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定到天津再到石家庄,河北省会为何会换来换去?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咱们要不从清朝时期说起?
总体的河北省会变迁史,大概可以概括为“保定-天津-北京-保定-天津-保定-石家庄”。
![]()
前边清朝关于保定直隶总督府的故事,我就不多费口舌了,咱们从解放后开始说起:
1):1949年全国解放,河北省建制,省会定为保定。
(小插曲)从1951年开始,河北省委对省会驻地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1954年本来已经决定把省会迁至石家庄,但因为当时五年计划比较紧张,所以就搁浅了。
2):195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天津。本来1949-1958年,天津是中央直辖市,但在1958年,中央把天津又划给了河北,主要原因是当时认为让天津成为省会,可以更好的带动河北地区的发展。
![]()
3):1966年,省会从天津迁回保定。主要原因为这个时候我国与一些邻国关系出现恶化,如果开战,天津将很可能成为主战场,所以省会又迁回了保定。
4):1968年,省会由保定迁到石家庄。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没多久,河北省人委被非法夺权,河北省会成了无政府状态。1968年1月,北京军区在北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会议认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1968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委会。同年2月3日,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遂成为河北省新省会。
![]()
后话。其实解放后,关于河北省如何定省会的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保定、天津和石家庄这3个城市,最后石家庄被选中,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
最后求关注,可爱的时光,石家庄独立的吃喝玩乐点评自媒体,一个有趣的灵魂。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做过详细的分析,在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中,河北省省会搬家的次数是最多的。从1913年到1968年,短短55年时间,河北省省会搬迁次数达到11次之多,这还不算抗战时期建立的流亡政府。
省会是一个省的心脏,是一个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一个省的额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省会的搬迁,对于一个省的发展而言意义非凡,影响巨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俗话说“搬家三年穷”,所以为了全省的发展,一般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省会不会轻易搬迁。
但是为啥河北省如此任性?要不断变换省会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位置特别尴尬
河北省是古冀州所在地,作为九州之一,河北省不能没有特点。
河北省的特点是什么呢?除了省会搬迁太多,还有两点:![]()
一是河北省面积虽不大,但囊括了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海洋等几乎所有的地貌类型;
二是河北省是唯一一个紧邻两个直辖市的省份;
三是河北省是唯一一个沟通东北、华东、华中同时又能连通西北的省份,正因为如此,北京才成为首都。
看起来河北省的位置得天独厚,但是正因为沟通的地区太多,河北在历史上才不断受到周边势力的威胁和攻击。在古代,河北省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的主要战场,也是民族融合最频繁的地区。![]()
因为这里是两大文明冲突的区域,所以保持对此地的控制对于中原王朝至关重要,因此明朝将都城迁到北京。因为历史上的东北地区不断出现威胁中原王朝的政权,因此控制河北可有效压制东部地区势力的崛起。
从金朝开始,北京就一直是封建王朝的首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
因为首都的存在,河北成为名副其实的京畿之地。封建社会,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南北分立,靠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河北是全国政治地位最高的地区,但是经济相对落后。
而建国之后,随着北京的发展,对周边河北的空吸原来越严重,河北的经济发展更加滞后。
首都的存在对河北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因为北京的位置太过重要,因此除了河北省在陆地上拱卫首都,还需要在海上给北京上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天津!
