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和珅死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结局怎样,他是否报复嘉庆之妹呢?

提问时间:2023-07-20 06:35关键词:儿子,结局

和珅死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结局怎样,他是否报复嘉庆之妹呢?

点赞1、淮安市 网友:珍惜当下

清嘉庆四年,乾隆太上皇驾崩刚刚十日,嘉庆皇帝便宣布了钮祜禄·和珅的二十款大罪,将其下狱抄家。和珅倒台以后,朝野上下开始了对其翻江倒海的弹劾和报复,最后,这位被乾隆皇帝盛宠了数十年,权势一度凌驾于嘉庆皇帝之上的“二皇帝”,被嘉庆皇帝“特旨恩赏”,以三尺白绫自尽于狱中。

身犯二十款大罪的巨贪和珅,之所以被嘉庆皇帝处以“自尽”,而非廷议的“照大逆律凌迟”,主要原因在于嘉庆皇帝所说“念其曾任首辅大臣,于万无可贷之中,免其肆市”,乃系嘉庆皇帝“为国体起见。非为和珅”的理性考虑。

但是,嘉庆皇帝之所以“轻罚”和珅,和珅儿媳妇的求情,也不容忽视。

和珅的儿媳妇,也就是和珅之子丰绅殷德的嫡妻、乾隆皇帝最为宠爱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

乾隆皇帝宠爱十公主的证明例子非常之多,我们选取三处予以说明:

1、《啸亭杂录·续录》有载:

和孝公主,惇妃所生,为纯皇帝最幼女。上甚钟爱,以其貌类己,尝曰:“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2、《清史稿·公主传》有载:

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乘金顶轿。和珅得罪,籍没。仁宗命留资为主养赡。丰绅殷德再赐公爵品级,亦以主故推恩也。

3、《清实录·道光朝实录》有载:

谕内阁、和孝固伦公主、朕之姑也。自幼仰承皇祖高宗纯皇帝钟爱最笃。嘉庆年间皇考仁宗睿皇帝叠加恩眷。至为优渥。

也就是说,固伦和孝公主非但为乾隆皇帝至为宠爱,还被其兄嘉庆皇帝、其侄道光皇帝倍加恩宠。“宠爱之隆, 妆奁之侈”,举有清一朝,再无二例。

乾隆五十四年,乾隆皇帝自己的爱女——固伦和孝公主,指婚给了宠臣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和珅犯下如此大罪,其子丰绅殷德必然受到牵连,被流放、被充军乃至被杀都有法可依,但是嘉庆皇帝就是看在固伦和孝公主的面子上,给予了丰绅殷德特殊的恩宠。

《清实录·嘉庆朝实录·卷之三十八》有载:

丰绅殷德。系固伦额驸。且公主平日最为皇考所钟爱。自应仰体恩慈。曲加体恤。若此时将丰绅殷德职衔斥革。齿于齐民。于体制亦觉未协。和珅公爵。系因拏获王三槐所得。应照议革去。著加恩仍留伊伯爵。即令丰绅殷德承袭。在家闲住。不许出外滋事。

丰绅殷德虽然得到了嘉庆皇帝极大的宽容,但此时的生活和和珅当权之时,已经是天壤之别。而且,在和珅被赐自尽以后,丰绅殷德的成为了举朝上下攻击、报复的对象。“谋为不轨”、“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等等诬告,将丰绅殷德从“伯爵”逼到了“三等轻车都尉”;从京城逼到了“乌里雅苏台”任职。

从天堂跌入地狱,“功名事业俱泡影”的丰绅殷德,将这一切变故都归结到嘉庆皇帝的身上。但,面对九五之尊,随时可以取下自己项上人头的嘉庆皇帝,丰绅殷德毫无办法。他只得将全部怨恨都发泄到了自己的妻子、嘉庆皇帝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的身上。

但是,固伦和孝公主乃系嘉庆皇帝倍加宠爱的妹妹,家暴吗?不敢!休妻吗?更不敢!

于是,丰绅殷德采取了一种更为恶毒的办法——冷淡妻子、于妾室中放纵情欲。

被一贬再贬、一罚再罚的丰绅殷德,淫虐到何种程度呢?我们同样举出三个例子,予以说明:

1、《清史稿·列传一百六》有载:

未几,公主府长史奎福讦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欲害公主。廷臣会鞫,得诬告状。诏以丰绅殷德与公主素和睦,所作青蝇赋,忧谗畏讥,无怨望违悖;惟坐国服内侍妾生女罪,褫公衔,罢职在家圈禁。

原本和固伦和孝公主感情深厚的丰绅殷德,在和珅自尽后,在乾隆太上皇的国丧期间,竟然将“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而被嘉庆皇帝严斥以“丧心无耻”。

要知道,在十公主所生之子早夭后,十公主曾经为了和家不致绝后,数次劝诫丰绅殷德纳几房小妾,用以传宗接代。但丰绅殷德次次回绝,只和十公主“情深意切”。但在和珅自尽以后,丰绅殷德竟然到了不顾国丧期间的禁忌,于“坟园”淫乱,全然不顾十公主的感受。

2、《啸亭杂录·权责之淫虐》有载:

乾隆朝某驸马家巨富,尝淫其婢不从,命裸置雪中僵死。其家挞死女婢无算,皆自墙穴弃尸出,其父母莫敢诘也。后卒以劳瘵死。

这里所说的“巨富驸马”,即为丰绅殷德。其淫虐暴戾的程度,虽然有着刻意黑化的嫌疑,但其负面形象能够被清朝皇室宗亲爱新觉罗·昭梿写入《啸亭杂录》,想必也是事出有因。淫虐到“挞死女婢无算”的程度,甚至“以劳瘵死”,也就是因为肾虚精尽而亡,足以说明丰绅殷德放纵情色的程度。

3、丰绅殷德因为“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而被严惩时,嘉庆皇帝刻意强调禁止丰绅殷德“饮醇酒、近妇人”的禁令,让其发出了“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的哀叹。

但在嘉庆十一年,丰绅殷德被嘉庆皇帝“贬黜”到乌里雅苏台任职以后,其纵情声色的生活习惯再次得以延续。从嘉庆十一年到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在乌里雅苏台任职过度放纵,基本等于慢性自杀,以至于换得重病。念在夫妻一场,十公主向嘉庆皇帝求情,丰绅殷德才得以返回京城养病,可丰绅殷德返回京城不到三月,就一命呜呼了。

丰绅殷德病逝以后,十公主的生活才算归于“平静”,才算停止了被“残忍伤害”的过程。对于被乾隆皇帝捧在手心的“天之娇女”,被自己的驸马如此无情对待,其心中的悲痛和哀伤,可想而知。

而嘉庆帝对妹妹凄凉的处境无能为力,明清两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经常给妹妹送来钱物,从经济上帮助她。甚至,连其侄子道光皇帝,也对姑姑一生的遭遇备感哀伤,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被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帝王倍加恩宠的皇家公主,却也逃不过被无情丈夫,以冷淡、纵情声色而报复,个中悲凉,恐怕只有十公主自己才能体会吧!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啸亭杂录》、《嘉庆朝起居注册》

点赞2、常宁市 网友:清衣渡

一。和珅死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结局怎样?

按照和珅犯下的罪行与嘉庆皇帝憎恨和珅的程度,和珅应该身被极刑、死无全尸的,而且还要牵连到他的家人,至少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也要被处死,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可嘉庆没有这样做,定罪后,他给了和珅相当体面的死法,赐一条白绫送他上路,这比凌迟处死或者身首异处的砍头之死有尊严得多。


丰绅殷德也没有随父亲一同西去,嘉庆帝对他网开一面,尽管剥夺了他显要的官职,但还时给他留了个爵位,并授散秩大臣之职;这可以让他领 到朝廷的奉禄,以解决家里的柴米油盐问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嘉庆帝给清朝最大的贪污犯这样的判决结果是非常有人性化的。

这一切都缘于丰绅殷德早先娶了嘉庆的妹妹———固伦和孝十公主为妻。

二。十公主在风口浪尖上为和珅父子说了话!

