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翻塘,如何避免?
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翻塘,如何避免?
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农村养鱼人,对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翻塘”是每个养鱼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所谓翻塘就是养殖的鱼出现大面积死亡,一旦发生,将产生惨不忍睹的巨大损失。很不幸的是,家里的鱼塘也曾经翻塘过,虽然没有到全部死亡的地方,但是也确实损失惨重,前后鱼的死亡和用药的损失,加起来有接近20万,鱼塘鱼死了大半。今天,作为一名养鱼人,来和你一起分析为什么会翻塘,如何避免?
一、鱼塘为什么会出现翻塘?
由于鱼塘养殖,大多数都是密集式的规模养殖,数量多、密度大,鱼塘容易发生缺氧、水质恶化等情况。尤其在高温环境,所以翻塘主要发生在夏季,家里鱼塘翻塘也是在去年的夏季。
总体来说,鱼塘发生翻塘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由于鱼塘溶解氧不足,鱼类由于缺氧,严重者导致翻塘的情况;第二,由于病害,鱼类互相传染,水体又无法快速缓解,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第三,由于管理不善,饲料投放过多、饲养密度过大、增氧机使用不当,导致鱼塘缺氧和毒害并存,尤其是多年未清的老塘,塘底长期被污泥覆盖,在被翻上来之后,导致缺氧中毒。
二、如何避免鱼塘养殖出现翻塘呢?
对于所有鱼塘养殖户而言,下大雨鱼跑掉了都行,就是不能出现翻塘,因为一旦翻塘不仅鱼类大量死亡,还要及时将鱼类打捞掩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第一,要合理使用增氧机。鱼塘养殖密度大,夏季高温或者长时间阴雨天气,都会降低水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加上鱼类大量活动,氧气需求量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增氧,增开增氧机,确保鱼塘氧气供给。
第二,要时刻防止鱼类中毒。鱼塘养殖的鱼类中毒,有很多种可能,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无论是哪一种,我们要及时防范。比如在拉鱼之后,要及时施用药剂,防止鱼类损伤中毒。时刻关注鱼类状态,如果出现浮头、小面积死亡,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使用鱼药,增开增氧机,有必要要减少或者停止投喂。同时,对于鱼塘当中出现的死鱼,要在第一时间捞出,防止病害传播感染。
综上所述,在农村从事鱼塘养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鱼类是活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精细管理,最后不仅赚不到钱,也将损失惨重。现在正处于夏季,也是鱼类喂养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要关注鱼塘水质和鱼类状态,防止翻塘。
水中溶氧量不足,俗语称缺氧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制氧机开起来给水塘中的水增氧。

【大别山鹰】答疑: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翻塘就是水塘里的鱼突然之间都浮出了水面和水塘边,有的开始死亡。这种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造成的泛塘,农村人习惯叫“翻塘"。

出现“翻塘"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池塘里瘀泥过多,加上喂养时的残渣余饵和鱼类粪便等沉积在塘底,又没有及时清理,造成过量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不仅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且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造成泛塘死鱼。
【2】天气闷热,水温过高,水体过肥,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鱼的食量减少,活动缓慢而泛塘。
