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把侧面腰线做的平一些视觉效果上不是更漂亮吗?
您好!其实轿车也不是全部都采用前低后高的设计,只是说这样的设计车型相对比较多。毕竟轿车还有一部分的家用成分,也就是说,轿车的后备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采用前后高度相同的设计,那么在后排有人乘坐、或者后备箱放置比较重的物品后,反而会形成前高后低的行驶状况,这样的话,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行车安全,都将无法得到保证。

前低后高有利于高速行驶的安全
我们在初中的几何课上就学到过这样的图形常识: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形式。当然也是最为安全的结构形式。当我们观察轿车时,就会发现,其实轿车的设计也是遵循了这个原理:车辆车身的前后和地面之间会形成一个三角关系,而车辆的底盘和地面也存在着三角关系。
先看车辆前后和地面的三角关系。前低后高大致相当于一个锐角三角形。这样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降低风阻,并且利用风阻。前低的设计让车辆行驶中重心更接近地面,有利于车辆的稳定性。而后高则利用空气流动产生的向下压力,使车身尾部不会上下颠簸。
再来看车辆底盘离地间隙的前低后高形成的三角关系。同样相当于一个锐角三角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低”使车辆底部通过的气流降低,而尾部的“后高”则可以让车辆底部的气流快速流通,有利于车身重心的保持。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设计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感觉有一种起飞的样子?这样对轿车来说,安全岂能保证!
前低后高注重的是轿车的实用性
所谓的轿车实用性,除了对轿车的空间有所要求外,后备箱的空间同样必不可少,家用轿车更需如此。大致的理解就是,家用轿车的后备箱一定要有较大、合理的空间设计,所以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越是后备箱空间大的车型,车尾的高度也就越高。也即是说,车尾越高,其后备箱的尺寸也就会越大。
所谓习惯成自然。家用轿车的设计基本不会脱离这个原则。但是性能轿车则会不同,一般从车身线条来看,前后会在一个水平位置上。当然这也是性能使然。比如一些轿跑,就不会考虑这个实用因素。
因此,轿车的“后高”虽然一时的会觉得不协调,但是在后部空间投入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这样的设计,轿车还不如一辆电动三轮车。
前后高度一致的设计理念
除了轿跑,其实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越野车虽然含有大量的家用实用成分,但是车身设计则没有采用前低后高的原则,而是大致水平。
其实,真正的越野车,在车身的布局中,考虑最多的就是平衡性。这样来看,如果把一辆越野车分为两个空间部分的话,前排驾驶人员和发动机舱,后排座位和后行李箱基本各占一半的位置。这样设计的合理性,以愚人之见,理由为:前排和发动机的重量,后排和后悬挂、差速器以及油箱的重量大致应该是相同的,或者区别不大。
这样,越野车在进行越野时,车身会保持的比较平衡,重心也不会随意转移,有利于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轿车采用前低后高的设计,不仅考虑的是实用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行车的安全。而其它车型一改这样的设计,同样是考虑车辆的安全。毕竟在安全目前,一切华丽的设计都应该理所当然的让步!
动力核心装置,全部集中在前面;后面宽松的乘坐空间。动力学流线型原理,降低空气阻力、摩擦力,使车跑的更快;更节约燃油。
其实前高后低看起来不协调的轿车主要集中在低价位的车型上,一些高档车型往往就做的前后高度差不多,有的车头还会略高于车尾,从视觉上来看确实是后者更加协调,而且沉稳大气,这主要是因为低价位的车型还没有达到忽略油耗、空间等因素的程度。

一辆车的车头低更容易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从而起到省油的作用,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底盘稳定性和提升动力,虽然风阻系数可以通过设计和不断优化来降低,底盘也可以通过调校测试来提高稳定性,但这都需要更高的费用,虽然不像其他部件那样能直接看到材料成本,但是这属于研发费用,也是目前在考虑一辆车成本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而低价位车型由于价格相对比较低的原因,难以在研发上有太高的投入,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还不能忽略油耗的表现,所以往往会采用更简单、直接的低车头设计。