十公主自幼聪明伶俐,颇得乾隆喜爱,所以,乾隆老爷子作主,把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嫁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当时和珅权势熏天、富可敌国,而他唯一的儿子丰绅殷德富有学问、谈吐得体、玉树临风,是名副其实的青年才俊,前程似锦,乾隆把女儿嫁给丰绅殷德,显然是想让自己的掌上明珠能享受到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嫁和府后,洞悉世故的十公主曾经对丰绅殷德说过:“公公受朝廷厚待,无以回报朝廷,而受贿的事儿却越演越烈,我真为这个大家庭担忧,我也肯定会被你连累的!”。公主的才智可见一斑!

不过,和珅案发后,十公主还是挺身而出,在她的一再请求下,和珅才留下了全尸;和珅归天后,和孝公主又找到哥哥,要求对自己的丈夫宽大处理,嘉庆帝颙琰经不住妹妹梨花带雨式的恳求,最后还是给了妹夫面子和活路。

三。丰绅殷德是否报复嘉庆之妹呢?

答案是没有!

1.丰绅殷德没理由报复公主

尽管丰绅殷德和公主涉险过关了,但和府已经彻底衰落了,有人开始落井下石,公主府一长史被开除后,怀恨在心,趁机诬告丰绅殷德,说他心怀愤懑,经常影射朝廷,天天舞刀弄棒地练武,企图弄死十公主;颙琰不傻,一番调查后,谣言不攻自破。

但是,在乾隆的国丧期间,丰绅殷德和小妾生子是铁的事实,“国服内侍妾生子”案被查出来后,坐实了丰绅殷德犯忌有“大不敬”之罪,舆情汹涌之下,嘉庆把丰绅殷德的公职开除了,圈禁在家,让 他自我反省,嘉庆做得并不过分。

嘉庆帝谋定对丰绅殷德的处罚后,直接下了个旨意:“马上带丰绅殷德去公主府面见公主,丰绅殷德不许出门,但是公主可不受限制。”。事实证明,嘉庆帝在对待和府的大小事情的态度上是非常注重自己妹妹的感受的。

“国服内侍妾生子”是在风口浪尖上的要案,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嘉庆才处罚了妹夫;如果刻意要办丰绅殷德,这事犯得任何人都没法回护,而风头一过,丰绅殷德又被再封伯爵,并授职副都统;不过,丰绅殷德到底是纨绔子弟,不懂人生世态,并没有好好工作以报效朝廷的打算,反而生活在怨天尤人的状态中不能自拔,最后郁郁而终,享年35岁,算是英年早逝了。

2.十公主娘家的哥哥是当今皇帝,丰绅殷德不敢报复。

退一步讲,丰绅殷德也不敢报复公主,他能活命和父亲体面而亡得益于公主放下千金之躯的巧妙斡旋,他深知以怨报德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他敢报复固伦和孝公主,让她有了个三长两短,那么他的整个家族都会遭殃,这正遂了嘉庆的心愿;丰绅殷德在父亲和珅的言传身教下早有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领,所以,他要苟延残喘,就不敢生发报复之心。

点赞3、毕节市 网友:烟云中

巨贪和珅因贪心太大,栽倒了。还差一点被千刀万剐,在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的建议下落了个全尸,最终三尺白绫上了路,年仅49岁。“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是治死和珅的杀手。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自然对皇帝不敢怎么样,那么皇帝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是自己老婆,他会为死去的老爹去报复嘉庆的妹妹吗?

这里小姐姐告诉大家,丰绅殷德根本没有报复公主。

一、夫妻感情还是有的

丰绅殷德的名字是乾隆所赐,并把和他同岁的固伦和孝公主赐婚于他。二人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他们的兴趣志向又相同。数十年间,两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固伦和孝公主英姿飒爽爱穿男装,她经如男孩子一般,爱耍刀剑,擅长使用弯弓,喜爱打猎。她嫁入和府后,依然不爱红装爱武装,还经常与丈夫丰绅殷德一同出去打猎,而且随侍侍从皆以劲装打扮。每次公主出猎,必偕同前往。

和孝公主以儒家礼仪来要求自己的丈夫丰绅殷德,丰绅殷德也不负公主所望,努力修习四书五经,深受皇上重用。


二人婚后有一子,三口之家完美幸福,可惜他们的儿子早夭,和珅、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无不伤心欲绝。公主也不再生育。公主顾全和家大局,为了延续和家香火,多次恳请丰绅殷德纳小妾,最后不得已讨了几房小妾,给和家延续了香火,丰绅殷德应该是得感谢公主的深明大义的。

二、因固伦和孝公主,丰绅殷德才得以飞黄腾达满载荣耀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乾隆皇帝,

“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赏戴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翎。穿金线花褂。”

丰绅殷德满语中是“福裕”的意思,乾隆希望丰绅殷德能福裕长驻,为女儿带来好运,从此丰绅殷德原来的名字被遗忘。

乾隆封自己的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时,丰绅殷德被授固伦额驸。


“戴红宝石帽顶三眼花翎。金黄带。紫缰。服色与贝子同。”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七月,“命固伦额驸丰绅殷德、在御前行走。”

十公主下嫁后。他有了“紫禁城骑马”的特权。 接着兼散秩大臣行走、 正黄旗护军统领、为内务府大臣、兼銮仪卫銮仪、兼正白旗汉军都统。


一个男人的一生主要以事业为重,丰绅殷德的事业平步青云,一飞冲天,这都要感恩公主在自己身边和对自己的支持。

三、公主为挽救和珅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丰绅殷德的老爹和珅的死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与公主何干?何况公主还一直奉劝自己的公公该收手时要收手。但和珅这老头却在作死的路上狂奔。

昭连《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奉劝和珅

“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固伦和孝公主知道和珅贪心不足蛇吞象,早晚得栽,奉劝和珅停止那些不好的做法,但对于已经贪到疯狂的和珅无济于事。

该来的这一天还是来了,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公主的老父亲乾隆帝驾崩了,接着和珅被投入大牢。两面都是老爹,最疼爱自己的生父死了,老公爹也面临被凌迟处死。固伦和孝公主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和即将低落的泪水,赶进皇宫,跪着请求自己的哥哥,放公爹和丈夫一条生路,最后在公主的求情下,嘉庆放过了丰申殷德,改判和珅白绫自尽。

四、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按照和珅所犯的罪,本该灭门。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和珅保了全尸也保留了后代。公主和刘墉谏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被嘉庆帝采纳。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再牵连任何人。

此外公主几次恳求皇哥哥嘉庆允许其夫丰绅殷德“暂行出城,料理丧事”,嘉庆也给足了他面子,让和珅在死后避免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认知上的难堪。

对于这样一位贤良淑德又有大恩于和家女人,丰绅殷德怎么会去报复呢?

其实说丰绅殷德“报复公主”实属有人诬告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各款。”

嘉庆竟调查发现说丰绅殷德报复公主纯属诬告,不过丰绅殷德在国丧期间生女儿是真事。丰绅殷德承认了自己在乾隆大丧期间,把小妾带进坟园,不守禁忌。

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嘉庆又授予他“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不久,嘉庆把他流放到乌里雅苏台任职。

由于他过度纵酒行乐和自暴自弃,病倒了。公主心疼他,又去她皇哥哥那里求情让丈夫归来养病,嘉庆应允。不料丰绅殷德在回来的途中一命呜呼,年仅36岁。留下固伦和孝公主守寡,她活到和和珅一样的年龄时去世。

点赞4、汕尾市 网友:晨风残月

怎么报复?单挑的话,丰绅殷德肯定打不过他老婆和孝公主,能拉十力弓的彪悍所在即便不把他撕了,也能一拳打他个后空翻又翻。叫人的话,人再多能有他哥嘉庆皇帝手下多么。

乾隆、嘉庆这对父子,虽然脾气秉性、执政风格大相径庭,但在疼爱和孝公主这方面是一样一样的,宠溺的要命,如果不是和孝公主的面子,丰绅殷德早就追他父亲而去了。

对这个公主乾隆帝疼爱到什么程度呢?一般后宫的后妃嫔,都是诞下婴儿以后才各有封赏,而和孝公主尚在娘胎的时候,乾隆帝就直接赐其母亲惇嫔为惇妃,即便后来犯了大错,指使人打死了下人,也是重罪轻判,乾隆帝曾说,这种重恶,本来应该一撸到底直接免除一切位号,但看在惇妃曾经生养十公主的份上仅仅是降为嫔位而已,不但如此,没过多久又升了回来,复立妃位,由此可以看出,看在孩子的面上都能对惇妃如此恩宠有加,更何况是对十公主本人呢。

