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在古代,人出个县城都难,那些牛人是如何做到名传天下的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7关键词:古代

在古代,人出个县城都难,那些牛人是如何做到名传天下的呢?

点赞1、呼伦贝尔市 网友:留君醉。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见在古代想名传天下,有多难,但真的如此难吗?哪些历史上名传天下的牛人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那些家世显赫,自带光环的名门之后,成名是容易些,而普通的寒门学子,想要出名,的确很难,但只要用对方法,名传天下还是可以做到的

一 )找到合适的平台

一个人再有才干,如无人能识,就如空谷幽兰,寂寞独开,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平台,才可能艳压群芳。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师从名师谷鬼子,同窗有孙膑、庞涓、张仪,个顶个高材生,都是才高八斗,文杠杠凭的社会才俊。早年出道之时的苏秦,就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最后搞得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了,只好回家啃老。

后期苏秦找到了燕国这个合适的平台,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以合纵之说联合六国,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让自己名扬天下。

传说,合纵成功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各诸侯送行的规模,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害怕,专门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

所以说,找对平台乃成名要素之一。

二) 有高品质朋友圈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与其交往的人有很大的关系,人从来都不是形单影只的,往往是一个群体,组成一个朋友圈,彼此欣赏,相互刷屏,形成一个优质的组合,互粉互推。

三国的诸葛亮,未出山前,就是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可不普通的是,他有高品质的朋友圈:"水镜先生"司马徵、庞统、崔州平、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

诸葛亮能在谋士如云的三国,脱颖而出,均与他的朋友圈有关,司马徵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引,徐庶力荐为始,崔州平、石广元的盘敲侧击。先期吊足了刘备的胃口,才有刘皇叔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并委以重任的故事发生,才有诸葛亮的名动天下。

所以说,高品质朋友圈乃成名要素之二。

三) 善借他人口,打造高光人设

人有没有名气,自己说了不算,要从别人的口中宣扬出去,才有说服力,可要别人传,就一定要有不同于常人的谈资。

中国史上六大奇人之一的姜子牙,前半生的生活可以说是潦倒不堪,一贫如洗,为了生活姜子牙曾做过屠夫、小商贩,曾屠牛朝歌,卖食棘津,到了六七十岁才娶上老婆。

后来姜子牙听说周文王广纳贤士、他觉得这是机会,可他姜子牙想:我这年纪大,名气小,见不见的到文王,还真不好说,可如何让文王知道他呢?

就有了: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如此奇人奇事自然传的快了,最终故事传到了文王的耳中,他就亲自来看姜太公,姜子牙才有机会展现他奇才雄略,让文王尊其为师,姜子牙从此名传天下。

所以说,善借他人口,打造高光人设乃成名要素之三。

所谓古之成名者,世人皆观其风光之时。

却不知,苏秦亦曾锥刺股,诸葛亦有苦寒窗,太公垂钓渭水日,已是人生古稀时。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点赞2、绵阳市 网友:晨光。

咱们今天有网络,如果某个人做的某件事,能够踩中某个敏感点,很可能就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而这个人也可能因此“一夜暴红”。

但是古代没有网络。不但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通讯很不发达。不但通讯不发达,交通也不发达。很多人,就是出个县城都很困难。或许一辈子,他都没有出过县城一次。一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就是去县城走了一次,这件事都会一直成为他津津乐道的话题,让他回味一生。

可是,古代虽然很封闭,但是还是有不少所谓的“网红”,他会迅速地就天下有名。比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话,就说明了,在古代确实有非常多的人,他们的名气能够迅速地传遍天下。

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当下网络发达,但是现代人想出名,费尽心机都办不到,而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却很容易就出名了。

那么,古人究竟是依靠哪些手段出名的呢?

(古代官方布告)

其一,官方的布告。

“布告”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就是把内容写在一块布上,然后四处张贴。

这种情况,在古代极为普遍。而这种方式,也很容易让老百姓采信。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官微”。很多生活在偏僻地方的老百姓,大约也就是通过这些布告,获知朝廷的信息。

官方发布的布告中,可能是一些高中状元的人。但更多的是一些通缉犯,或者是一些罪大恶极要处决的人。这种方式,在近现代还依然存在。某个人要被处决的时候,都会把他的事迹写在布告上,在他的名字上画一个大红叉。

(苏东坡雕像)

其二,知识分子的讲述。

古代读书人不是很多。一般的老百姓,对读书人的话,都会很相信。而读书人,实际上就相当于是那时候的媒体记者,他们就担负着传播信息的作用。

比如苏东坡当时写诗很出名,而且他的诗名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那时候,只要他写了一首诗,立刻天下人就知道了。比如他在岭南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有他写的“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样的诗句,立刻就被读书人到处传抄,以至于京城的章惇也知道了。

