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东北有哪些冷知识?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8关键词:

东北有哪些冷知识?

点赞1、乐平市 网友:璇玑涟漪

在东北的澡堂洗澡,男人搓澡搓两面,女人由于身体构造不同,是要搓四面的,就连关键的地方也要搓,搓澡工还会问你,是用红酒搓,还是用牛奶来搓。

南方的洗澡方式和东北的洗澡方式是不同的,在南方洗澡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基本上每天都会洗澡,还洗得很快,用水淋一下,搓一下沐浴露,再把泡沫冲干净就洗完了。

在东北洗澡就比较讲究了,受到环境的影响,东北人不是每天都洗澡的,是几天才会洗一次,他们比较喜欢去澡堂洗澡,在澡堂是先泡澡,再搓澡,最后是按摩,一整套流程下来用的时间会比较久,但是很舒服。

搓澡是东北的一大文化,而且在东北有这么一句话,来到东北,一定去澡堂搓一次澡,不然就白来了,而作为东北人,如果没有去找澡堂搓过澡的,那也枉为东北人了。

我之前和老婆去过一次东北旅游,我们刚到东北就听到很多人说东北澡堂的搓澡服务很好,听得我和老婆都心动了,老婆说什要体验一下,我们收拾完行李就去了澡堂了。

我们还没走到澡堂门口,澡堂的服务员看到我们就打开门迎接我们了,当我们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很有礼貌地向我们问好。

进去之后,澡堂的老板也很热情地走过来跟我们打招呼,他说:看两位的样子不像是本地人,你们应该是第一次来的吧。

我对着老板点了点头,我说:我们是南方人,是过来东北玩的,也是第一次来澡堂,什么都不懂,听到有人说东北澡堂的搓澡服务好,所以就想过来体验一下,麻烦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老板说:那两位可就来对地方了,我们这一间澡堂是高级的澡堂,装修豪华,服务好,还有很多娱乐设施,在东北,澡堂是有分级别的,分为高级,中级以及低级,总共是三个级别,而每一个级别所对应的服务以及体验都是不一样的,级别越高的澡堂,服务就越好。

既然你们是第一次来澡堂,那么就一定要试一下我们澡堂的标配套餐,第一次来的客人都会选择这款套餐,这款套餐不仅体验感好,而且价格便宜,男的20块钱,女的30块钱。

听完老板说的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体验了,但是有一点不明白,我问老板,为什么同一款套餐收费是不一样的?

老板告诉我们,收费不一样,是因为在东北澡堂搓澡,男人只需要搓正面以及背面就可以了,但是女人由于身体构造不一样,不仅要搓正面和背面,还要搓左右两边侧面,搓的时候比较麻烦,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就要多收十块钱。

我和老婆听了之后也觉得老板说的很有道理,就选了老板推荐的那款套餐。

男澡堂和女澡堂是分开的,男澡堂在二楼,女澡堂是在三楼,老板拿了两个木牌子给我们,然后叫了两个服务员,分别带我们进去澡堂。

刚进去澡堂,就看到澡池里有几个男人在泡澡,搓澡工走过来叫我过去泡一会,把皮肤泡软了,搓澡的时候比较容易搓干净,我过去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泡了大概十分钟,他就让我起来了。

他叫我躺在搓澡床上,我躺上去之后,他问我有没有带搓澡巾,我说没有,他就把牛奶倒在我身上,然后拿出了一条粗糙的搓澡巾在我身上搓,从我的脖子开始搓,一直往下搓,他搓得力气很大,把我的皮肤都搓红了,我跟他说有点痛,让他力气小一点,他说力气小没效果,一定要大力才搓得干净。

他在我身上搓出了很多泥垢,黑黑的,看着有点恶心,就像是济公搓出来的“瞪眼伸腿丸”那样,他叫我去用水把身上泥垢冲干净,冲完他就给我按摩了,他的按摩手法很特别,按得很舒服,用了大概30分钟,我就全部弄好了。