十公主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乾隆就能对惇妃如此开恩,而和孝公主出生后呢,更是宠溺的没边儿,主要原因还是老来得女,当时乾隆已经65岁了,女儿的降生证明自己身体非常强健,还有一点就是据乾隆自己说,和孝公主的相貌与自己非常近似,所以特别钟爱。

宫里几乎所有能玩的玩具,无论多贵重,都被乾隆帝赏赐给了和孝公主,而最重的赏赐就是“固伦公主”这个头衔,绝对是超标准授予,本来固伦公主的头衔只能是皇后所出的公主才有资格获得,就这,皇帝还觉得委屈了和孝公主,竟然说如果她是个男孩,皇位就直接传给她。

如此喜欢的女儿,乾隆帝自然不会以她做为政治筹码外嫁蒙古,又怕蒙古部族提亲的话,自己没法拒绝,所以为了和孝公主一辈子快乐自由,舒舒服服的,乾隆帝在其6岁就亲自指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为啥呢?很好理解。位高权重,富可敌国。

原本和珅的家庭情况一般,无非就是承袭个三等轻车都尉,年俸160两,俸米160斛,靠祖宗余荫活得多好倒谈不上,却比普通百姓强太多了,但也仅仅是比下有余而已。

由一个三等侍卫,一飞冲天,入仕就是副部级,也可以说是次长吧,26岁进军机处,这是汉臣们根本不敢想的。

虽然和珅一辈子也没法真正搞定阿桂和王杰,但同样的,他俩也不能把和珅怎样,至于第一红人福康安,和珅不但能把福康安阴了,而且还能让福康安对自己充满感激之情^_^,再加上和琳也算是福康安的战友,且二人关系还不错,所以朝中能动和珅的人,没有。当然,除了颙琰,不过颙琰也是当了皇帝才有机会动和珅吧,早先他和朱珪一起被和珅卖了,还不是只能唯唯诺诺的忍着。

至于家财,乾隆帝不傻,和珅有多少钱,他当然心里有数,没办法,皇帝喜欢,就好像康熙帝纵容曹寅一样,曹寅贪污多少钱,康熙能不知道么。同样的,乾隆就喜欢纵容和珅,没辙,乾隆帝不是没有原则,而是他的原则在于用人重能力,只要能力出众,其他的可以忽略,比如张廷玉,什么三朝老臣,无非就混个资历,乾隆就非常讨厌他,当面就羞辱张廷玉“你觉得你有资格配飨太庙么?”,早就想让他走人,而对于刘统勋这样的臣子,乾隆恨不得一辈子抓在手里,一刻不能放开,结果如他所愿,刘统勋在上班途中猝死,算是因公殉职。

和珅有什么优点呢?诸如逢迎等等,自不必说,还有一点就是和珅无与伦比的记性,您可以把和珅这个人理解为乾隆帝的电脑笔记本,无论大小政务,还是皇帝自家的大小事,他都直接问和珅,和珅呢,立刻作答,不但能分析,还能当场给出建议,这人用着那是相当的顺手。

出于对和珅的喜爱,最终乾隆帝指婚给丰绅殷德,主要是考虑,如果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无论哪方面,自己也都放心了,而且养在公主府中,公主要自由得多,没有宫中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想出去玩,拔腿就走,想到宫中探望自己尽孝心呢,也随时都能来。

乾隆“嫁女”的时候,一应赏赐俱足,至于待遇,是按嫁到外藩给予的,嫁妆明细至今还在,但为了节省篇幅我就不引了,反正要多奢侈就有多奢侈,但是这门本来在乾隆眼中的绝好婚事,最终却留给和孝公主终身的遗憾。

和孝公主曾经对丰绅殷德说过,你爹受我爹厚待,也没什么回报,反倒是受贿的事儿越来越明目张胆,我真是替你担忧,以后你恐怕是要身家不保,我也肯定会被你连累的!

咱们只说公主夫妇,在和珅归天后,和孝公主马上找到哥哥,要求对自己的丈夫宽大处理,嘉庆帝对这个妹妹也是宠溺的要命,而对她的恳求,颙琰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能答应妹妹的要求,旨意的措辞方面,嘉庆帝和他爹一样,将其对公主的回护和宠溺很直白的就表达出来-因为看公主的面子,所以留你个伯爵,授散秩大臣。

丰绅殷德和公主没事,但就怕有心人存心挑拨,公主府一长史被开除后失业,所以怀恨在心,就诬告丰绅殷德,说他心怀怨懑,影射朝廷,天天练武,估计是要弄死公主,虽然皇帝大臣们都不傻,没有相信他的鬼话,但“国服内侍妾生子”的事儿被查了出来,这是大不敬,所以把丰绅殷德开除公职,圈禁在家。如果不修理修理,那宗室觉罗们就没法管了,这也不算嘉庆找茬,谈不上过分。

这其中有个小插曲,嘉庆帝定夺对丰绅殷德的处罚后,直接下了个什么旨意呢?“马上带丰绅殷德去公主府面见公主,让公主安心无须惦记,丰绅殷德不许出门!但是公主可不受限制呦,你们记牢。”

事实证明,嘉庆帝看在和孝公主的份上,并不是刻意要办丰绅殷德,实在是这事犯的让人没法回护,所以稍稍过了风头,就再封伯爵,授职副都统。但是丰绅殷德天生就是属麻雀的,气性忒大,最终郁郁而终。

至于题目所说的报复,那是万万没有的,和孝公主对自己怎样,丰绅殷德很清楚,自己有条命在也是拜公主所赐,更何况他自己还不想死,所以别说报复,就是失礼之事也是没有的。

对于家庭、家属,嘉庆帝极具人情,虽说丰绅殷德受到和珅的牵连,但牵连归牵连,嘉庆已经把影响控制到最小,他并不是刻意找丰绅殷德麻烦,即便是看在妹妹面子上也不会这样。

和珅摔倒嘉庆吃饱?和珅的家产最多不过4000万,而且宅子虽然下旨给了永璘,其实还有一半是留给了和孝公主,别说这种大事了,就连和孝公主的零花钱都是皇帝亲自过问的,对这个妹子真是好到无以复加。

点赞5、三沙市 网友:醉花荫下

和珅可以说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乾隆宠臣。

和珅全名是钮钴禄·和珅,三岁丧母,九岁丧父,有一个弟弟叫和琳,被其父留下的老仆和偏房保护才没有被赶出门,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多种语言,长得更是丰神俊逸,翩翩美男子,后被乾隆赏识得以重用。

起初和珅做官是非常清廉的,并不贪心,李侍尧案结束后,和珅被提拔为户部尚书,李侍尧和其党羽财产都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这可以说是一个开端了。

而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从小细细培养的,遗传自父亲长相,长得很是不错,毕竟和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嘛,文韬武略是样样精通,在其五岁的时候被乾隆赐名“丰绅殷德”,并将自己最喜爱的和孝固伦公主许配给他,指为额驸。

和孝公主是乾隆的十公主,她上面的姐姐都早早夭折,更是乾隆六十五岁所生,老年得女,所以和孝深受宠爱,更是享有皇后所生嫡女才有的待遇,十三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固伦”和孝公主,而固伦和孝公主"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公主极富英武之气,这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即使后来嫁入和府后,公主依然不爱红装爱武装,还经常与丈夫丰绅殷德一同出去打猎,而且随侍侍从皆以劲装打扮。

和孝公主与驸马婚后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婚后育有一子,但是不幸的是儿子夭折了,其后就在没怀上,所以为了丈夫能有后嗣,为丈夫纳了几个小妾。

乾隆帝刚去世,嘉庆便向和家动手了,和府被抄,丰绅殷德也被抓起来审讯。十公主惊恐悲哀但是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忍下眼泪,进宫求情。

嘉庆帝从小也是特别喜爱这个妹妹,但也从小就痛恨和珅。据说当年,他得知父亲将小妹许配和家时,曾愤恨得饮食不入。

看着妹妹苦苦哀求,心里不忍,遂也答应妹妹留和珅全尸,丈夫丰绅殷德免其罪,留家查看,丰绅殷德经此一事,常觉人生如梦,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因此丰绅殷德整天纵情声色犬马。

