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为什么感觉现在很多上班族女性,年纪轻轻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活压力下如何预防?

提问时间:2023-08-03 11:33关键词:生活,上班,卵巢,女性

为什么感觉现在很多上班族女性,年纪轻轻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活压力下如何预防?

点赞1、马鞍山市 网友:△梦魇

现代女性很多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这跟饮食、作息习惯有很大关系。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不孕症,调理起来时间也较长,比较麻烦。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痤疮、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性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发于青春期,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多毛及(或)高雄性激素血症。

(2)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基础体温单相。

(3)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大于2~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西医学名,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特征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等相似之处,抓住月经期、量、色、质和全身症状加以辨证,治疗青春期重在调经,以调畅月经为先,恢复周期为本;育龄期患者,调经意在种子,恢复卵巢功能等。

在生活中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少吃冰冻、寒凉食物和冷饮。长时间在空调室办公,记得保暖下肢,以免造成宫寒。

2.正常作息,最好少熬夜。长期熬夜卵巢衰老特别快,引发月经不调或不排卵等。

3.来月经千万别洗头,每次经期完后一定要补血。如当归、红糖鸡蛋糖水、三红汤(红皮花生、红枣、桂圆肉)、四物汤等。

4.最好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排排毒,忌过量运动或大汗淋漓。

5.避免过度性生活、流产、刮宫等。

6.尽量控制体重、控制食欲,少吃甜糕点、薯条、汉堡、奶茶、咖啡、红肠、高热垃圾食品。

7.日常生活多艾灸,增加体内阳气,促进排卵。常用穴位神阙、关元、气海、太冲、足三里等。或常常搓命门穴,每次100下,不但可增加肾动力,对恢复卵巢功能有好处。

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要从生活的小事做起,营养要均衡、少操劳、抑郁、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不要让不良情绪毁了自己的健康。

以上个人观点,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关注我,你会懂得更多实用的养生知识。

点赞2、枣阳市 网友:苏念璃乄

确实是,现在女性事业上又不能落下,只能拼命工作,20来岁就多囊,都是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造成的,现代社会女人太难了,要贤惠,要有收入,要生孩子,带孩子

点赞3、海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笑很暖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激素失衡导致的,属于终身性疾病,不可治愈。


但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症状及前期表现就是月经不调,我们可以从中医的角度来预防或治疗。


中医认为月经与肾、脾、肝等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出现月经不调的时候可以通过揉按与之相关的穴位来达到调节月经的目的。


1.三阴交 位于小腿部,在足内踝骨上四横指的位置,是治疗妇科疾病时最常用的穴位,在痛经时可以用力掐按该穴,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该穴还有调理脾肝肾三脏的功能,基本所有的妇科疾病都会用到这个穴位。


2.太冲 位于脚大指和二指之间,上方凹陷中,是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平时生气较多,月经期间血量少,血块多的可以多揉按该穴,而且太冲穴可以很好地梳理肝气,从而调节大部分如脂肪肝、胆囊炎、肋间痛等肝胆方面的疾病。


3.血海 位于大腿内侧,膝盖上三横指凹陷处,主管血液的大穴,气血循环差导致的月经血量少或血块多可以揉按该穴,调节血液循环。


4.地机 位于小腿内侧,膝盖内侧方凹陷中,该穴是脾经的郄穴,是调节脾脏的血液疾患,对于气血虚弱导致月经量少的患者效果较好。


5.太溪 位于足踝内侧,在足内踝高点与足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经的输穴及原穴,对于月经期间腰酸腿软、月经颜色发暗的患者效果最佳,除此以外,揉按该穴还有治疗肾虚腰痛、健忘、男子遗精等症状。


揉按以上穴位可以调节月经问题从而避免多囊,但仅仅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效果,并不能真正地代替医疗,身体出现问题还是应该尽早的就医。

除了医疗手段以外,避免多囊还是应该与生活结合,避免作息混乱,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适当地增加运动等。

点赞4、湘乡市 网友:沐湘妃

我也有这种病,现在已经影响到怀孕了,引起的原因就是饮食,作息,没有特别好的药物治疗,还得从改变自己的作息,饮食来改变,一定要重视啊

点赞5、嘉峪关市 网友:安于此生

我就是这样咯,工作压力大,太焦虑了,爆肥,月经不调,去检查就说是多囊卵,吃了调节激素的,一次吃十颗左右,一天三次,要吃三个疗程,三个月一个疗程,你说要多崩溃,勉强吃了两个月,实在顶不住了,辞职了,休息几个月,天天锻炼,现在每月都来[捂脸][捂脸][捂脸]

点赞6、雷州市 网友:不懂成全

主要是现在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规律,不爱运动,我也是多囊软巢综合征已经一年都了,一个多月两个月来一次月经,庆幸的是我已经有两个小孩了才着这个病的,如果想要小孩的千万千万不能着急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都运动吃蔬菜水果,配合医生治疗会有的!