【3】水温过高,溶解氧少,有机物分解剧烈,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旺盛,大量耗氧。
【4】阴雨时间过长,突然天晴转暖,水中含氧不足而泛塘。
【5】塘中水生物过多,大量吸收消耗水中的氧气而泛塘。

预防措施:
【1】清理塘中的污泥和饵料残渣,保持塘水水质清新,溶氧含量高。
【2】注意早晚查看鱼情,及时增氧换水。
【3】饵料投喂要严格遵守“晴天多喂,雨天少喂或不喂;上午少喂,下午多喂"的原则。
【4】搞好水体消毒灭菌工作,及时清理水生物,避免过多消耗水中氧气。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农村养鱼人的口中“翻塘”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翻塘,如何避免?翻塘是养鱼行业的专用俗语,从字面上看,塘翻扑过来是什么状态,就是说鱼塘发生毁灭性的死鱼现象,一刻之间,所有的鱼翻白死亡,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养殖惨象。“翻塘”在水产养殖学里的专业叫法“泛塘”。“泛”“翻”意思表明鱼塘里的鱼一次性死得光光的意思。翻塘是养鱼户在日常鱼塘管理上出现问题创成的毁灭性的死鱼现象。翻塘死鱼是水质突变和鱼塘缺氧浮头死鱼。在高温的夏季养殖极易出现翻塘,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翻塘,即水质突变和清晨缺氧。
第一,鱼塘水质突变。A,鱼塘水质突变的成因。鱼塘单产较高,水质较肥,浮游生物繁殖过多,蓝藻繁殖旺,在盛夏季节,造成鱼塘中的营养物质元素缺乏,从而造成一夜之间蓝藻全部死光。B,鱼塘水质突变的后果。由于蓝藻全部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等有毒物质,不仅能毒死所有水产动物,若是牛羊饮了这种水,也能毒死。蓝藻全部死亡后,产生毒素,不仅引起鱼塘水质突变,而且造成鱼塘缺氧,使全部鱼类水产缺氧种毒死亡。
C,鱼塘水质突变的主要指标。①水质突变后,水变清,变瘦,远看变黑,有很强的腥臭味。②水质突变后透明度在40㎝以上。③水溶氧极低,上层不超过1毫克/升,下层几乎为0。④浮游生物量可超过200毫克/升,浮游植物种类单一,铜绿微囊藻占80%,浮游动物只有纤毛类原生动物。D,鱼塘水质突变的处理措施。①水质突变前,每天巡塘2~3次,即时掌握水质变化。防患于未然。②当蓝藻繁殖时,选择晴天中午排放一半的塘水。③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塘泼洒(5:2的混合剂0.7毫克/升)。③注水引种。施药后3~4小时。向塘内注水,最好先注入其它鱼塘没有蓝藻,水质较好的水20㎝1左右深,然后灌注河水,恢复到原来水位。这样就可以避免翻塘死鱼现象。
第二,鱼塘清晨缺氧。这种翻塘现象的原因是①水质较肥,密度较大,午后或傍晚雷阵雨和急暴雨,导致第二天凌,严重缺氧死鱼。②高产养殖鱼塘,傍晚的最后一顿投喂过饱,鱼夜间消化食物会大量消耗水溶氧,导致第二天凌晨缺氧浮头死鱼。③夏秋高温,由于塘水过肥,密度过大,白天光照不良,氧量消耗明显大于光照产氧,使塘水溶氧消耗殆尽,第二天凌晨缺氧死鱼。清晨浮头的应急措施:鱼轻度浮头,有声音时下沉水中,应该即时开机增氧,或快速注入新水;鱼严重浮头,受惊不下沉,游动无力,部分鱼腹向上,这时不能开机增氧,不能大声喊叫和搅水,而是应该加注新水,并使注水管与水面平行缓流入塘,使水形成全塘的圆圈循环,使鱼聚集在水流的两侧,得到尽快缓解。这样就能很快化解翻塘事故。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
对于翻塘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其形容的是鱼塘中的鱼大量,或者是全部死亡的一种现象。因为鱼死掉了以后就会从水中浮上来,并且全部是肚皮朝向水面的,所以这种现象也被农民称之为“翻塘”。
为什么会出现翻塘呢?农村养鱼如何避免翻塘呢?
①天气原因所致。
翻塘一般是出现在高温的夏季,这也是养鱼人在夏季的时候最害怕出现的事情。
以前农夫家里也养鱼,父亲每天至少要去鱼塘三四趟,而在夏季的时候则要去七八趟。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如果天气突变,遇到了雷雨天气,或者是气温突变了,这样就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鱼类又对溶氧要求很敏感,如果养殖的密度大,并且没有及时给水中增氧,那这些鱼就会因为水中氧气溶解量低而导致鱼类缺氧,情况严重就会出现鱼类大量死亡,也就是翻塘的情况。
在过去这种情况一般在夏季比较容易出现,但是现在养鱼人基本都有增氧设备了,一旦环境变化了,发现鱼有浮头的情况了,就会及时开启增氧设备来提高水体溶解氧,有效避免因为缺氧而导致鱼翻塘!