我回到一楼的大厅看老婆还没出来,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老板看到我出来了,他走过来跟我聊天,他问我体验得怎么样,我说服务很好,特别是按摩的时候,很舒服。

聊了大概二十多分钟,老婆也弄完出来了,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搓澡的时候有点痛,皮肤都搓红了,不过按摩很舒服,还想再来一次。

女澡堂和男澡堂不一样,女澡堂里面没有澡池,她们泡澡是在木桶里面泡的,一人一个木桶,泡澡的时候她们在聊天,聊一些女人的话题。

她们还说去澡堂泡澡最好自己带搓澡巾过去,用自己的搓澡巾比较卫生,我和老婆第一次去什么东西都没带。

老婆泡了十分钟,搓澡工阿姨叫她起来,接着在搓澡床上铺了一块塑料布,让她躺在上面,搓澡工阿姨问她是用红酒搓,还是用牛奶搓,用红酒只要加五块钱就可以了。

她问搓澡工阿姨用红酒搓和用牛奶搓有什么不一样?搓澡工阿姨告诉她,红酒搓可以养颜,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而牛奶搓就会在身上留下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吸收了之后还会让皮肤更加的嫩滑。

她想了一下,觉得牛奶的功效比较好一点,就跟搓澡工阿姨说不用价钱,用牛奶搓就可以了。

搓澡工阿姨把牛奶倒在她身上,然后拿出一条搓澡巾,开始给她搓澡,从上往下搓,一直搓到她的脚丫子。

搓澡工阿姨搓得力气很大,搓得她很痛,可她又不好意思叫搓澡工阿姨力气小一点,怕别人会笑话她,就一直忍着,还好搓澡工阿姨发现她的脸色有点难看,搓得力度小了,她才没那么痛。

搓着搓着,她突然哆嗦了一下,原来是搓澡工阿姨搓到关键的地方了,她就让搓澡工阿姨搓其他的地方了。

搓澡工阿姨看了她一眼就明白了,笑了一下,没有说话,给她搓其他的地方了。

搓澡工阿姨搓完正面和背面之后,拍了一下她的腿,让她侧着躺,给她搓侧面,但是她没有反应过来,后面开口叫她,她才反应过来了。

搓澡工阿姨在她身上搓出了很多泥垢,还把那些泥垢揉成了一颗黑黑的泥丸子,搓澡工阿姨让她用水冲干净身上的泥沟,冲完可以去汗蒸,蒸完再按摩。

她去汗蒸,出了一身汗,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搓澡工阿姨给她按摩的时候,因为按得太舒服,她睡着了。

没去东北澡堂之前,我不知道男人搓澡和女人搓澡是不一样的,更没想到关键的地方也会搓,这一切都是去了之后才知道的。

在东北澡堂搓澡按摩会让人上瘾,特别是按摩,按过一次之后就想着经常去,花几十块钱就可以到澡堂泡澡,搓澡以及按摩,太划算了。

而且东北的澡堂非常暖和,不像南方,到了冬天,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不太愿意去洗澡,在东北就没有这种情况了,澡堂里面热气腾腾,进去之后是感觉不到一丝寒冷的。

点赞2、安顺市 网友:戰芜吥勝

年轻人,刻板印象是万恶之源,你以为东北就是翠花酸菜二人转?样。

1.东北不仅仅是东三省。

你以为的东北板块是这样的:

实际上是这样的:

没错,东北不仅仅是黑吉辽三省,还包括内蒙古东部。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自称东北人,说他老家在内蒙古,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自幼背井离乡,误认他乡做故乡的伤感故事。

2.东北人民发明了烤冷面。

众所周知,朝鲜大冷面是朝鲜人民的民族财富。

朝鲜族在中国境内大部分分布于东北。

2004年左右,佳木斯一带的中学出现了在铁板上烤熟冷面的摊贩,以此为滥觞,烤冷面在东北遍地开花,继而走向全中国。

虽然关于烤冷面的起源,和其他民间小吃一样,有一个瑰丽的传说:

“传说烤冷面起源自我国东汉末期。东汉末期幽州刺史刘虞勤政爱民,在幽州乡下巡视期间,看到士兵们食用冷的冷面面片。于是刘虞将冷面面片在火上烘烤,并且加入酱汁。士兵吃后感到口味独特,身体温暖,于是流传下来。史称“刘公汤饼”。”

3.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人坐火车出行的概率更高。

这得益于伪满时期日本殖民留下的的铁路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国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工业环境。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横道河子火车站:

4.东北人致力于推广四川麻辣烫。

2000年,东北人马玉涛去四川旅行,对四川各种小吃赞赏不已,并将冒菜带回东北,改名为更直观火热的麻辣烫。

2003年,杨国福开创连锁麻辣烫店,并创新性的在麻辣烫中加入芝麻酱。

2007年前后,麻辣烫在东北境内全面开花,而且每一家店里贴写着麻辣烫怎样起源于重庆的码头工人里故事。甚至许多麻辣烫店直接叫“正宗四川麻辣烫”。

2009年,东北人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麻辣烫店,也以“正宗川味”为噱头。

2012年,四川人如梦方醒,也纷纷将冒菜店更名为“麻辣烫”,并接受了放芝麻酱的这种一点也不川味的做法。

至此,麻辣烫正式成为国民小吃,并与煎饼果子、烤面筋一起常年出没朋友圈。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东北人。

这条是趣哥编的。

不过北京确实很多麻辣烫都是东北人开的。

5.猪肉炖粉条本来是个川菜。

真的。

6.东北方言里有一些词来自日语。

这个连东北人自己也不知道。比如“通勤”来自日语「通勤」;“香波”来自日语「シャンプー」。

其实东北话的历史很短,许多词都直接吸收自其它语言,如满语,俄语,朝鲜语等。譬如东北人常说的“涸楞“,就是满语里“水的波纹”的意思。

再也不觉得东北话土了呢。

7.东北农民很闲。

以哈尔滨为例,一年中结冰期190天,也就是说东北的农民,一年里的大半年是不能种地的。

那不种地干嘛呢。

缺钱出去打工,不缺钱打麻将呗。

或者上上春晚

8.东北人不仅高,还胖。

9.在东北,许多商场下午五六点就关门了。

真实的经历,迄今没敢问为什么。

你下班了要买点东西?不好意思,我们也下班了,谁没个老小的不回家看看啊。

听说内蒙古西边更生性,饭店都按饭点下班的。

你要吃饭?不好意思我们也饿了。

10.在东北的大街上,如果你盯着一个人看,Ta会温和的笑笑,问你“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不信可以试试看。

【关注斑马说,更多趣事~】

点赞3、晋江市 网友:北仑色。

男女混合洗大众浴已成常态,如果不熟悉的南方人去洗澡,碰到这种场面会感觉到很尴尬。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为了上大学去到了黑龙江哈尔滨,又因为洗澡,我失去了学位


当时,考大学被同寝舍友忽悠到了他的家乡黑龙江哈尔滨大学。以前在课本里也了解过东北这个地方,从我的思维里东北就是冷、大众洗浴、冰雪,别的到没有啥,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因为这个大众洗浴而丢了学位。


13年初到东北,被学校分配好宿舍后,就和以前高中舍友出去喝酒吃饭去了,在他的名言里就是“到了我们东北,我自然要尽地主之谊”。

被舍友宴请过后就一直在寝室睡了三天,因为来的早,没有被学校分配任务。

又加上这三天,天天阴雨连绵,睡的身上感觉特别不舒服,有种潮湿的感觉,舍友就提议去洗澡,说去大池子里面好好泡泡。我当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洗单间的,从没去过大众浴池。


虽然我心里已经准备好了,但我还是被惊艳到了,去到浴池,看到一个个裸着身体,我实在控制不住,捂着自己身体跑出去了,舍友被我的举动,惊掉了下巴。


自己回到寝室后,还是感觉身体上太潮湿了,所以我就出去寻找有单间洗浴的浴池去了,但我还是太理想了,找了足足八九个小时,都是大众的,单间的根本没有

我还是不死心,就一直继续找,在问路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宾馆老板,老板听到我在找单间浴室,捂脸笑了笑,给我说,可以去他家开个钟点房洗澡,里面就是单间。