一辆车后面高带来的好处是能增加后排头部和后备箱空间,虽然单纯的加大车身虽然也可以提升头部空间,但这就会增加油耗甚至是影响到平台的通用性,显然并不合适。同时低价位车型又很注重实用性,大后备箱能拉更多东西,对应的实用性就会有所增加,从而增加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就出现了问题中所说的前面低后面高,比如奇瑞的艾瑞泽系列、本田的低价位车型等,看起来确实不太协调,不过对于整车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都有一定提高,毕竟这两点都是低价位车型所要注重的。

当然到了豪华车上,经济性和实用性就考虑的比较少了,更多的是考虑档次感、豪华度、外观等,比如买劳斯莱斯的人,可能没有在意油耗多少、后备箱能拉多少东西的了,所以在外观的设计上就少了些限制因素,更多的是去考虑怎么设计好看、大气等,所以高档车往往看起来都很协调,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人发现路上的轿车大多是前面低后面高,认为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设计师为了降低风阻,其实前低后高并不全是是为了降低风阻,还有其他的原因,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轿车都是前面低,后面高,看着一点也不协调。

首先轿车前低后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降低风阻,因为普通轿车的发动机在车头处,发动机自身较重,整车在行驶时流线型的车身也符合空气动力学,风阻变小后,会使油耗下降,也能让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干扰,从而避免控住不住车身的情况。

其次是因为视觉效果,其实基本上所有的车型都有前低后高的设计,只是因为车身的长短而感觉不同,在路上最多最常见的车型就是小型轿车,这种小型轿车的车身和轴距都比较短,从视觉效果上,这类车辆前面低后面高最为明显,看起来也最不协调,为什么那些中大型轿车没有这样的感觉,有的甚至有前面高后面低的效果。这是因为中大型轿车车身和轴距较长,而车整体越长,这种视觉上的不协调感就越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车尾处是轿车的后备箱,经常装载一些重物,加上后排也会经常载人,这个时候如果不把车尾设计的高的话,这些重量加起来很容易让车辆尾部触底,对车辆造成损伤,尤其是会影响行车安全。当车辆的轴距一样时,车长越长,也就意味着车辆的前悬或者后悬长度越长,如果此时不把车尾设计成上扬的姿态,那么很可能造成车辆的离去角偏小,车辆在下坡的时候就会造成车尾剐蹭。而且在城市中停车,很多情况都是需要侧方位停车,在倒车的时候,车尾很容易被马路牙所刮伤,所以设计前面低后面高,更多的是考虑到安全因素。
总结:设计师对轿车前面低后面高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降低风阻,还有安全上的考虑,有的时候看起来确实会不协调,但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一切的设计才会变得有意义。
壹车热评,原创不易,谢绝搬运!
如果大家认真观察轿车的造型,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轿车的造型基本都是前低后高,车头的高度要低于车尾的高度,而且如果车身侧面带有明显腰线的话,这种视觉感会更加显眼。
为什么轿车的造型是前低后高呢?

首先,汽车的行驶过程是一个冲破空气阻力的过程,所以根据流体学的知识,车头比车尾低可以减小车头迎风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空气的阻力,从而获取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其次,我们都知道汽车行驶时,空气会在底盘和车顶之间产生压强差,特别是在汽车尾部空气会形成一定幅度的乱流,从而影响车身的行驶稳定性。
由于家用车的底盘无法像赛车那样做到很低,因此家用车的离地间隙一般都比较高,在车底形成的气流也会更多,无法创造出稳定可靠的下压力,而赛车的低底盘会在高速状态下,让空气在车底形成更为稀薄的气流,从而创造出低压区,将车身吸附在路面上。

虽然家用车无法做到赛车那样的水平,但它依旧可以通过车尾造型去创造一定的空气下压力,并对流动到车尾的空气产生一定的引导,从而在车尾处形成一定的下压力。
如果在车尾部做出一个倾斜向上的造型,这就会增大底盘的气流扩散区,它会让气流在流动到底盘尾端时,突然获得一个很大的流动空间,这会使得气流扩散的速度成倍增加,从而降低尾部底盘的下方气压,让车身形成下压力,高速行驶更加稳定。
这也解释为什么两厢车的高速稳定性要低于三厢车的缘故,因为两厢车没有尾巴,除了没有尾部去引导气流以外,还会在车尾处形成一定的真空区域,从而形成较多乱流,影响高速稳定性。