②水体受污染所致!
水体受到污染的原因很多,比如一些受到污染的水排到了池塘中,或者是有些人故意投du 、投放有 害的物质所致。
还记得十几年前,村里有个人养鱼,就因为和别人发生了口角,然后就被人报fu了。在大晚上把生石灰直接倒进他家的鱼塘里面了,然后所有的鱼一晚上全部都死掉了。
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了,主要是一些工业、养殖业的的污 水,如果不小心排入到了鱼塘,也会导致鱼类中du或者是缺氧死亡。这种情况就是要加强巡视,如果附近有污 染 源就要密切关注,做好预防措施。
还有一些原因也需要注意,比如机械设备故障或供电故障,或者是在雷雨、大风天气造成对供电线路损坏了,导致增氧设备失去动力不能工作而造成水体中溶氧量不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投喂的饲料如果收到污染了,也可能会导致鱼翻塘的。因此这方面就要平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尤其是长期不使用的机器,更是要定期维护。
在夏季的时候,鱼翻塘的概率是挺高的,在这个期间就要经常巡塘,发现鱼有浮头,或者是表现异常活跃了,就要引起重视,这个就是水中缺氧的征兆,因此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谢邀!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翻塘,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小焦来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农村鱼塘“翻塘”现象很普遍,但是只要掌握方法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的。
小时候,一到夏天小焦就经常听见大人们说哪哪鱼塘给“翻塘”了,然后大人们一窝蜂地跑去买鱼回家吃,因为“翻塘”的鱼价格是很便宜的。所以那时候小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见“翻塘”,因为有鱼吃。等到渐渐长大一点才知道,原来“翻塘”其实不是件好事情,会给养鱼的人造成很大损失。那么,到底农村说的“翻塘”是啥意思?应怎样避免“翻塘”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啥是“翻塘”。
其实,“翻塘”就是水塘里的生物特别是鱼出现上浮和翻肚子的现象。所以“翻塘”的鱼塘水面上基本上都是一大片白色的“鱼肚子”。鱼塘出现“翻塘”的原因比较多,比如有人下毒、水体重污染、氧气不足等原因。我们这里只讨论氧气不足的情况,因为这个是自然的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翻塘”这种现象,一是因为鱼塘中饲料过多,或者有污染的水(比如粪水),或者池塘中某些腐烂的杂质太多而在池塘底部淤积。遇到天气过热(比如暴雨来临前的闷热天气)的时候,这些淤积的东西就会因为发酵而产生沼气,造成水中氧气含量降低,所以,鱼儿不得不上浮吸氧,这就是为啥暴雨来临前总能在水面看见鱼在水面游动的原因。二是因为秋冬交替季节,温度下降,大量鱼儿到水底活动,造成水底含氧量减少,出现“翻塘”现象。
当水中缺氧比较厉害的时候,有些鱼就会因缺氧出现昏厥,就有了翻肚现象。一般来讲的话,鱼塘一旦“翻塘”,就会有大量的鱼死掉,损失还是比较惨重的。所以,为了减少损失,鱼塘主就会把这些“翻塘”的鱼低价卖掉。
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预防和解决“翻塘”现象
如果是因为氧气不足导致的“翻塘”现象,首先还是要检查换水系统是否健全、运转是否正常,并经常换水。其次要注意经常清理打捞鱼塘,防止鱼塘出现腐烂物质的淤积。然后就是要定时定点打开增氧机,保持鱼塘氧气含量正常,从而解决“翻塘”现象。
一般来讲,夏季和秋冬交替时节最容易发生氧气不足现象,气温过高池塘会产生沼气,气温过低鱼儿会减少水面活动,又可能会造成水下氧气含量不足。所以,一定要时刻注意,用适当的方法保证水体含氧量,避免出现“翻塘”。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坐标湖北省黄石市下面的一个县,我们地处于长江中下游,我们县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的美称!就在我们农村湾子后面就有上千亩的几个大湖,水产类养殖也成为了我们这边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作为渔民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鱼类“翻塘”,我们这边也叫“翻池”,只要是出现这个问题那么基本上当年的养殖就不会赚什么钱了。那么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翻池”,如何避免“翻池”!