章惇当时心里就想,到了岭南这样的瘴疠地了,你竟然还过得这样逍遥快活,那怎么行!于是,章惇把苏东坡往更加遥远的海南贬谪而去。

除了这样的诗文,被知识分子到处传抄以外,一些让一般知识分子兴奋和羡慕的事情,比如某个读书人高中进士,肯定会在知识分子中疯狂传播。前面我们说到的“一举成名天下知”,显然就是羡慕嫉妒的读书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其三,娱乐场所的传唱。

古代最正宗的文学是诗歌。但实际上,诗歌首先是从音乐中来的,中间一段时间脱离了音乐,但最后还是归到音乐之中。

《诗经》中的诗歌,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歌词。后来在唐朝的时候,诗歌独立出来,写诗成为读书人最重要表达方式。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词出现。元代的时候,曲出现。这样,诗歌又回到了音乐。

实际上,回到音乐,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如果只是诗歌,可能只是在有限的知识分子之间交流,很难走进普通老百姓中。普通老百姓很难知道这个诗人。白居易倡导过“新乐府运动”,实际上就是要让诗歌进入普通老百姓中,当然也是为了让诗人在普通老百姓中更有名。但毕竟成效不是很大。而诗歌与音乐结合,通过古代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传唱,因此,诗歌传唱的就更广,诗人的名声就更大。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

其四,茶余饭后的演绎。

古代的人,要想更出名,其事迹,必须要成为演义传说,才能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国人物为什么家喻户晓?就是因为三国人物进入了演义故事之中,这种故事在茶余饭后被多方讲述,各种演绎,因而他们才非常出名。

也许在这种演绎中,很多人物,已经与历史上本来的面目不一样。比如杨家将的故事,后世的讲述,早就偏离了最初的情形。但是,正是这种变形,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得更广,杨家将才更出名。如果是讲真三国,讲真杨家将,估计可能他们的故事,早就没人听了。他们的知名度,也没有那么大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由于古代通讯不发达,“媒体人”不多。因此,不可能让很多人出名。但是一旦某个人出名了,其传播范围,也是远远高过当下人的。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

点赞3、钟祥市 网友:你还在笑

古代确实没有汽车火车,没有报纸网络,更没有电台广播,热搜头条,智能手机这种神器,放在古代可能比和氏璧引起更大的追捧,但是就是在这样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很多牛人仍然能够名传千古。古代牛人能够名扬天下,也都各自有独门秘籍。既然信息传播方式不发达,那么怎样才能让信息传播最快呢?古人一般都是通过文字记载,或者写入史书,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或者写入小说《三国演义》等等,或者作出一些伟大的或者违背常理的事,引起社会的广大舆论,口口相传。我们要明白一点,由于古代信息传递的速度特别慢,我们看新闻讲求时效性,古人可能一件事发生后,很久才会被广为人知。并不是当时发生就当时知道的。下面我说一些古人出名的小技巧。

  1. 玩归隐法

这个方法最诸葛亮玩的6,就是先包装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先把美名传播出去,当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对于刘备的盛情邀请,果断拒绝,这就令人更加敬佩,确实不求闻达于诸侯,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勉强出山。诸葛亮很可能内心就想让刘备懂得越想得到,才倍加珍惜。而且刘备三顾茅庐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名声,也让刘备落了个礼贤下士的美名,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玩归隐的人就是陶渊明,他确实“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愤而守拙归田园,但又爱写诗,如果他真归隐,就该在家好好务农,可见他还是经常向社会上发表诗作,这种方法不仅圈了很多向往田园生活的文人一波粉丝,也传播了自己的美名。看我活的多潇洒,带月荷锄归。


2、毛遂自荐法

毛遂本来是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作为平原君门下三千门客的一员,名不见经传的毛遂主动向平原君推荐自己,出使楚国借兵,最终名震天下。这种出名方法有很大的危险性,但是所谓艺高人胆大,正是毛遂对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自信,说服了楚王出兵。让全天下人佩服他。要知道中国人自古讲究谦虚,很多时候卖弄才华,会被文人雅士耻笑,但是只要有一颗成名的心,孤注一掷也许会流芳百世。

3、自己炒作法

别说现在的媒体会玩炒作,古代会玩炒作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连司马迁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两兄弟就是陈胜吴广,两人本是误了期限的亡命徒,要身份没身份,但是逼得没办法只好绝地求生,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两人完美的炒作自己,先是在鱼肚子里藏字条,“陈胜王”,古代人讲究迷信,对两人的炒作深信不疑,大秦帝国的铜墙铁壁就这样被两个泥腿子给捅了个大窟窿。