在我知道老板是开宾馆的后,我直恨的牙痒痒,我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宾馆


然后在老板的带领下,开了一间钟点房,但洗好澡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学校也关门了,本来想在外面住宾馆呢,被学校知道没回校,顶多是处分,但我还是不甘心,不是关门了,大不了我就翻墙进入,没人看到,那岂不是啥事都没有了。


但这次我还是大意了,在翻墙的时候,正好碰到溜圈的校长。被逮到后,说我是新生,影响太恶劣,给我的处分就是留校观察,但毕业后不会给学位

再后来在哈尔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让我体会到了:东北不冷,南方不暖


当初没来东北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东北人都是穿着大厚棉袄,戴上厚厚遮耳朵的帽子,以为东北很冷


来到这才发现,现实中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以前再南方的老家,每到冬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把被子裹的严严实实的,而且还要盖两三个,半夜因为冷,有尿硬憋着,也不愿意起来去厕所

到东北后发现,每间屋子里都有暖气,出了门才穿羽绒服,只要进了家门,立马要脱的只剩一身秋衣秋裤,穿的太多会出汗。


自从到了东北后,冬天晚上有尿不愿起床去厕所这个病是彻底治好了。所以不要再怕东北天气冷这个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立删

在你?眼中?的?东北?是?什么?样的??不妨?留言?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吧?!也欢迎?多多?点赞??、转发?、收藏?、分享?、关注?哦?……

点赞4、甘孜藏族自治州 网友:佳人如玉

哈尔滨算东北不?呵呵,冷知识没几个说得清,东北冷知识就更不太好明确了,什么叫冷知识呢,就是连当地人都很少知道事,这类的肯定算是冷门,不过种连本地人都不清楚的事想收集全了......那就成民俗文史专家了。哈哈。作为一个哈尔滨人,哈尔滨的冷知识也知道的没几个,给大家说说吧。

哈尔滨的三棵树,地名,哈尔滨人都知道,但谁也没见过有三棵树,据传说当年在河滩冲击地上有三棵两三个人合抱都费劲的大树,一百年前倒了。

中国还有第二个钓鱼台,它位于哈尔滨,省结核病防治院内,建于一九二四年,主体一个三拱牌坊,一个就是钓鱼台。

现在已经修复,前几年我去的时候还破旧得很,

下面这张就是钓鱼台!呵呵,意外不?不过确实是它!它就是第二个钓鱼台。

全中国唯一一部还在运行的百年电梯在哈尔滨,它位于东风街上的一栋建筑内,已经一百一十五岁了。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当年是犹太商人修建的,另一说是当年一位荷兰人为了庆祝女儿生日而且修建。不管怎么说,一百多年后它还在用哦,而且保养的相当不错。这类电梯全国目前仅存两部,另一部在上海,但是已经停用N多年了。

哈尔滨有名的大列巴你可能吃错了!我身边的外地朋友有一个算一个,都说大列巴面包啃不动!嘿嘿,在哈尔滨大列巴面前,您像吃西式面包一样上嘴就啃那指定得败下阵来!那家伙得从中间的横接缝处掰开了吃软芯!外皮您得配上俄式红汤才能拿下它!

看见图中的红框了吗?对,就从这里掰,就像对付螃蟹一样轻松!别看它一身“装甲”其实一掰就开!