点赞7、青州 网友:孤僻症

生活道公益健康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育龄期妇女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以生殖障碍、内分泌异常、代谢紊乱和精神问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月经调节机制失调而产生的,以持续不排卵和雄激素过多为主要特征,以闭经、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征和卵巢多囊性增改变为临床主要表现的疾病。

多囊卵巢的形成,原则上说,是痰、湿、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在卵堆积了,这个应该说是本虚标实的疾病。

这个主要是目前女孩子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出现了肝郁气滞比较多了,肝郁气滞可能就会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等,再就是女孩子们都爱美,穿的比较少,寒主收引凝滞,寒些侵袭后,可能会有寒凝血瘀了,寒凝湿滞等,尤其喜欢穿露脐装等,子宫附件处,受了寒邪侵袭,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就聚集在卵巢等处了,就容易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了。

生活上预防就是要去除上述病因,首先保持心情平和,不要生气发脾气等,单位生活上的事儿,都不必要太在意;再就是注意保暖,尤其目前这个初冬季节,更要注意养护身体的阳气了;第三就是要适量运动,动则升阳,动则能够有一定的理气作用的,气顺则痰消,气顺则血液也通畅了,气血畅通了,就避免了病理产物的蓄积;避免久坐,久坐伤脾,脾虚就容易产生痰湿,痰湿反过来让脾更虚了;没事儿时候不要胡思乱想,什么事儿都是能去的,忧思伤脾,也就会造成痰湿阻滞了。

建议此病最好是中医药治疗为好。虽然中医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名,一般借鉴在“闭经”、“不孕”、“癥瘕”、“月经后期”等。中药治疗具有远期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可有效减轻卵集过度刺激等并发症,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点赞8、防城港市 网友:曼薇。

减压主要还是靠自己,放松心情,不要想太多,不开心是一天,开开心心也是一天,与其郁闷的、过倒不如敞开心胸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好的不好的事。请笑对人生吧!!

1、不要为小事烦恼,把事情往远看。

2、饮食适当,多吃水果和蔬菜。

3、学会大笑,轻松起来,幽默可以治病。

4、当你开始忧虑一件事时,设想到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 然后说:“那又怎样?”

5、积极思考,乐观地期待最好的事情。

6、要给自己充电,多学习。

6、开心玩乐,培养一种业余爱好。

7、树立能够达到的个人目标。

8、学会微笑着说:“不”,不要承担太多的事情。

9、和让你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

10、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

点赞9、毕节市 网友:美痞@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让身体有一个自我调节修复的时间;

其次,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健康饮食的标准人人都懂,最重要的是去实行。所谓病从口入,关注口,事半功倍。

再次,要学会给自己解压。释放心理以及情感上的压力,从治未病开始。

运动和科学控制体重非常有效,可自愈。

点赞10、攀枝花市 网友:流萤零星

如何预防?其实,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就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

1、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摄入。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多饮水。对于有减肥需求的女性,不能盲目服用市场上的减肥药品,而是应该通过合理饮食、运动等方式控制自己体重。现在年轻女性,习惯要么总是吃素,缺少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摄入,饮食结构不平衡,要么就是外卖,过于重口味,不注重营养和健康。

2、加强锻炼。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由于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现代女性往往忽视锻炼或者没有时间去锻炼。运动能帮助人体调节精神及生理方面的激素水平,提高自身免疫力。总之运动是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有助于卵子质量的提高。

3、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忧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卵巢功能的损害,有效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

4、如果没有备孕打算,应积极采取避孕措施。使用避孕药或避孕工具等方式避孕,应注意避孕药不能长期服用,有效的避孕能避免多次流产手术伤害生殖系统。

多囊卵巢综合征虽说是女性常见疾病,是一类由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异常所引起的妇科疾病,但只要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也能很好远离这种高发疾病。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