我们说的“翻塘”是指池塘内的鱼上浮和翻肚子,一般出现这类现象就是说明池塘中饲料过多和池塘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污染物在水体中散去,在天气炎热时发酵产生大量沼气,造成鱼塘水中的氧份不足,使得鱼儿上浮吸取氧气,有些因缺氧后昏厥,出现翻白肚的现象。还有可能是有毒物质流向了池塘,如农药等导致翻塘现象。另外还可能是天气突然变化导致水体上下层水产生氧债,也会使鱼塘翻塘。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经常打捞鱼塘内的漂浮物,特别是一些腐烂物质。如果发现立即要进行清理,还有一些死掉的腐烂小鱼也不要放过,定期开增氧机给池塘内增氧保证池塘氧份充足。经常换一些新鲜的水体进入,使池塘内的水质保证清新安全,坚决防止一些农药或者有毒物质流入池塘。
以上文中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还请留言评论指出改正。我是楚乡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所谓“翻塘”,也叫“泛塘”,各地文化不同,叫法不一,但意思绝对一致:养殖水产突然挨倒霉了!
“翻塘”(泛塘)死鱼是养殖水产鱼类一大令人心悸的顽疾,稍不留意,即造成惨痛损失,即使当年补救,但错过一年最佳养殖季节,很多情况下于事无补,所以差不多水产养殖户视“翻塘”(泛塘)为噩梦,苦不堪言。
一般说来,“翻塘”(泛塘)最根本原因即缺氧浮头死鱼,发生季节多半在春后和盛夏。依我曾经多年养殖经验,可归纳如下:
一 水质突变。造成此因素大多为老塘和高产鱼塘,相比而言,水质都较肥沃。老塘充足肥效不用说是多年沉积污泥所至,而单一高产鱼塘则是过多投放商品饵料而带来的恶果。一方面高产鱼塘相应养殖鱼多,投放商品饵料成正比多,鱼类排泄物增多,另一方面一些未被鱼吃掉的商品饵料沉入水底腐烂,造成水质变肥,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特别是高温季节,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大量繁衍,过度耗养(此时下风处可见一层翠绿色脏兮兮的水花,即蓝藻,俗称“湖靛”),造成池塘水中营养元素大减,当到达一个峰值,养份供给不上,从而造成一夜之间蓝藻全部死亡,而微囊藻死后之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此时水质毒性十分强烈,休说是鱼在劫难逃,就连牛、羊、人之类的大型动物饮用此水,也能中毒,甚至毒死。所以,水质突变是相当致命的,变化后的水会变清、变瘦,在下风都可闻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臭清水”,此时己无任何营养元素。
(解决方法可采取以下措施:1当大量蓝藻繁殖时取晴天中午排水一半左右;2用流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按5:2,以O.7至0.8毫克/升全池泼洒一一千万不要用生石灰;3等3到4小时后,注引水质较好的清水恢复原来水位)。
二 清晨缺氧浮头死鱼。这既有以上肥水原因,又有春夏季午后或傍晚出现雷阵雨或暴雨,导致池塘表层水温急骤下降,而池底温度较高,造成上下水体对流,底层腐殖物随之泛起,氧化分解后消耗大量溶氧,迫使鱼不得不浮出水面以呼吸空气中氧份延续生命,这也是池塘“翻塘”的一个种类。
三 气压变化。此类“翻塘”俗称“天作色”,虽未下暴雨,但由于气温突然发生变异,也容易导致鱼大量浮头,其损害程度视其气压变化高低而定,有时也损失巨大。
(其二、三的对应措施:1傍晚投喂鱼饲料不宜过多,一般五、六分饱即可,不可贪饱;2注意天气变化,尤其高密度饲养池塘,有条件地方可在高温季节多开增养机和池塘换水,若遇雷雨时上半夜必须提前开机增氧,不要偷懒;3若无以上条件,当发现鱼浮实时,应立即施用化学增氧剂如鱼浮头灵等,这在各地都有出售)。
总之,养鱼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一点马虎不得,不仅要时时观察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鱼吃食变化、鱼病等多种因素,还得注意经济成本。此外,前期选择鱼塘也应注意日照情况,由东向西最佳。背风和日照不佳的池塘往往“翻塘”(泛塘)概率大得多,这也要提高警惕。
农村养鱼人所说的“翻塘”,也就是大量水中的水产鱼类(尤其是鲢鱼)出现的鱼浮头,在鱼塘的水面鱼嘴上下闭合呼吸空气,鱼尾左右摆动或有少量的跳跃现象,鱼“翻塘”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导致鱼类大量可能的死亡,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出现鱼“翻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天气突变的恶劣的出现,尤其是在夏季,天气变化的闷热、水表面层气压的增高,浮游在不同水层的鱼类,就象非高原生活区的人进入高原地区的“高原反应”,水层中的氧气含量少,大气压力等影响,鱼类不得不浮出水层呼吸氧气;