可是因为他在国丧期间,在外包养小妾,且生下一女,所以被弹劾,令其闭门思过,最后郁郁不得而终。

公主什么时候都是公主,也不是他能报复得了的,但是其实他最后的堕落也算的上是一种报复了吧。


点赞6、铁岭市 网友:半字浅眉

丰绅殷德与和孝固伦公主的夫妻关系如何,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议。有人说二人父妻恩爱、举案齐眉;也有人说二人是政治婚姻,夫妻关系冷漠、名存实亡。不过,从史籍记载二人生有一子(夭折)二女来看,个人认为,二人的夫妻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清朝公主终生无所出而额驸与小妾子嗣众多者比比皆是,可见丰绅殷德和和孝固伦公主的夫妻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一点从和珅倒台之后和孝固伦公主的表现我能看出一二。



嘉庆四年,乾隆帝寿终正寝,嘉庆帝正式亲政。就在乾隆帝国丧期间,嘉庆帝一举拿下了和珅,赐和珅自尽。这个时候,和孝固伦公主找到了自己的十五哥嘉庆帝,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嘉庆帝都有些心软了。最终,嘉庆帝对和钮祜禄氏家族(这里主要指和珅父亲常保一脉)网开一面、点到即止,只诛杀了和珅一人,并没有祸及满门。和珅的侄子丰绅宜绵仅仅被革去了世袭一等公爵位、降为了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也因为和孝固伦公主的原因得以保全,并且还被赏给了伯爵爵位。虽然不久之后伯爵爵位被革去,但丰绅殷德仍然被授予了散秩大臣的虚衔。清朝的散秩大臣是侍卫处官员,地位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和内大臣,属于武职从二品。三年之后,丰绅殷德又被嘉庆帝赏给了公品级,大概其就是享受公爵待遇的意思。由此可见,和孝固伦公主对于丰绅殷德和整个钮祜禄氏家族是有大恩的,丰绅殷德能够全身而退、钮祜禄氏家族能够不被株连九族,和孝固伦公主功不可没。换言之,没有和孝固伦公主,丰绅殷德的小命恐怕都难保!丰绅殷德又怎么可能、怎么敢报复和孝固伦公主呢?


虽然看在妹妹和孝固伦公主的情面上,嘉庆帝放过了丰绅殷德。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的。嘉庆八年,公主府长史告发丰绅殷德在国丧期间与小妾生女并企图谋逆、谋害和孝固伦公主。事后查实,谋逆纯属子虚乌有,但是国丧期间生女却是事实。嘉庆帝就坡下驴,顺势革去了丰绅殷德的公品级和散秩大臣职务,将其圈禁在家。可能还是因为和孝固伦公主说情,不久之后嘉庆帝又赦免了丰绅殷德并赏给其三等轻车都尉俸。而这个三等轻车都尉,实际上原本就是和珅加祖上以军功获得的世袭爵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庆帝的气也渐渐消了,加上妹妹和孝固伦公主时不时在自己面前说说好话,嘉庆十一年,嘉庆帝又让丰绅殷德出来做事了,授予其正白旗蒙古副都统之职。不久,丰绅殷德又调任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但是,因为和珅这档子事情,嘉庆帝对丰绅殷德打心底里不待见,可碍于妹妹的情面又不能不摆出一个姿态。最后嘉庆帝一合计,还是把这位妹夫打发得远远的吧!省的自己个儿这位妹子三天两头来哭天抹泪。于是,嘉庆帝再次把丰绅殷德晋封为了伯爵,远远地打发到外蒙古去了——赴乌里雅苏台将军帐下效力。丰绅殷德的身子本就单薄,经济了家族变迁之后,身体更加是一天不如一天,北去外蒙古又是沙漠戈壁、环境恶劣。三年不到的时间,丰绅殷德就病倒了。在和孝固伦公主的一再请求下,嘉庆帝最终同意丰绅殷德回京养病并加恩赏给了公品级。就在赏给公品级一个月之后,丰绅殷德便去世了,年仅三十五岁。



综上所述,和孝固伦公主和丰绅殷德虽然是政治婚姻,二人的夫妻感情应当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和珅倒台之后,和孝固伦公主对丰绅殷德更是不离不弃,撑起了钮祜禄氏家族的一片天!在和孝固伦公主的庇护之下,丰绅殷德虽然过得并不舒心,但起码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政治打击,生活也还算过得去。丰绅殷德又怎么可能报复和孝固伦公主呢?提问者想必是想多了!可惜的是,和孝固伦公主和丰绅殷德唯一的儿子夭折了,丰绅殷德去世之后,和孝固伦公主形单影只、孤独终老。虽然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福恩并承袭了和珅祖上以军功获得的世袭三等轻车都尉爵位(丰绅殷德被赏给的公品级,只是享受公爵待遇,不是实爵、不能承袭,因此福恩只能承袭和珅祖上留下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孝固伦的晚年并不幸福。道光三年,和孝固伦公主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点赞7、阆中市 网友:满眼柔情

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儿子,乾隆皇帝的女婿,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的丈夫,嘉庆皇帝的妹夫。虽然看起来如此显贵,但是,当和珅被嘉庆拉下马来,并且逼令他自杀后,丰绅殷德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丰绅殷德)

这时候,他虽然还是乾隆皇帝的女婿,还是固伦和孝公主的丈夫,还是嘉庆皇帝的妹夫。但是他首先是和珅的儿子。古代的家族意识是相当强烈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样的,如果某个人倒霉了,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或者判刑,或者被处死,或者被流放。如果一个人是被处罚之人的儿子,他受到的牵连显然是最重的。

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掉了,李世民第一件事,就是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把两人的儿子们全部杀光。李世民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的时候,就没有去考虑他们是自己侄儿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当和珅被杀后,丰绅殷德倒霉,是显而易见的。

但实际上,丰绅殷德并没有怎么倒霉。和珅伏法的时候,他依然保留了伯爵之位。后来虽然朝廷给和珅定性为“有谋为不轨之意”,不得不取消了他的伯爵封号,但依然让他当散秩大臣,在宫廷内行走。后来,当朝廷要给固伦和孝公主赏赐的时候,也都会给丰绅殷德赏赐。

由此可见,和历史上其他那些爹被处决的人相比,丰绅殷德的日子,其实是相当好过的。

(嘉庆皇帝)

那么,嘉庆真的非常放心丰绅殷德吗?他难道不害怕丰绅殷德报复吗?

其实也未必。嘉庆之所以饶过丰绅殷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固伦和孝公主对丰绅殷德的保护。

事实上,和珅去世后,丰绅殷德没有受到太大的处罚,就在于固伦和孝公主多次向嘉庆皇帝求情,甚至多次跪在地上痛哭,希望嘉庆皇帝能够饶恕丰绅殷德。

可以说,固伦和孝公主这样做,是有情有义的。

要知道,当年武则天也曾以自己女婿薛绍的哥哥参与了谋反为由,把薛绍痛打看一百大板,并且把他饿死在狱中。这件事处理得显然是相当严厉的,因为不但打,而且还把他饿死,这个处理,比直接杀死他,还要严厉得多。要知道,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薛绍并不知情啊。不知情依然被整得这么惨!

那件事,虽然是是因为武则天要故意打击薛绍,让太平公主离开薛绍,和武家人结婚。但是也说明,太平公主是没有去给薛绍求情的。尽管他们也很相爱,如果太平公主一定要求情,像固伦和孝公主那样,当娘的武则天,可能也无可奈何。

因为有固伦和孝公主存在,并且因为嘉庆非常爱自己这个妹妹,因此,嘉庆尽管不放心丰绅殷德,想要打击他,却也没有办法。

(固伦和孝公主)

那么,嘉庆找到办法了吗?

还真给他找到了。

嘉庆八年的时候,固伦和孝公主府上的长史奎福上奏说,丰绅殷德整天在花园里练习武艺,很明显,他是想要为父报仇。

当然了,我们都看得出来,这个说法是有些着急了。练习武艺,怎么就成了为父报仇呢?说起来,这个奎福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竟然也要用这个道理来上奏。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究竟是奎福自己上奏的?还是嘉庆让他上奏的呢?

