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有什么感受?
70后现在正值40岁的壮年,大都已经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或许因为20年兢兢业业努力地工作已经成为了公司的骨干,或许因为走南闯北努力去拼搏已经创下了一番事业,也或许饱受了历史、岁月的沧桑,经年累月的奔波,皱纹已然爬满了脸颊,腿脚也已经不再灵活,也或许忙活了半辈子,经历过病痛的折磨、承受过失去亲人的痛苦,仍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和方向。。。
70后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代
出生在动乱、灰暗的年代,食不果腹,物质基础极为薄弱。长大后为了改革开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总算迎来了繁荣富强的新时代,但是却又面临着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养老,他们不敢生病、不敢请假、不敢失去工作,害怕被时代所淘汰,担心被年轻人所取代。
(人到中年,发现世界变化地很快,自己却依然渺小而微不足道)
子女即将面临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高考,命运是否会眷顾自己的孩子,常常牵挂在心,担心孩子的成长,顾虑孩子的心情,渴望他们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父母年事已高,十分担心他们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的家庭是否可以承受得起高昂的医疗费用?
父母为了把我们抚养成人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与努力,我们怎样才能回报他们,让他们的晚年度过地体面而又安逸?
面对着高昂的房价,猛涨的物价,不断贬值的货币,十分力不从心。眼看着子女即将长大成人,面对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婚姻大事,手中为数不多的筹码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70后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只有到了那个年纪的人才会懂,那种无助感、那种沉重的责任感,那种遇到问题需要自己去面对,无人可以求助的无奈感,只有经历了人世沧桑的他们才会感同身受。
(肩负起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唯有前进,没有退路)
中年危机是个极为沉重的命题
人到中年,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记忆能力显著降低。
身体的机能不再像从前那般好使,不能像年轻时那般肆意熬夜到凌晨,第二天仍然能元气满满去工作、学习;
接触、理解新的事物越加困难,不再像从前那般手到擒来;
脱发、健忘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经常钥匙不知道落在哪里,锁了门走到半路也要折回去确认看看。。。稀疏的头发止也止不住地脱落,尝试各种方法也难以奏效。
不禁要感叹一句,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独自躲在车里抽烟,忘却现实的压力,生活的重担,一个人)
要是在这个时候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工作,那简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还未还完的车贷怎么办?孩子的上学费用哪里来?父母的养老钱又得从何处攒?失去了熟悉的工作环境,远离了熟悉的岗位、亲切的同事,没有一技之长又该如何去寻找新的工作?
面对浩浩荡荡的应届毕业生,我们的优势又在哪里?又该如何去竞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中年失去工作的人会患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未来将是个变幻莫测的全新时代,机器人取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很多人都将在未来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都将面临“中年危机”的考验,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从现在起培养一种兴趣,在业余时间不断投入去学习、钻研,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或是一两门外语,或是一款编程语言,或是一个制图软件,认真投如去学习,让自己的业余时间过的丰富而有意义,技能多了,自然与人竞争的优势也就更大了。
70年应该是如日中天的年纪,如果是公务员,最少也是股长职称了。如果在职场,最次也是中高层管理者,或是职业经理人。如果是创业者,是有经济基础与固定的收入。
上有老,是你应尽的孝道。
下有小,是你应尽的义务。
陪伴你的还有不离不弃的老婆。
危机是意志薄弱的人给自己不努力奋斗的托词,借口。
老只是表面,心才是本质
你是七十年代的还年轻,老夫是六十年代的,我都不服老,按年龄和体力来说,是不如年轻人,但是我们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可是年轻人不可比拟的,只要身体健康,还是大有空间的。
我五十代,从没感觉老,我的心永远不会老
普遍公司里,40以上的应该是中高层管理岗位了,普通岗位已经看不到40以上的员工。除非是老员工,但一旦公司裁员或者解除合同,这些40岁以上的很难再找到如过去一样待遇的岗位。
我过去的欧美外企圈子里,我知道的已经七八个失业了,这些朋友十年前在外企成都公司也是月收入一万到两万多。
中年失业危机或者每况愈下正在发生,包括工厂都限制工人45岁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