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怎么打理自己的存款的?
当下社会,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如还能余下一些钱,确实不容易,都是些血汗钱和从嘴里抠下来的钱,如果全部死死的放在银行,利息是抵不上货币贬值的,你存在银行的钱将会在一天天变少,因而家庭理财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年轻时也炒过股、买过基金,十几年折腾下来,是个大大的负数,损失也不小,实际上是咱没有那个能耐,咱再也不大玩了,股市账号里还有个万把块钱,作为兴趣,做个中长线玩玩,而已……。
现在退休了,手里也没有几个钱了,这一点点钱是养老钱、保命钱,是到时候急用,免得向儿女伸手,而必须要存的钱。如何能做到不贬值?我是这样处理的:
国家银行信誉高安全性好,45%存在国有银行定期两年,年利2%多点。45%投资在地方上自己非常熟悉的实体企业,年利10%,两者加权平均,年利超过6%,基本上能够抵消货币贬值带来的缩水,蛮开心的……。另10%,作为家庭急用保证金。哈哈,就是这个情况了。

1. 定期存款(利率较低,但是保本)
2. 银行理财产品(比定期存款利率稍微高点,不过有风险,低风险,个人觉得可以接受)
3. 余额宝(日常用钱,随用随取,还有点利息,比较方便)
4. 基金(小额投入,已经赔钱了,哭了,高风险的还是要谨慎)
5. 现金(留几百几千块钱现金,应急用)
(大部分放在1和2)

民营银行7天通知存款,相当于活期,综合利率3.8%—4%(包括积分)!积分可以换电话费,微信立减金,京东e卡等!

还可以存一年期,半年期,综合利率会更高点!
村镇银行也是一种选择,银行小一点,但利率不错!