奎福自己上奏的可能性是有的。

丰绅殷德没有受到很大的处分,朝廷里肯定有很多人盯着他。他们之所以盯着他,也不一定就是嘉庆皇帝安排人盯着他的,很可能是这些大臣们主动盯着他的。因为只要盯着他,找出了他的毛病,报告给嘉庆了,他们就能够立功。这些大臣们会猜测,嘉庆其实一直提防着丰绅殷德,只不过碍于他喜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不好处理丰绅殷德罢了。但如果找出了丰绅殷德有问题,甚至如果能找出丰绅殷德有“心有不满”“试图造反”的证据,嘉庆就能找到理由处理他了。

不过,也不能说奎福不是嘉庆有意安排在固伦和孝公主府上的一个眼线。

这个上奏,最终因为太不靠谱,所以嘉庆并没有采信。

但是不久,这个奎福就又找到新的证据。而这个证据,却是一个让嘉庆万般高兴的证据。奎福说,丰绅殷德在国服期间,与侍妾生女儿。

为什么这一点让嘉庆高兴呢?因为说这个,固伦和孝公主不会保护丰绅殷德,不会去给他求情了。毕竟感情都是自私的,丰绅殷德和别的女人生孩子,固伦和孝公主还怎么保护!

所以,最终嘉庆以这个为理由,削去了丰绅殷德的所有职务,把他放在家里圈禁思过。后来,又把他赶到黑龙江边关。这样一来,嘉庆才算是放心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点赞8、长春市 网友:轻吟情话

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的婚姻是政治婚姻,通常政治婚姻都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所以也常常以悲剧收场,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的婚姻也同样如此,不过幸运的是两人也曾度过了近十年幸福的婚姻生活,在和珅死后,说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这是没有事实依据的,相反他更应该感谢和孝公主,没有和孝公主丰绅殷德肯定也会和和珅一起被清算的。

影视剧中的丰绅殷德

一场政治婚姻的开始

丰绅殷德出生于乾隆四十年,这时正是他的父亲和珅如日中天的时候,丰绅殷德也沾了和珅的光。“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就是乾隆皇帝给他取的,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将丰绅殷德指为了十公主的额驸。

十公主是惇妃所生是庶女,按理封号应该是和硕公主,因为乾隆皇帝非常的喜爱十公主,乾隆五十二年,破例将其封为了固伦和孝公主,通常固伦公主是嫡女才有的封号,因为乾隆皇帝爱屋及乌,丰绅殷德也很受器重,开始在御前行走,之后又被接连升任为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

影视剧中的和孝公主

和孝公主出嫁的时候,婚宴也是超规格的,乾隆皇帝对和孝公主非常偏爱,给她置办的嫁妆是其他公主出嫁时的十倍之多,各类珍贵珠宝数不胜数,另外还拨给了三十万两的库银,朝中大臣不论尊卑均要去公主轿前拜辞,也只有和孝公主有这样的待遇。

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看似金玉良言的婚姻,最后却以凄凉结局收场

最初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的婚姻还是很幸福的,一方面是因为丰绅殷德真的很喜欢和孝公主,另外一方面是和珅也经常提醒丰绅殷德要陪伴和孝公主,和孝公主虽然很受宠爱,但并不是娇生惯养的人,反而很有才华,丰绅殷德也处处谦让和孝公主,这种相敬如宾的生活,时间久了自然增进了两人的感情。

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成亲

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不久后,就已经发现了和珅贪赃枉法的事情,所以她曾经对丰绅殷德说过,以后可能会被和珅牵连,身家不保。嘉庆四年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果然开始清算和珅一家,丰绅殷德也被审问,幸好和孝公主多次向嘉庆皇帝求情,丰绅殷德才免遭连坐。

嘉庆皇帝也很宠爱这个妹妹,丰绅殷德没死,完全是嘉庆皇帝顾及自己的妹妹,丰绅殷德侥幸逃过一劫但也很受打击,所以开始消极度日。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曾有过一个儿子,但是不幸早夭了,和孝公主多次劝丰绅殷德纳妾。乾隆皇帝死后,全国服丧三年,守制者不可嫁娶生育,但在乾隆死后一年里,丰绅殷德就和小妾生育了一个女儿。

乾隆皇帝画像

这件事被其他大臣知道后,就对嘉庆皇帝弹劾丰绅殷德,说他与图谋加害公主,国服期间带妾侍到墓园生女。嘉庆皇帝核查后,生女是真,但是加害公主纯粹是诬告,只是让他闭门思过,嘉庆看在和孝公主面上,再次放过了丰绅殷德。

打心里说,嘉庆皇帝并不喜欢丰绅殷德,所以后来就让他到边关任职,其实就是变相流放。和孝公主又再次向嘉庆皇帝求情,嘉庆皇帝才同意让丰绅殷德回京,但是丰绅殷德没多久就病逝了,和孝公主在道光三年病逝,道光皇帝很同情姑姑的遭遇,亲自到她的墓前祭典。

和孝公主晚年画像

结语

和孝公主虽然深受乾隆皇帝,嘉庆皇帝的宠爱,但是最后还是沦为政治牺牲品,晚年在嘉庆皇帝接济下度过余生,不由让人感到惋惜。说丰绅殷德报复和孝公主这完全是谣言,丰绅殷德是很感激处处为自己着想的和孝公主的。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点赞9、忻州市 网友:咖啡效应

嘉庆四年,和珅倒台,他的家产被嘉庆抄没,本人也被害。


卑微的活着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却逃得一命,丰绅殷德的妻子是嘉庆之妹,也就是固伦和孝公主。

在和珅死后,固伦和孝公主向嘉庆皇帝求情,这才让丰绅殷德幸免于难,而且还保留了丰绅殷德的伯爵之位。

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乘金顶轿。和珅得罪,籍没。仁宗命留资为主养赡。丰绅殷德再赐公爵品级,亦以主故推恩也。

但此时的丰绅殷德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曾经与和珅有瓜葛的大臣都被处死,或者流放。

而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获胜的大臣,自然也看不惯丰绅殷德这个和珅的余孽。

这些人想要斩草除根,因此不遗余力的构陷丰绅殷德,他们不断弹劾丰绅殷德。

有人弹劾丰绅殷德对固伦和孝公主不敬,甚至意图谋害公主。

有人弹劾他心怀怨恨,在家中诅咒嘉庆。

有人弹劾他在国丧期间纵情声色,而且还在此期间生下了一个女儿。

此时的丰绅殷德,就如同案板上的一块肉,不管是谁都可以割一刀。

因此,在嘉庆八年,丰绅殷德被革去了伯爵之位,并罚在家中思过。

后来在嘉庆十二年,丰绅殷德又获得了伯爵之位,但是却被调离了京城,派去了乌里雅苏台。

从情爱甚笃,到形同陌路

在丰绅殷德和公主刚刚成亲时,他们两人在外界看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公主喜欢游山玩水,丰绅殷德也时常陪伴在妻子的身边。

在他们婚后生育了一个儿子,但是却很快夭折了。

之后公主生育了两个女儿,为了给和家留后,她鼓励自己的丈夫纳妾。

但是在和府遭遇巨变之后,丰绅殷德的人生轨迹彻底的发生了转变。

要说他有没有抱负嘉庆之妹,在我看来,他心中肯定有些怨恨,但是还谈不上抱负。

和珅被害与公主无关,这一点他很清楚,但是这样的结局,肯定会影响他和公主的感情。

昔日辉煌的和家,现在已经烟消云散,他自己也成了过街老鼠,不断的被朝臣弹劾,成为众人可怜的对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放纵自己,纵情于声色,他想要逃避现实,麻痹自己。

之后在嘉庆十五年,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丰绅殷德离开了人世,或许在他看来,这对他和公主都是一种解脱。

点赞10、衡水市 网友:凝白。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十九,京师(北京)内城一处普通的宅院内,三等轻车都尉、銮仪卫三等侍卫和珅的嫡妻冯氏给丈夫诞育了他的嫡长子,这也是和珅的第一个子嗣。时年已经二十六岁的和珅喜不自禁(这个年纪,在古时已经是绝对的晚育了),忙不迭地举行祭拜祖先的仪式,向祖宗们汇报钮钴禄氏(和珅属于钮钴禄氏旁支)自己这一系后继有人,又从不多的俸禄中拿出相当大比例的银子来置办调养护佑母子二人月子中的补品、用具,及陪护人员的用度。

