办法进入到其中,哪怕洞口看着不足以容纳其身躯的时候,最后它也总能成功达到目的,遇到危险的时候,隐藏能力更是远超其他种群,攻击方面,章鱼却不是弱小的代名词,往往有着凶悍争斗的特点。
虽然章鱼有着诸多生理和智商优势,但是其神经元和大脑、心脏的功能却相对独立和分散,数量多却不能代表质量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说直白点,章鱼的神经元和大脑的可利用率并不算最高,起码与人类相比,要相差甚远很多,所以人类才是站在生物链顶端。
章鱼并不能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而是各个功能体在各自神经元的控制下,只能各自为战,也就是说神经元大部分都用于触手和吸盘方面,思考能力却大为降低,只能被动地去预警,而无法主动完成独立思考,心脏负责供血,大脑负责触觉而已。
有人曾经对章鱼进行过特殊训练,结果发现无论投入的时间多么长,以及训练的技巧多么高明,章鱼仍然无法按预期完成动作。
最后的结果发现,章鱼只能自身在环境中改变和适应,而无法通过外界引导感知信号,章鱼智商颇高,却可利用率太低,这是章鱼巨大的缺陷,阻碍其进化和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距今已经发现了近300多种章鱼种类,有发光的种群,也有具有喷出毒液功能的章鱼群,还有像变色龙一样,可以根据环境改变自身躯干颜色族群,这些都让人们惊讶章鱼家族出色的能力。
总结
虽然章鱼看着生理结构复杂一些,但是与人类相比,智商上只能说是存在某种相似,但并不具备大多威胁性,至于章鱼的“外来物种”说法,更多还是人们的猜测和遐想,并不具备太多科学依据。
存在即合理,地球并不仅有人类,更是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族群,有陆地上的,也有天空中的,更有大海里的。
所有种群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和生物链,章鱼的智力不足以让其达到食物链顶端,这与族群进化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起码今天还没有达到顶峰。
我听到过一个解释,章鱼的智力很高,但是它们没有传承,人类是上一代的知识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上一代几十年的知识,然后顺着这些知识向下继续发展,但是章鱼不行,每一代都是从零开始[抠鼻]
章鱼就是因为太弱,才进化出现在这个样子。
它主心脏太弱,所以进化出两个给腮供血的副心脏;
它大脑神经系统太弱,所以进化出各个触手独立的神经系统;
它身体体质和防御太弱,所以进化出独居方式,防止被大量捕食;
章鱼的进化路径非常清晰,根本不是外星生物,就是远古孱弱物种不断适应海洋环境变化的过程,没有太特别的。
相反,人类这方面!!!!他妈的,几百万年,你从猴子进化成人类,这不科学啊!不说了,我先去招魂,看看能不能召唤出来个猴子先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