其二,水产养殖鱼塘存水少、水层低,而受太阳的辐射,水层气温的回升,鱼塘的底层温度也会提高,而浮游在鱼塘中上层鲢鱼等鱼类受水温的影响,会下浮到鱼塘的底层与其它鱼类争空间、争氧气,恶性循环地造成鱼塘底层鱼类密度的增大和有氧含量的降低;
其三,水产养殖密度大,水生植物和投入鱼的饵料多,而夏季鱼饵料的吃不完,饵料受天气气温回升快的影响,会发酵加重了鱼塘的有机质含量,鱼塘水质水肥的增加、水质的恶化;
如何避免鱼“翻塘”不利出现?根据以上的分析,建议水产养殖户应根据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如果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鱼塘的水层深或适宜,天气闷热,大气压力高,应提前开启鱼塘中的增氧机,以此增加鱼塘水层中的有氧含量;
二、夏季鱼塘的水层浅,应适度补水增高水层,并根据水域的面积、水层,合理地抓好不同鱼类的放养数量,因为放养密度的增大,各种鱼类增长速度的不同,而饲料的投放量的增大,会给水质带来有机质的提高,鱼类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也不利于鱼类的生长;
三、对于鱼塘的水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实施放肥水、补新水,降低鱼塘的有机含量和PH浓度,在夏季水产鱼类的养殖应适度增高水位,这样,天气太阳光线的照射会对鱼的生活影响少,浮游在中上层的水产才有更大的生活空间、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如果水产养殖户对水产鱼类的养殖能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我想,水产鱼类“翻塘”的现象则会大大减少或完全能避免!
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指养殖的鱼在水里呼吸不到氧气,跑到水面张开嘴来呼吸空气。通常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说,就是鱼浮头了。这种现象是水产养殖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处理不当,大量的鱼会缺氧死亡,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出现“翻塘”的原因
1、在饲养的过程中,投放的饲料和肥量大,鱼类无法消耗这么多的量,导致大量的有机物和饲料沉入到水底,腐烂以后就会污染水质,产生大量的细菌。特别是在高温的夏季,这些沉入水底的有机物和饲料加速发酵,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造成池塘缺氧。
2、温差比较大的时候,特别是闷热的阴雨天气,池塘光照不足,没有光合作用的产生,会造成水中的氧气不足。
3、投放的品种不理,吃食鱼的种类过多,而滤食性鱼类的品种太少,导致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来不及吞食它们,就会造成争耗水中的氧气。
4、水质环境不好,PH值超标,过肥过瘦的水质,水位太浅等都会造成缺氧。
避免“翻塘”的措施
1、用测氧设备定期检测水质,发现缺氧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改善池塘的水质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到了冬天的时候要清淤。放养的密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鱼种的搭配要协调,施肥和投放饲料要根据实际情况投喂,一次不能投放过多。
3、到了夏天高温闷热的天气,适当开增氧机补充氧气,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清除水中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4、喂食时控制好量,鱼吃得太多对氧气的消耗量大,容易发生浮头的现象。
5、对于缺氧的池塘,可以向水中泼洒增氧剂或双氧水等药剂,临时改善水体状况。后期要进行循环抽水换水,使池塘的水质达到正常的含氧量。
养鱼最大风险就是出现“翻塘”,有时候发生严重的问题是不可逆的。只有平时做好溶氧监控,出现了缺氧的苗头就立即进行挽救,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那些底质本来就差的池塘,要进行彻底改底后才能进行养殖。
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鱼塘里面的鱼密度太大,这是造成翻塘的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鱼塘水太少,所以最好是经常蓄水,尽量把水弄成活水,这样就能保证鱼儿健康成长。