虽然在天津之外,还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形成钳形局面,但是天津的作用更加直接和关键。![]()
所以,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不可能成为河北省的地盘。但是在清朝时期,作为直隶的一部分,天津成为直隶名副其实的省会,并因此吸纳了大量的直隶资源,因为天津的发展,很多河北省其他城市发展非常滞后。
而随着天津的直辖,河北只能从剩下的城市中选择省会安家!![]()
2、管理朝秦暮楚
一个地区难以发展,除了外部政策的影响,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内部自身。也就是说,人才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
然而,和河北有关系的领导人,几乎都“心不在焉”。
民国建立后,经过南北和谈,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随即民国首都迁往北京,北洋军阀时代拉开序幕。
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北的地位再次重要起来!![]()
然而,由于此时沙俄侵略外蒙,导致北京失去了大量的纵深,局势变得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早先提出的“蒙地建省”建议被提上日程,随即从1914年开始,在原来的漠南蒙古地区陆续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四省,合称“塞上四省”。
四个省的建立对于巩固北京北部的疆土有重大意义。但是,却也将河北北部的大片土地彻底“夺走”,比如热河省会,是承德,承德以北土地全部划归热河;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省会以北地区全部划归察哈尔省。![]()
这导致一个后果,即河北省只剩下北京、天津以东以南的地区,可选择的范围被极大压缩。
有意思的是,北洋政府坚决防御的沙俄没有南下,而内部却从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北洋军阀相互倾轧,河北地区更是乱成一锅粥。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河北省,在白崇禧的建议下,省会从天津迁至北平;![]()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趁机入关,夺取河北。在张学良要求下,河北省省会迁至天津;
1935年6月,日寇侵略加快,天津局势危急,省会迁回保定;
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省会迁往北平。因为内战的原因,河北省省会多次变迁,分别是:
1946年7月迁保定,1947年11月迁北平,1949年7月迁保定;![]()
建国后,天津恢复直辖市地位,但随着大跃进的推进,天津重新成为河北一市,1958年2月迁天津;
1966年5月,天津重新恢复为直辖市,省会迁保定;
1968年2月,省会迁往石家庄,并延续至今。
不仅仅是军阀和政治强人的左右,就连历届河北的管理者,对于河北省会的选择也是朝秦暮楚,得陇望蜀。![]()
在其他省份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省会时,河北却一直在寻找谁更有当省会的条件。
如此,河北无论是省会建设还是全省发展都远远滞后于其他沿海省份。
3、没有突出城市
河北管理者之所以不断寻找新的省会,除了自身的朝秦暮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历史的发展,河北省境内确实没有特别突出的城市可以作为省会!![]()
之前说过,历史上天津作为河北的省会,吸纳了大量的资源,导致河北省其他城市发展严重滞后,而河北省在失去天津后,实在是难以从其他城市中挑出一个特别优秀的城市作为自己的新省会!
1958年对天津市的争夺,看似是一场大运动影响的结果,实则透露了河北省无省会可据的深深无奈!
因为最突出的城市被挖走,加上京津对河北省的空吸作用,导致河北省早已经入不敷出。除天津之外,河北省剩下的城市基本相差不多,城市发展的水平都比较低。![]()
既然都差不多,也就都可以竞争下一个省会,省会自然能不断换来换去。
这种局面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很多人说河北省不是一个省,而是11个地级市的组合!这句话虽然不中听,但是却反映了河北省发展的沧桑和无奈。
因为心脏被挖走,河北南北不能相接,省会无论是在保定还是石家庄对张家口、承德、唐山以及秦皇岛都没有辐射和吸引力。![]()
由于天津的分立,导致河北本就不多的海岸线更北切割开来,失去了发展成为沿海大省的机遇。
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保定底蕴最深厚,唐山经济最强,石家庄交通最便利。没有同时满足的突出城市,这是河北省省会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
今日的石家庄,依靠全省的支持,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相比于其他省的省会:![]()
石家庄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意味着石家庄在全省的凝聚力先天不足。在失去政策支持这一扶手之后,石家庄的前景并不乐观;
另外石家庄不是全省最发达的城市。在北方城市中,很少有石家庄这样的情况,这意味着石家庄在经济的带动力上,要逊色很多!
所以,石家庄的省会,是注定要换来换去的,这和河北的地缘环境、局势发展等有密切联系。不过因为行政干预,河北的省会被长久地固定下来!
![]()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当年蒋介石不看重石家庄,仅派了一师级将官把守,他的上司战争还没打就往省会保定跑,结果丢了石家庄,华北平原东西沟通,南北切断,被压缩在京津保三角地带,熟不知这哪是石家庄,而是古代河北之根常山啊,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当年战神李牧驻守的井陉口,当年安史之乱重要的争夺对象常山,当年靖难之役的真定大战的地方!
历代常山就是是河北中部的中心城市,甚至宋金元明时期,达到省会级城市,到了清代,可能觉得内部威胁不大,或是清王朝来自东北,对汉族争战历史不熟悉,才移到保定,结果民国继承之,国共大战,毛主席熟读历史,高瞻远瞩,首役石家庄,一举拿下,开创蒋家王朝倒台的序幕,熟不知,古人早就说了:真定乃天下之根,就说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或许换了个名,他们被麻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