4、自残式出名法

这种出名大多鉴于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毕竟古代科举考试那是一般人能中的吗?不是茅房屙屎脸朝外的汉子,都不敢想出这种出名方法,悬梁刺股、凿壁取光,金榜题名,反正身在市井无人识,一朝提名天下知。只要对自己下手足够狠,就不怕不出名。

5、借名出名法

这个要说到唐朝大诗人李白了,李白在当时算是顶级明星了,当然追捧的有一大帮粉丝,然后有个狂热粉汪伦,对李白佩服的五体投地,便请他到庄园饮酒,李白嗜酒如命,欣然赴约,汪伦见到偶像自然是盛情款待,李白吃饱喝足之后,在桃花潭边,看着这位朴实的粉丝,写出了那首小学课本人人必背的《赠汪伦》,可能汪伦至死也不知道千年后,自己会被数万万小学生朗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还有《将敬酒》中的曾夫子、丹丘生。反正傍着顶级明星,人家随便写进诗里,自己就名传千古了。

点赞4、莆田市 网友:落雨殇

首先很明确的一点,在古代出个县城都很难,这显然是一个虚假的伪命题。在古代虽然交通不便,如果要远行的话确实很不容易。但出个县城显然并不是什么难事。早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那些有想法有梦想的人就是四处周游希望搏一个出路。孔子这咱就不说了,就比如战国时期的荆轲,他不也是一个穷屌丝嘛。他还不照样四处周游嘛。再说刘邦,他一个在家都靠混饭吃的人,他不也离开家乡出门闯江湖去了嘛。由此可见古代事实上出行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家庭不便利,赶路太过于大费周章而已。

再说下面一个问题。古代那些大才究竟是怎么名传天下的。毕竟古代可没有互联网,不可能会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事情发生。因此古人想要了解到一些信息,必须要面对面交流或者写信靠人工传播。事实上,古代大才每个人都有自己扬名的方式方法。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按理说诸葛亮一个隐居生活的不名一文的文人。他怎么会在荆襄之地有那么大的名气呢。首先就是诸葛亮懂的营销。一方面他借助司马徽的名头帮自己扬名,司马徽可是颍川的大文豪,他的朋友圈也自然都是士林中声望极高的大人物。有了司马徽的宣传,诸葛亮的名声在士林中自然传播的极为迅速。而当时整个舆论导向都是在这些大文豪的影响下,所以诸葛亮想扬名就必须要借助他们的影响力。这叫做借鸡下蛋。

此外,除了借助别人的名气给自己扬名之外,诸葛亮自己也得给自己做宣传。当初没有出仕的诸葛亮,他就是一个在隆中乡下耕作的农夫。但诸葛亮喜欢一边农作一边高声歌唱“梁甫吟”。这首梁甫吟可不是诸葛亮为了打发时间瞎乱唱的。这首诸葛亮创作的梁父吟实际上就是一首送葬歌。但从这首歌中诸葛亮也表现出了自己见识远大,立身崇高的精神。普通人听到这种歌可能会感觉很有意思。但真正懂行的就会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多么具有崇高理想又有抱负的青年。

根据《魏略》记载,除了唱送葬歌之外,诸葛亮每天清晨和夜晚,都会满脸苦闷的坐在草庐前随着旷野发出阵阵长啸。诸葛亮的此种做法也自然引起了别人的关注。老百姓自然不懂其中的道理,他们只会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怪人。但明白的人就知道,诸葛亮的长啸是带有满腔才华无处施展的苦闷。长啸乃是后来魏晋士人借以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可见诸葛亮是引起这种潮流的先行者。说白了,诸葛亮的做法有点姜太公钓鱼的意思。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奇人,一个怪人,让周围的人把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以此来引起当权者的关注。

先要一步到位名传天下,这是不可能的。古代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是慢慢开始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名望。想要一步到位名传天下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刺秦王的荆轲,他的一刺确实让他名传天下,但也因此付出了他的生命。当然了也有聪明人。就比如曹操,本身曹操在汉灵帝时期在朝廷上就很有名了。但除了朝廷,在其他地方曹操的声名确实并没有多么显赫。曹操为了给自己扬名用了很绝的一招。那就是在董卓乱汉后率先号召天下起兵讨董。因此曹操之名便传天下。所以说不管是诸葛亮式的扬名,还是曹操式的扬名。说白了,都需要宣传。这才是根本。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点赞5、唐山市 网友:凤舞九州

要么能文,文传天下!要么能武,打出天地[呲牙][呲牙][呲牙]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