点赞5、沧州市 网友:哭乱冢

说到“东北有哪些冷知识”。作为东北人,我有问必答君觉得,以下这些冷知识比较经典,用的也很广泛。

东北冷知识之首,贼的运用。说到这个“贼”字,经典解释是: 偷东西的人,盗匪贼人。但在东北人的口语中,这个“贼”字已经被用的出神入化,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比如形容一个人很厉害,在东北人嘴上就成了贼厉害。比如形容一个女人真好看,在东北人看来,就成了贼好看。比如形容猪肉炖粉条子很好吃,在东北人嘴上就成了贼好吃。比如形容一个人心眼太多,在东北人的嘴上就成了贼尖贼尖的。比如形容一个人太缺心眼,在东北人嘴上就成了贼傻贼傻的。比如形容一个人很牛逼,在东北人嘴上就成了贼牛逼。哦! 对了。比如刚才说的猪肉炖粉条子。后面应该还有一句: 可劲造。记住,这里不是可劲吃,而是可劲造。也就是,这里的“造”等同于“吃”

东北冷知识之二,东北三大怪。东北的三大怪是: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说到“窗户纸糊在外”这第一怪,那应该是很早以前的怪吧!我插队时只见过玻璃窗,没见过窗户纸,这应该是消失了的一怪。说到“大姑娘叼着大烟袋”这第二怪,我插队的时候见过,但不是大姑娘,而是老太太。但我相信,这老太太当姑娘时就已经叼着大烟袋了。至于“养个孩子吊起来”这第三怪,我坚信不疑。因为我的老妹妹就被吊起来过。当然是在悠车里吊着。

东北冷知识之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菜锅里。说到棒打狍子,我确信是真的。原因是这个狍子真的很傻,贼傻贼傻的,所以在东北才有了“傻狍子”这一词汇。为此,我专门在头条上发布过《名副其实的傻狍子》。说到瓢舀鱼,我插队时没见过,也没舀过,但有一点我可以证明,那一拃多长的大鲫鱼是真多,贼多贼多的。至于像“野鸡飞到菜锅里”里这样好事,我插队时从没遇到过,但野鸡随处可见倒是真的,贼多贼多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东北的冷知识是由于东北人的豪爽与幽默逐渐形成的。它甚至成为了东北所独有的地域文化。关于这一点,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确信无疑。

点赞6、启东市 网友:紫吟调

冬天的东北,是天然的大冰箱!那儿的豆腐,夜里在室外冻一夜,第二天成了冻豆腐,摆摊在市场上,堆在地上,用斧头敲着卖。我是云南人,见过了这种卖法,还有,秋后,家家买几车大白菜,先放在马路边晒,然后搬回去成垛码好,一般人家都有口大瓦缸,将成棵的菜放入,上面撒上粗盐,倒入水沤酸,吃时拿出来,切细,或炒菜,或煮火锅,加进些猪肉片,粉条,叫猪肉炖粉条。街上的商店,饭馆,进入的门上都挂了厚的门帘,南方人去,先不敢进去,在錦州,吃友人家用铝饭盒蒸熟的饭,得使筷子挑出来到碗里吃,中秋节商场卖的月饼,特别硬,砸在地上也不会破碎的那种,心子只包点红绿丝,见到云南人带去的,他们说,月饼还用纸包着纸都成油纸了,馅还包肉(火腿)?

点赞7、新余市 网友:命緷之錀

东北地区寒冷,可是比天气还冷的冷知识还有一个,“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唲嗨呦 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曲曾经在祖国大地传唱,表达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拥护,对毛主席的喜爱歌颂。但是在东北的江省确实有这两个地方,并且有很多人还专门来到打出这两个车站的铁路车票作为纪念。

东方红车站是在建国后建设的农垦密东铁路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据说这个车站是当年北大荒开垦的王震将军取的名,王震将军思忖一番后,为此站定名为东方红站,取意全国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又象征着曙光和希望。

太阳升车站是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的太阳升火车站。很多朋友为了纪念这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车站特意千方百计的想着购买到通票。大概要经过中转地:鸡西、下城子、哈尔滨、让湖路。



还有更多的全国网友建议国家铁路局开通这两站的红色旅游线路,让人们感受一下文化之旅,做一做从东方红开往太阳升的铁路专线。时代在发展,岁月再变迁,但是当年的共产党和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我们不能忘。必须让这红色的记忆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大家看看这个算不算东北最冷的冷知识,欢迎大家讨论。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三农达人《响水大米》。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