当然,车尾造型只是影响空气下压力的因素之一,因为它还涉及到底盘设计,悬挂结构,车身造型等等,除了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原理以外,车头更低自然更有利于增大驾驶员的观察视野,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有一个造成轿车出现前低后高的原因就是它的发动机前置问题。
从行驶舒适性的角度来说,前悬挂的软硬度一般要比后悬挂更软一些,这主要是为驾驶员操作所考虑的,而前置前驱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又基本都布置在车身前半段,这样可以提高车身前段的形式稳定性。
毕竟当转向轮是前轮时,如果车头只是轻飘飘的感觉,那高速时强大的风阻会轻易易让车头出现摆动,那么更软的悬挂支撑+更重的重量分布,这些都会给轿车带来车头更低的视觉感受。

那可能有人会说例如劳斯莱斯的车头不就比车尾更高吗?
壹车热评你的理论不成立。
壹车热评想说的是,只要你钱足够多,有些理论确实不成立。
有些轿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彰显自身的气派,车头高则显得更加有派头,特别是一些专门用于官场等正式场合使用的车型,那必须得有派头,而相比之下,什么经济性,实用性等就得排在后面了,但话说回来,谁会没事开着劳斯莱斯去高速飙车的?
但家用车就不行,它必须在成本、油耗、实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让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所以轿车的前低后高造型就是最适合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多轿车确实是车头矮,而车尾高。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咱们一步步来分析。
其实车头低车尾高并不是简单地把车尾抬高了,而是通过很多细节的差异体现出来的。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车辆底盘其实还是在一个平面上。真正导致“前低后高”的主要视觉要素有:车尾高度比车头高(白线)、车身腰线斜向后上方(绿线)、车尾离地间隙比前段车身底盘离地间隙大(红线)。下面就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1、车尾比车头高
这个很好解释,车头矮一方面是为了让车头更加流线型改善风阻系数,降低行驶中空气阻力。而且车头后面就是驾驶员,太高的话会影响驾驶员视线。而车尾比车头高那是因为你要给用户留够足够的后备箱空间啊。
2、车身腰线
车身腰线为什么要向后越走越高呢?为了美观!看上图红圈圈出的部位,如果把车顶遮住你会发现车身腰线和这两个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因为车尾比车头高,所以腰线和车窗玻璃下沿也要顺着这个趋势向后延伸,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车头和车尾搭配呼应,显得自然。如果车身腰线和车窗下沿都做成水平的话会显得车尾非常臃肿,车就变丑没有美感了。
3、车尾离地间隙突然变大
这是为了保证车身空气动力学性能。因为汽车行驶时底盘下方也有气流快速流过,如果底盘的气流速度太慢会导致底盘下方空气压力增加,车辆会有被抬升的趋势,不利于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因此车尾部要做成倾斜向上,这叫做“增大底盘气流扩散区”。气流从底盘流过到达车尾处时空间突然变大,气流快速扩散使得底盘气流速度增加,这样底盘下方空气压力降低,车身被下压,高速行驶更加稳定。
一般来说轴距越短的三厢车车尾高于车头的趋势越明显。因为车头上方到车尾上方这两点的连线就像一段上坡路。两点距离越近坡度越陡,造成的视觉效果就是头尾高度差距越明显。而轴距长的车车头到车尾两点之间距离更长,坡度也就越缓,头尾高度差距就越不明显。
当然还有一些豪车的设计却是截然相反,比如红旗L5,它就是车头高而车尾偏小。我觉得这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属于豪车的气质。高大的车头霸气十足,有种昂扬向上的感觉。如果车尾再比车头还高的话就显得臃肿了。