翻塘一般都是夏季发生,天气炎热也是主要原因,所以经常蓄水,是最好的办法,还有就是时间久了要给鱼塘换水,很多时候鱼塘缺氧也特别严重,现在很多鱼塘都有人工制氧机,一般不会翻塘,这都是科学的方法。
翻塘特关严重,大量死亡,很多鱼会漂浮在上面,一般都没有生命了,损失相当严重,一旦翻塘就会血本无归,大家根本承受不了,也没有什么补救措施,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还有就是加强管理,一旦发生后果很严重。
目前翻塘现象很少了,大家都知道如何管理了,还有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科学养殖了,基本上都有制氧机,所以现在基本不会翻塘,翻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氧和密度太大,这是根本原因,所以养殖的时候要合理密殖,尽量小鱼和大鱼不要混养,小鱼的抵抗力太差,大鱼稍微翻腾一下小鱼就会死亡,希望大家明白。
养鱼就怕翻塘,这种损失太严重,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这是养殖户最怕的,希望大家科学养猪,合理密殖 ,这是规避风险的有力措施。
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翻塘,如何避免?
其实所谓的翻塘也叫泛塘/泛池,踏火想说的是这不是农村养鱼人口中才说的,而是水产行业中都通用的一个专业名词,通常是指鱼因池塘水体中严重缺氧而导致整塘鱼或大部分鱼出现死亡的情况(其实也不一定是指鱼,也包括别的养殖水产品),也就是说翻塘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严重缺氧。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这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那对于这种情况怎样来避免呢?以踏火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预防措施:
- 减少水体中的有机质:其中最重要是从根源上来解决鱼塘中有机质过多的原因,因为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对氧气的消耗很大,是造成水体缺氧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在放鱼前须对鱼塘清塘,将过多的底泥清掉。
- 合理管理:这主要包括及时换水,以维持水质的活度及水体中微生物群的平衡;另一方面要做到合理的投喂,所谓合理投喂就是要根据天气、水质、鱼况来适当投喂,天气突变或闷热时、水质出现老化、鱼况不佳时减量或停喂。下午喂时要赶早不赶晚,并且要比正常量少一些,对于吃剩下的料要及时捞走,以免坏水。另外平时使用药物时别太超量使用,这样不仅对鱼伤害很大,对水体影响也大,很容易让鱼出现中毒性翻塘,同时用药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来用。阴雨天、闷热天慎用。
- 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对于防止水体缺氧很关键,这里所说的合理放养一方面是指整个水体中鱼的密度要合理,如果密度过大的话肯定容易出现缺氧;另一个是指品种和规格的搭配要合理。尽量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特性(如食性、生活水层)来搭配放养,使各水层中鱼的密度趋于均衡,同时在食性方面起到互补的作用。如鲤鱼、鲫鱼以杂食性为主,生活于水体最底层,这相对于草鱼来说就是一种互补作用。
- 定期改底:这一点很重要,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体变化来定期用药改底,以促进水体中的有机质分解,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水体的影响,维持水质的活、嫩。
合理增氧:一个是通过增氧机来对水体增氧和曝气,不仅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还可以以此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及有害物质的散发,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对于怎样才能算是合理使用增氧机,踏火的一篇文章有专门的说明,如有需要可去翻阅参考);另外在一些紧急情况下用增氧机不够用时可用一些人工增氧剂来临时救急用,但这个不能用太多,对水质影响大,当鱼在出现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大量加水来增加塘中的溶氧。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您继续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