既然是银行存款都有存款保险,安全性还是有保障!
存款放银行定期,三年一转,基本不去动。平时就退休金吃光用光,遇到大额支出不够的,就拿存款的利息贴补贴补。
本着不投资、不理财的原则,我打理存款一般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1.大额存单:有利于资金归集,利率较高,还可以转让。一般的大额存单分为20万和30万两种,三年期利率在3.45和3.55。这是我比较偏爱的方式,省心省力。
2.结构性存款:品种较多,可以搭配选择,时间可长可短,利率不固定但没有任何风险。目前各银行推出结构性存款方向差别很大,利率差别也很大。手里的备用金我一般都买它,多选择1个月或3个月的。但近期银行调整利息,结构性存款种类变少,时间加长,有时用起来不太方便了。它的优势是保本,不像某些基金会亏本。选择好的品种,利息会达到5左右。
3.定期存款:短期不用的钱可以享定存,利率稍高。这个存款5000以上起存之前三年3.25,现在招行降到2.9。可以随时有钱随时存,而且能够保证不同时期有存款到账,可以随时品尝存款快乐。
4.股票:用很小部分的钱,寻找小赌的快乐。经营股票需要耐心和技巧,在不能全心炒作时,就拿点钱体会一下股市沉浮,锻炼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我没多少活期存款,不到十万。就当日常消费。
其他资金都在各种账户中,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储蓄险,年金一部分,这部分就为了以后养老,不会动用。一部分增额寿,这部分资金,就纯属锁利,用于干嘛,还未定,可能以后给孩子上学用,可能给他结婚用,也可能给自己养老用,也可能什么都用不到,直接留给孩子一笔钱!
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就是因为这句话,让很多没理财知识的人损失惨重误的人。我认为普通人打理自己存款的方式就是存银行定期。
刚出来打工的时候,工资不高,每个月1000不到的工资都几乎花光,反正那时候也没压力,按说工厂包吃包住,每个月存500元应该不成问题,可第一年回家,我存折里只剩1700元。
后来电商开始兴起,我学会了网购,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我下载了支付宝,同事说这个软件安全可靠,最高时余额宝的年化利率达到7个点,现在降了点也还有5个点,远远高于银行的定期。而且这个是活期,随用随取,很方便。在一再确认其安全性后,我把银行卡里的一万多块全部转到了余额宝,每天看到能有一块多的利息,我感觉挺知足的。
接下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开花,在接触到一些信息后,我又把目光投向了p2p,这些平台新手标年化利率一般都能达到7个点,再加上套一些平台发的红包和优惠券,年化利率轻松就能上十个点。在试水几个平台新手标安全退出后,我就迷上了这种理财方式。和那些人只投一个平台的人不同,我注册了好多个理财平台,只投新手标和套红包,成功退出后再投下一个,反正当时几百个平台。一年后随着e租宝被查,互联网多米诺骨牌倒下了,我雷了4个平台,钱宝,金联储,草根理财,石头理财,最后一计算,总共赚了2万多利息,却亏了5万的本金。欲哭无泪呀。
当一个人吃惯了山珍海味后,就很难对粗茶淡饭感兴趣了。理财也一样如此,习惯了7个点以上的利率后,对已降成年息只有3个点不到的余额宝彻底看不上了,炒股没时间看盘,我又把目光投向了基金,很多人都说这个选对了基金一年10个点收益完全不成问题,毕竟基金是一群专业的人在打理。然后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我又慢慢转向了股票基金,要问我这两年成绩怎么样,大家看图吧。
经历了猛如虎的操作,发现自己才是真的250,经过这些年的折腾,不仅没赚到钱,还把老本都亏掉了。
投资理财,我坚信二八定律,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能赚到钱的都是少数,我承认自己的平庸,我的能力和认知不足以支撑我进入那顶尖20%的人中间。投资有风险,进入任何行业都应该谨慎,特别是自己起早贪黑辛苦赚的血汗钱,更应该三思而后行。
1.银行定期(利率较低,但是保本,绝对安全〉
2.零钱通,余额宝(随用随花,还有点利息,比较方便)
3.买点基金(中高风险,容易赚也容易套进去)
4.商业融资(每个月有分红)
5留点现金(应急用)
金钱理智管理,才守得住,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按百分比进行划分,如果是稳健型投资选手,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灵活现金:40%左右用作“活钱”,包括现金喝点放在余额宝里,因为这是可以随用随取,也可以消费用,而且又有一定的收益;
2.低风险理财:40%投资货币类、债券类基金,这类相对来说还是很稳定的,想亏很难,想多挣更难,但收益率要是余额宝的2倍左右,可以达到4%-5%,还是挺划算的;
3.中高风险理财:20%投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收益和风险都要高一些。
之所以没提股票,是因为。。。这个市场上散户想挣钱,真的很难,可以先按上面的方法做个几年,慢慢了解市场,后续才能有更合理的决策。
?以月为单位。
1,每月都会拿出收入的20%购买基金,其中10%购买纯债基金,10%购买指数基金(这个有风险谨慎投资,顺道说一句医疗互联网误我)
2,正常开支消费,这个数额不固定。
3,月底会把剩余的钱全部转去余额宝,存取自由。
?以年为单位。
1,年终的时候我会把手中现金的80%存去银行的定期。
2,剩下的钱留在余额宝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提醒大家买基金要谨慎[流泪]
要打理好自己的存款,一要看市场时机,二要了解个人承受能力。
我年轻的时候,正赶上市场红火,手上有钱的话怎么造都是对的。
我先后买过国债、基金、股票,90年代初就开始买房子卖房子,后来和别人合伙投资,现在想,凡是做过的都对,只后悔还是太保守,冲劲儿不够。
我也买过保险,但是只买人身意外保险和个人医疗保险,从来没有买过投资分红型保险。
总结了一下:过去三十年中赚得最多的是房子;稳赚不赔的国债,但那时投国债很不合算,因为市场机会多;赚得快的是股票,投资型基金的表现也太好了;跟人合伙投资最失败,赚的是设备,但赔了资金、精力和情分。
很早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做资金拆借,类似后来的小贷,似乎很赚钱,不过我们友尽了,不太了解实情。
现在年龄大了,市场不好,怎么保守怎么做。
1,银行活期存款,随用随取。
2,购买国债,但是国债现在不太好买。
3,指数型基金,按月少量投资,做的是长线,有需要的话,变现也容易。
目前没有投资的打算。
我买这些基金每月亏损7000,给大家踩坑了,快进来看看你有没有买!!!
先给大家看看我的亏损情况,就三月份一个月亏了一万多啊,
今年就亏了快3w了,平均一个月7000多嘛,兄弟姐妹们,我是不是个败家玩意呢,明知一直亏,还一直拿着不放,还能有奇迹发生吗?
下图就是我持有基金,仅供参考啊!有没有小伙伴和我持有的基金相同,哪怕就一个呢,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讨论要不要“吃鸡”!
最后还想说,你们有什么好的理财产品和理财经验,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