为什么很多轿车都头低、尾矮?其实道理很简单的,就是让车子更加流线、行驶起来之后减少风阻系数,其实没什么太深奥的道理,只是减少风阻而已、用电影里的话说这么设计更容易破风?实际上自行车提速时、咱们也经常把上半身压低,白话讲叫不兜风,其实也是减少阻力的一种做法,阻力变小、加速性能及燃油经济性都能提高!
如上图所示、虽然不是汽车,但这蹬车人的姿势也是前低、后高(这是还没有到急加速的时候,急加速的时候会站着蹬、臀部都能被立起来,远比头部高),所以这就是一种降低风阻的方式,汽车如此、甚至连战斗机也同样是如此的,因为这么设计不兜风、便于让汽车提速更容易一些!
防止排气尾段拖底
不知道朋友们开车时、是否留意过,当车辆满载时、非常容易让排气尾喉拖底,尤其是满载下坡到头、转平路的一瞬,车尾会猛然下沉一段,这时候尾段非常容易拖底;鄙人遇到过好几次这种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就看出车尾高一点的好处了吧?况且在一些空间不足的停车位上,车尾要盖在马路牙子之上;如果车尾不设计的高一些,排气尾段会刮马路牙子;鄙人的Q50、就这么刮过!
视觉上的差异
实际上无论入门车型、豪车,其实前后高度都有差异,可为什么小车、入门车,前低、后高那么明显,而大型豪车不明显呢?原因就是在于车子越短、前后高低差越明显,比如前比后低了五厘米,对于a级车而言最明显、b级车视觉上好很多、c级很不明显,而d级车视觉上完全是纯平的、甚至还会产生前高后低的视觉误差;所以前低、后高,车越短、看上去也就越补协调,而车子越大、越长,这种不协调感越不明显!
所以车子自然就前低、后高了,如上图、比赛用的赛车不也是如此么?实际上不仅仅是前低而后矮,车子还前窄、后宽呢,各位联想一些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很像一颗箭头?最求速度的机械、都会如此设计,白话讲就是减阻、便于破风;而实际上车尾高一些,实用性也要更好一些,比如上文举的例子、车子如果要停到马路牙子上方,如果车尾不高一些、排气管子就会拖底,所以自然就会把车尾设计的更高一些,降低车身高度、其实最容易拖底的位置就是排气尾段!
汽车车头低车尾高,如此设计的原因有三点
车身结构特点
操控稳定需求
保证满载车身姿态合理
本篇将基于这三点分析汽车总是会有些趴头的原因,首先从【空气动力学】这个最不靠谱的说法进行分析。
分析基础:很多人认为汽车设计为车头低车尾高是出于降低风阻的考量,然而这种说法似乎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很多真正有高性能的超跑车并没有这种特点,离地间隙非常均衡且车身后部几乎贴在地面上。以这类车作为参考标准则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那么为什么这些超跑车不需要如此设计呢?原因在于驱动形式的不同,比如下图这台车。
毫无疑问这台车不会是前置前驱,因为车辆在起步加速时会出现重心整体后移,车身重量更会多的为后轮增加垂直下压力;轮胎得到的压力大则能够获得更大的抓地力,起步时则能有效防止打滑。所以高端跑车不是后驱就是四驱,发动机不是中置就是后置,目前则是为了提升后轮的垂直下压力;那么这类车也自然不会出现车头低车位高的设计特点,否则也就是本末倒置了,而已同样的角度分析可解释普通乘用车的结构特点,下面开始分析第一节。
第一节:车身结构特点与实际用户需求-车头篇
绝大多数量产汽车(家用车)为前置前驱FF的驱动形成,发动机与变速箱横摆则车头,与前桥垂直驱动前轮运转。这种驱动结构的优点是结构很简单,同时不需要后驱车硕大的变速箱、传动轴与分动结构;简而言之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降低车身重量(整备质量)实现油耗的下降。前者是车企的需求、后者是用户的需求,两者需求都指向了FF的驱动形式,那么车辆的姿态则必然会是前低后高,参考下图前驱车的结构特点。
硕大的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等核心总成均安装在车头,重量集中在车头位置则会增加前弹簧的垂直压力;同时大部分车辆在日常使用时,利用率最高的又是前排两座,身体的重量同时要为前弹性元件增加压力。为了承载这些重压则前弹簧需要更高的刚度,也就说前弹簧会比较硬;且为了保证车辆行驶的(车头)稳定性也要减小前悬架的压缩行程,否则笨重的车头大幅度颠簸必然会造成行驶的不稳定与用户体验的降低,所以前弹簧往往比较“短”车头也自然有些低矮。
第二节:操控稳定需求-车尾篇