冯氏的祖父,时任议政大臣、刑部尚书英廉闻报孙女诞育曾外孙后,也欣喜地亲自上门探视,并给予孙婿夫妇诸多钱物帮衬。和珅的嫡长子,从出生起就算是长在富裕官宦之家,没有遭遇他父亲幼年时父母早早亡故、和弟弟(即和琳)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的惨淡经历。

就在长子出生这一年,原本之是一个普通三等侍卫(正五品)的和珅,在机缘巧合之下,居然被命运所垂青,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识,随即凭借自己少年时于逆境中学会的揣摩功夫、以及在咸安宫学读书时所学的经义知识,结合自身所具有的聪慧机灵、精明强干能力,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升迁为步军统领、御前大臣,一飞冲天,成为了朝廷之上有数的重臣(之一)。

而和珅的发迹经过也充满了戏剧色彩——————————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乾隆帝某次外出,事先已经交待随驾的銮仪卫,安排好出行仪仗器物。但不知何故,这一次准备仪仗时,皇帝御辇上的黄罗伞盖迟迟没有安放好,导致乾隆帝久久不能出发。

对于臣子们办事中的疏忽,乾隆帝很是不满,他忍住怒气,语气威严地质问在场诸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与?”(此言出于《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一章,其意为: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逃走,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乾隆帝以此引申对负责管理御辇仪仗的相关人员办事不利的不满,并加以斥责。)

负责保卫皇帝、随驾在侧的銮仪使、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们听见皇帝发话后,都是一脸茫然,绝大多数不懂皇帝在说什么(侍卫们都是旗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汉家儒学经义知识,对乾隆帝的发怒原因无法领会),但皇帝明显在发脾气,于是乎大臣及侍卫们利索地跪倒了一大片。这正是乾隆皇帝想要看到的结果,皇帝随口之言就是引经据典、高深莫测,臣子们则战战兢兢、纷纷畏服,皇权的威严被乾隆帝显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乾隆帝向臣子们展示皇权威严的时候,跪在御辇前的一个年轻而普通的侍卫突然挺直了身子,大声向皇帝回奏:“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这个侍卫的回话,让乾隆帝十分意外,并很是惊叹,没想到侍卫中居然还有熟知汉家典籍经义的人(“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这句话出自南宋朱熹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一段论语的注释。一般銮仪卫侍卫,都是旗籍贵族子弟出任,而旗籍子弟大多不学无术、粗鄙少文,汉家典籍基本上没有研读过。)

得知自己身边的侍卫中,还有熟读儒家经典、并能学以致用的人才后,乾隆帝很是意外,于是抛开了让自己不高兴的仪仗缺失之事,兴致盎然和那个侍卫对起话来。在一问一答中,乾隆帝得知这个年轻侍卫是功臣之后(和珅的六世祖尼雅哈纳,因立有“先登之功”,被特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由子孙世袭)、重臣孙女婿(即时任刑部尚书英廉的孙女婿)、皇太后族亲(年轻侍卫与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都出自于钮钴禄氏,同为萨尔都巴图鲁的后裔,他是崇庆皇太后五世族孙),又在专门供旗籍子弟入读的咸安宫学内苦读过八年之久(一般贵戚子弟,即使入咸安宫学,也不过学个一两年后就依仗家中的权势入仕了,能够坚持三年的都少,更不要说学习八年的),乾隆帝更加对这个面目清秀、一表人才、言语之间有条不紊、思维敏捷、奏对颇有见地的年轻侍卫充满了好感。

于是,龙心大悦之下,乾隆帝认为旗人子弟终于出了一个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的人才,便当场将这个年轻侍卫从普通的銮仪卫越级擢升为乾清门侍卫(正四品),让他今后能经常随侍在身边,以备驱使重用;当年十一月,乾隆帝又将其升为御前侍卫,实署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正二品)。

从此,年轻侍卫扶摇直上、凭借出色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得到乾隆帝的青睐,接连升迁,最终在二十年后成为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忠襄公,位极人臣。而这个抓住了天赐良机、改变了后半生命运的年轻侍卫,就是乾隆帝在位后期的第一重臣——和珅;这一年,和珅二十六岁。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乾隆帝赐予和珅的、位于内城前海后街的新宅已经完工,而奉旨远赴昆明,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墨案的和珅也顺利完成差事,返回京师向乾隆帝缴旨;乾隆帝对和珅本来就青睐重视,这一次和珅出外办差之事完成得很是圆满,乾隆帝更加高兴,除了晋升和珅为户部尚书、御前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之外,还亲自为已经五岁了的和珅嫡长子赐名为“丰绅殷德”,并将其指婚给同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出生的十公主为额驸,特赐还是一个幼儿的丰绅殷德“戴红绒结顶、用双眼花翎、穿金线花褂”,提前享受了和硕额驸的待遇。

十公主生母是惇妃汪氏,养母则是大名鼎鼎的容妃和卓氏(即香妃原型),相貌酷似乾隆帝,自幼便极得皇父所钟爱,乾隆帝有时候发怒,左右人都不敢规劝,有机灵侍从立即将十公主抱到乾隆帝驾前,乾隆帝往往当即就止怒,并和颜悦色地与十公主嬉戏玩耍,由此可见十公主受宠的程度。野史传闻,乾隆帝甚至私下里和十公主戏言说:“汝若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十公主年满十三岁(虚岁),乾隆帝晋封其为固伦和孝公主(清制,只有中宫皇后所出的公主才能得到固伦公主称号,嫔妃所生的公主一般都只能称为和硕公主;十公主生母、养母都是妃子,但却得到固伦公主的封号,这在整个清朝都是罕见的),因此丰绅殷德也得以沾光,从今后可以“用红宝石帽顶、戴三眼花翎、着金黄腰带、配紫缰绳。”这些都是皇后所出的嫡女封固伦公主后,她的丈夫固伦额驸才能享受的服色、礼仪待遇,而这些待遇,连丰绅殷德的父亲、当时已经晋封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户部尚书的和珅都没资格得到。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二十七,固伦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都到了十六岁的大婚年纪,八十高龄的乾隆帝亲自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主持初定仪式,在永寿宫行筵宴礼,把心爱的小女儿风光无比地嫁给了早就指婚多年的额驸丰绅殷德,并特准和孝公主可以乘坐金顶花轿出嫁(这也是皇后嫡女出嫁的仪制),朝廷重臣自领班军机大臣阿桂以下,都在乾隆帝的要求下,手执如意,于和孝公主的轿前行礼拜辞。

另外,和孝公主养母容妃和卓氏去世前,将一生所积攒的珍宝财物大都留给了养女,乾隆帝除了赐十倍于早先其他出嫁女儿(和敬公主、和嘉公主、和恪公主)的妆奁外,还额外给予和孝公主三十万内帑银,以为其添资;因此,和孝公主出嫁时所带的嫁妆,超过了百万两之多。

和孝公主虽然很得乾隆帝宠溺,但并不是嚣张跋扈、气焰汹汹的刁蛮女子,她其实性情贤淑、通情达理、又见识长远,在和丰绅殷德成婚后,很快洞悉了公公(按和孝公主的称呼,是喊“丈人”,也就是把自己当男子的意思)和珅在朝野之中的权势以及凭借权势所作的一切,因此她多次向丈夫丰绅殷德规劝说:“丈人受皇父厚恩,却因此擅权贪鄙,这是取祸之患,我很为你将来担心;日后我们家或许不能保全,到时候,还得我来出面转圜。”

丰绅殷德尊重妻子,但又无法改变父亲和珅的行事风格,所以夹在中间很是为难,不过此时和珅风头正劲,而和孝公主毕竟只是一个女子,也不便多言,这件事也就这样拖延下去了。迎娶和孝公主后,丰绅殷德以固伦额驸之尊,先后任散秩大臣、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銮仪使、正白旗汉军都统等要职,并获封伯爵,在老丈人乾隆帝和父亲和珅的庇佑下,以旗籍高官贵胄子弟入仕后惯例,按部就班地逐次升迁,走着顺畅无比的官场道路。

而同一时期的和珅,也继续向更高的功名利禄顶峰攀登,在乾隆帝的信任重用下,和珅除了原有的官位之外,又先后兼任殿试读卷官、翰林院掌院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最后甚至连太医院、御药房这些部门也全部操控在手中,权势达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在位长达六十年之久的乾隆帝发布谕旨,将二十二年前写下的传位密诏公布于众,同时将早就秘立多年的皇储、皇十五子嘉庆王永琰的皇太子身份诏告天下,并宣布自己将在明年年初举行禅位大典,由皇太子继位为皇帝。次年,即嘉庆元年(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信守承诺,在皇宫太和殿举行了禅位大典,命皇太子继位,改名颙琰,以今年为嘉庆元年,即嘉庆帝;乾隆帝则自称太上皇帝,退居幕后,继续掌握着实际权力。

乾隆帝虽然禅位,但大权依旧在握,而老皇帝年岁已高,处理军政事务力不从心,又不愿意将执政权完全交给嗣皇帝嘉庆帝。于是,乾隆帝还是以晚年的宠臣和珅为第一心腹,加以重用信任,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协助处理政务。从嘉庆元年开始,和珅再兼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刑部尚书,而能够正面对抗他的对手福康安、阿桂在此之后接连去世,和珅再也没有了可以匹敌的同僚,在嘉庆二年(1797年)接任领班军机大臣,次年晋封一等忠襄公,达到了人臣所能达到的官场顶峰。

和珅的步步高升,皆因乾隆帝的信任宠幸所至,所以,对于乾隆帝的爱女、自己的儿媳和孝公主,和珅丝毫不敢怠慢,除了不厌其烦地嘱咐儿子丰绅殷德要顺从公主心意、勿使其心情不畅外,自己也处处讨好奉承儿媳,经常以“丈人”之尊,陪伴儿子儿媳外出游猎。因此,和孝公主对和珅的态度,还算认可及尊重。丰绅殷德在父亲的教训下和公主相得益彰、并从中得利,高官厚禄接踵而来。

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后,很快诞育一子,但不幸在年幼时就夭折了,此后和孝公主再也没有生育。因为和珅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而次子很早就夭折了,所以丰绅殷德是和珅唯一成年的儿子,为了和珅这一系钮钴禄氏不至于绝后,和孝公主在断绝了生育能力后,力劝丰绅殷德纳妾,以延续血脉;起初丰绅殷德不愿也不敢纳妾,后经公主多次恳请,知道不是试探自己,这才纳了两个小妾。此事被和珅知道后,更加敬佩儿媳的大气和胸襟。

在和珅登上人臣顶峰后不过一年,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执掌天下六十三年的太上皇帝乾隆帝终于寿终正寝、在皇宫养心殿内驾崩,年八十九岁。当了整整三年“见习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得以真正地把皇权掌握在手中。从皇子时期开始,嘉庆帝就对皇父的宠臣和珅凭借着乾隆帝的宠幸信任而欺上瞒下、把持权力、贪赃徇私、撺掇乾隆帝沉迷享乐的种种不臣行为愤恨不已,而即使登基后,和珅也依仗着太上皇帝的信任,继续有恃无恐地大肆敛财擅权,连自己这个皇帝都不能与其正面对抗,因此嘉庆帝更加对和珅深恶痛绝,几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顾忌到太上皇帝的反应,嘉庆帝只能强忍下心中的怒气,平日里与和珅虚与委蛇、装作毫无芥蒂的样子,委派和珅处理政务、侍奉太上皇帝,暗地里只待将来太上皇帝驾崩,再彻底清算和珅及其党羽。

太上皇帝驾崩后,掌握了皇权的嘉庆帝再也没有了顾忌,立即开始对和珅下手;他先以皇帝之尊发布旨意,让和珅和党羽福长安留在宫中,昼夜轮流值守太上皇帝停放梓宫的殡殿,无旨不得擅自离守,将和珅和外界隔绝开;然后让自己的兄弟永璇、永瑆、永璘等人迅速接管和党所把持的吏部、户部、军机处、步军统领衙门等要害部门,展开清算和党的行动。一切处理完毕之后,正月初十,和珅在太上皇帝的梓宫前束手就擒,正月十三,嘉庆帝明发上谕,以“大罪二十条”将和珅交三法司论罪,并下令抄没其所有财产。

和珅下狱后,法司奉嘉庆帝诏命、并会同诸王公大臣廷议,最后以谋逆大罪,给和珅拟定了“凌迟显戮”的判决。而得知“丈人”将要被公开凌迟的消息后,和孝公主身穿重孝,自神武门进宫,当面向异母兄嘉庆帝哭泣求情,请兄长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减罪一等,不要让皇父二十年的老臣落得个千刀万剐的悲惨下场。

嘉庆帝虽然和和孝公主不同母,但以往的关系很是不错,兄妹之间感情深厚;原本嘉庆帝就有顾及已经驾崩了的皇父乾隆帝的颜面,不打算公开处决和珅的意思,等到妹妹亲自来求情后,嘉庆帝顺势下坡,亲自审查和珅一案的案宗后,以“和珅尝任首辅、略有微功”、并且自己也“不忍见国家重臣、先帝亲近之人身首异地”,特旨加恩,将原定的“凌迟”改为“于狱中赐自尽”,保全了和珅最后的的体面,以及全尸。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在儿媳和孝公主的哀求下,以及嘉庆帝顾及乾隆帝身后颜面的缘故下,擅权二十余年的前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忠襄公和珅总算不用被绑缚菜市口公开凌迟,而是以一道御赐白绫在刑部大狱中自缢而亡,年五十岁。

和珅自尽后,其家产全部被朝廷抄没,名下的宅院、田庄、当铺、银号、铺面、珠宝古玩、现银衣物等估值大约八亿两,相当于当时朝廷二十年的岁入,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言,从那时候起就流传下来。

和珅倒台并自尽后,其子丰绅殷德自然失去了之前的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銮仪使、正白旗汉军都统等要职,还一度被拿捕至法司审讯。不过,嘉庆帝看在妹妹和孝公主的面子上,最终赦免了妹夫,没有依律将丰绅殷德连坐,还让他继续以伯爵品级侍奉公主起居(固伦额驸的仪制就不要想了),并解除对其的软禁,让他和堂兄丰绅宜绵(和珅之弟和琳之子)“暂行出城,料理丧事”,也就是办理和珅的后事。

不过,和珅倒台对丰绅殷德的影响还是太大了,就在嘉庆四年(1799年)二月,有人出面弹劾丰绅殷德:“伊父早有谋为不轨之意、伊虽不知情,蒙圣恩免追问,但不应仍叨世袭伯爵,尤以革爵以示薄惩为戒。”于是,嘉庆帝下旨,丰绅殷德“革伯爵、停世袭,赏给散秩大臣衔,御前当差行走。”(爵位也没了,只留下个没有定员、从二品的散秩大臣头衔,比老百姓强一点。)

虽然和珅全部家产被抄,但和孝公主自己的嫁妆不属于和珅家产,因此得以保存;另外,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成婚后没有另外修造公主府,而是住在和珅位于前海后街的豪宅内。所以,丰绅殷德得以与妻子一起,继续留居于旧宅。

不过当初和孝公主的十七哥、庆郡王永璘曾经在和兄长们的闲谈中,半开玩笑地要求:“纵使帝位多如雨落,亦不能滴至吾顶,惟求诸兄见怜,他日承继大统后,俾将和珅宅第赐以入居,则吾愿足矣!”永璘的玩笑话,被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帝铭记于心(嘉庆帝颙琰和永璘是同母兄弟,都是皇贵妃魏佳氏、即孝仪纯皇后所出)。因此,和珅论罪赐自尽并抄没所有家产后被,嘉庆帝于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初九下发谕旨,将由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居住的和珅旧府邸分割出来一半,赐予庆郡王永璘居住,实现了弟弟“得和珅宅地入居”的旧愿。而和孝公主只得和十七哥对半平分了所居住的府邸,从此做了二十多年的邻居。