综上所述,FF前驱车的车头总不会很高,那么车尾需要升高呢?原因在于提升前轮的抓地力,车身质心与重心偏向哪一侧,车身重量就会集中偏向这一侧施加压力。前驱车的驱动轮是前轮,车辆行驶是依靠前轮拉这车身跑,所以如何方式前轮打滑则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把车尾抬起来一些,让车身的重心靠前则能提升前轮抓地力喽,在这种状态即使是大扭矩急加速也不会轻易的出现前轮打滑。
其次如车辆在爬坡时也需要这种设计,因爬坡时的车身重心会往后偏移,后车轮压力提升但没有动力输出毫无意义,前车轮压力必然降低则容易出现打滑。所以在设计之初则要考虑到这类轻客,车辆前低后高则能一定程度的缓解。此时会有人疑惑,FF前驱车的车头本就重,再把重心往前移动难道不会导致后轮抓地力下滑,造成车辆容易甩尾失控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在了解这一缺点之后则不要拿FF当做操控流的汽车去用,前驱车是入门级的最普通类型代步车。
第三节:满载车身姿态的合理与安全需求-总结
前驱车的车头重车尾轻,前弹性元件的刚度高会一定程度影响舒适体验,所以后弹性元件则需要适当调低刚度保证车身滤震能力理想一些。也就是说后悬架的弹簧软一些,满载三人后会被明显的以较大行程压缩,白话的说就是满载后车尾会下沉;此时车头与车尾的姿态则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也是最漂亮的状态。
但如果把后悬架在空载时设计为前后相对均衡,那么在满载后则会出现塌车尾的现象,车身姿态会异常难看且会影响前轮的抓地力;想要不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使用刚度很高的螺旋弹簧,某些欧系车还真就是按照这种风格设计,然而底盘的颠簸感不是一般用户能接受的。所以为保护大部分用户的用车需求,FF前驱车轿车最合理的姿态正是前低后高,对不对呢?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汽车前低后高呈流线形主要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汽车高速运行时,车身越流线风阻系数越小。风阻系数越小导致噪音和油耗也越低。二、前低后高的设计使汽车运行时,气流对车身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使车身更加稳定。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的轿车都是前高后低,涉及到前高后低有很多原因在里边的,并不是说完全为了视觉效果,关于视觉效果的美与丑,是根据每个人的审美效果不同的。
但大多数情况下,前高后低,看着车更加有冲击力,更加的漂亮,会有部分车型,由于车身过短,无法使车型设计的线条更加流畅,所以说显得有不协调。就比如老款的福特嘉年华三厢版,可以说他就是一个蒙迪欧的翻版外壳,差不多一样,但是看蒙迪欧的整体线条特别流畅,而嘉年华三厢版的流线条就看着特别让人难受。
那么我就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轿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前高后低?
1.由于大多数的车型都是前置前驱的,所以说整车在空载的情况下,前方重量肯定要与大于后方的重量,如果后边设计在空载情况下,和前方高度一样,那么当这辆车满载的时候,后方悬挂在重力影响下,会变得更低,车后方就会变成俗称的塌屁股,会降低整个底盘的通过性,如果前高后低,当满载的情况下,基本上底盘是平整的。
2.由于空气动力学,前高后低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阻。关于油耗也许很多人都没有详细了解过他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在损耗,在抗击自身的分阻上面。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每增加0.1的油耗,就会付出更大的油耗来对抗风阻。
3.至于你所说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前小后大的原因,更容易理解了,比如说你上一个坡度比较大的陡坡的时候,由于车身较长,前方上去可以很容易的上去,但是如果离去角过小的情况下,就容易托底。因此离去角都要大于接近角。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关注,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