丰绅殷德在父亲被赐死后,从人生的顶峰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世态炎凉的滋味算是体味了个遍,心情也因此郁郁寡欢、木然悲凉。幸好还有妻子和孝公主在背后支持鼓励他,让他振作起来,丰绅殷德这才没有因为遭逢大变而就此沉沦放弃,浑浑噩噩度过后半生。

嘉庆七年(1802年),清朝平定川陕起义,嘉庆帝因此心情愉悦,于是加恩诸宗室及贵戚,以示天下同庆。其中,丰绅殷德也在度过最黑暗的几年后,看到了重新振作的的曙光——嘉庆帝特别针对他下旨:“今固伦和孝公主之夫丰绅殷德,其原品秩于贝子相等,固伊父和珅之罪而获重谴,是以一并革职夺爵;朕格外加恩,授为散秩大臣,听差行走。今大功勘定、恩逮亲藩,念及固伦和孝公主久无依靠、亦应一体锡与恩施,著将丰绅殷德赏给民公品级,仍在散秩大臣上行走,俾公主同深欢感,以示朕笃念椎恩之意。”

就这样,丰绅殷德被加赏“民公”品级(就是以平民身份享受公爵待遇,不算正式封爵),额外多得一份俸禄,用于侍奉公主、养济私邸,这也算嘉庆帝给妹夫的一点恩惠了。

不过好景不长,嘉庆八年(1803年),因为对被遣散之事不满(其实是和孝公主养不起那么多下人了),和孝公主府前长史奎福(被革职)向内务府告发丰绅殷德“常闭门演习武艺、欲谋不轨;备药将毒害公主;国服内(即乾隆帝丧期内)带妾室至私坟园内并诞女”等种种不法事。经内务府审讯查明,所谓演武图谋不轨、备毒药欲戕害公主皆属子虚乌有,但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

事情搞清楚后,嘉庆帝对妹夫做出最终处置意见:“查丰绅殷德并无谋行不轨之事,但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今革伊公衔及所管各职,令伊闭门思过,其他俱属轻罪,毋庸再议。”就这样,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丰绅殷德,又被打回了原形,只能闭门不出、在家读书思过。面对多舛的命运,丰绅殷德灰心地叹息“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不过为了照顾妹妹的面子,嘉庆帝在这一年年底下旨,让丰绅殷德承袭了祖上所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也算稍有安抚。

嘉庆十一年(1806年),经历了多年的敲打后,嘉庆帝认为丰绅殷德应该再也没有其他小心思、对皇权彻底畏服顺从了,于是在这一年将闲置了三年之久的妹夫再度起用,授为一等侍卫兼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奉诏办理所管差事。

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月,丰绅殷德改任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二月,恢复伯爵头衔,但同时奉诏离京,远赴北疆,到乌里雅苏台(即定边左副将军辖区)军中赴任。这一去,丰绅殷德就在“凛风苦寒、戈壁瀚海”的北疆驻守了三年,身体逐渐承受不住当地的风霜侵袭,最终得了重病、伤及肺腑。

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经和孝公主再三向嘉庆帝恳求,丰绅殷德终于得以从乌里雅苏台返回京师家中,静居养病。但病症已经侵入丰绅殷德的五腹六脏,虽然和孝公主延请京城名医多方调养诊治,也没能治好丈夫的疾病,丰绅殷德回京后才两个月,就已经病入膏肓,即将不起。

嘉庆帝得知妹夫重病卧床、将不久于人世后,心里多少也有些愧疚,于是在嘉庆十五年四月将丰绅殷德晋封为公爵,以宽慰其心。不过这迟来的封赐已经挽救不了丰绅殷德的生命了,就在晋封公爵后一个月,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二十七,三十六岁的丰绅殷德在自己家中病逝,走完了多舛起伏的下半生。

嘉庆帝得知妹夫病逝后,遣内务府大臣英和带十名御前侍卫到和孝公主府上致祭,赐治丧银五千两、陀罗尼经被一床,按公爵仪制给予丰绅殷德治丧恤典。同时嘉庆帝特别命人将丰绅殷德在世时于滦州购置的田庄两座发还给和孝公主,作为妹妹守寡后的经济来源,用于持家所用。史书记载和孝公主在丰绅殷德去世后“主持家政十余年,内外严肃、赖以小康”,就是说日子过得还比较富裕,这也有嘉庆帝当初特意照顾的原因所致。

丰绅殷德虽然出身显贵之家,但并没有骄奢纵欲的旗人纨绔子弟习气,倒是颇有文学素养,诗文俱佳,因此才得到和孝公主的欣赏和支持。和珅获罪自尽后,丰绅殷德在闭门思过的时间里,写了不少诗词文字,他去世后,他的堂兄丰绅宜绵在办理完葬礼典仪不久,便将伯父和珅、父亲和琳、堂弟丰绅殷德在世时所写的诗文一一整理编纂,剔除和朝政有关的内容后,编成《嘉乐堂诗集》一书,作为纪念;时至今日,此书依旧有留存在世。

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只诞育过一个儿子,还早早夭折了,此后公主再没有生育。而丰绅殷德纳妾后也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因此,在他去世后,他这一系就算断了血脉传承。嘉庆帝为了安慰照顾守寡的妹妹,于是将丰绅殷德堂兄丰绅宜绵的儿子福恩(富那)过继给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成为他们的嗣子,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并承担奉养公主、支撑钮钴禄氏门楣的重任。

丈夫去世后,和孝公主又独自生活了十多年,期间,嘉庆帝在嘉庆二十五年年(1820年)去世,和孝公主的侄子道光帝旻宁即位。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帝得知姑母最近“用度不敷、度日艰难”的情况后,立即下旨,将当年查抄入官的和珅旧产业——恒升当铺返还给姑母,“以资日用”。

道光三年(1823年)春,和孝公主患病,久治不能痊愈,在捱过了半年的时日后,于当年九月初十病逝,时年四十九岁。道光帝闻讯后,先派皇弟惇亲王绵恺前往祭奠、致哀,然后自己也亲临葬礼现场,赐奠举哀,并让内务府主持经管公主葬礼的一切大小事务(就是由内务府全部出钱办理),以示优恤之意。

和孝公主去世后,因其承嗣之子福恩只是三等轻车都尉,按制度不能继续居住在大大超过仪制标准的公主府中,于是道光帝将福恩晋封一级、授二品顶戴,改赐他处居所,将和孝公主府转赐给之前就占据了一半和珅旧府邸的庆郡王府。至此,和珅旧宅得以合二为一,完整归属一家所有。不过,此时的庆郡王府,已经传到了始封郡王永璘的儿子绵慜手中,永璘已经去世三年了,至死也没能完成“拥有全部和珅旧宅”的心愿。

道光十二年(1832年),和孝公主的嗣子福恩被道光帝授予散轶大臣之职,加恩赏给正红旗满洲世袭佐领,和珅先祖尼雅哈纳一系钮钴禄氏的三等轻车都尉以及正红旗佐领世职,从此在丰绅殷德的后裔中(实际是堂兄丰绅宜绵的后裔)代代相传,丰绅殷德以及和孝公主的身后四时祭祀血食,总算没有断绝。

点赞11、晋中市 网友:惢疼ㄋ

丰绅殷德的结局至少比和珅好得多,是病死的。

乾隆一死,嘉庆继位,国丧还没结束,就赶忙把和珅下大狱。

本身就有很多忠臣不满和珅的所作所为,只是碍于乾隆庇护他,被办法扳倒他。

如今嘉庆继位,大臣们自然是疯狂弹劾和珅,其中的主力就是王杰。

和珅被下大狱之后,丰绅殷德自然也不能幸免。

但是碍于自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还是给了一点情面。

皇室之中其实是没什么亲情可言的,但是固伦和孝公主和嘉庆的感情偏偏很好。

嘉庆也很疼这个妹妹,不忍心让她伤心。

最后才让和珅自尽,可以保全尸。而丰绅殷德则保住了一条性命,就是不能随意走动。

至于是否报复了固伦和孝公主,我觉得是没有的。

有这种说法,是因为丰绅殷德后来纵情声乐,变得十分颓废。

被嘉庆得知后,觉得他对不起自己的妹妹。

我觉得这不算报复,一来固伦和孝公主对于他们家算是仁至义尽,而且二人婚后感情也十分和睦。

之所以后来那么颓废和放纵,可能真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失去了信心罢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