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中孔雀吞如来被尊为佛母,为何蟒蛇精吞了孙悟空反被一棍打死呢?
孔雀吞如来,被尊为佛母,乍一看无法理解,结合原著,就发现原来如此!
原著77回,如来佛祖亲口说道:
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如来佛祖这番话可以当三层来讲。
第一层,孔雀是恶,如来佛祖降伏孔雀是善。
如来佛祖在大雪山修行,孔雀也在大雪山出生,两人本无冤仇。可是,孔雀很恶,一出生就要吃人,并且是把四十五里路内所有生灵一口吞吃。
由此,孔雀与如来结了仇。佛经中的释迦牟尼是讲究恕道,讲究舍身饲虎的,可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大不相同,他可是睚眦必报的。如来佛祖被吸后,立刻要杀孔雀脱身。因为从便门而出会污了真身——其实是会污了名头——于是破开孔雀脊背跳了出来。
此时,孔雀已经受了重伤,几无反抗之力。
第二层,孔雀很强,有资格与如来佛祖大战。
孔雀很强,比孙悟空强大太多。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斗法时,如来佛祖只是戏耍。可是,孔雀一出手,竟打了如来佛祖一个措手不及,第一个照面竟差点把如来直接干趴下。
即便后来孔雀被破开脊背,她也没死,由此可见,孔雀好强!
第三层,不杀孔雀,认孔雀为母,都不是如来的意思。
原著中,如来佛祖说得明白,他将孔雀压上灵山,并非要宽恕孔雀,而是要告诉世人,告诉某些佛,孔雀谋害我已经失败,孔雀已经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如来佛祖是要杀死孔雀,当着某些人的面杀死孔雀,可是,如来佛祖最终没有杀成,因为有些人阻止了如来佛祖。
西方佛门不是如来最大吗?不是的!书中提到,如来佛祖与孔雀结怨,是什么时候?还在如来佛祖早年刚刚在大雪山修成丈六金身时。
也就是说,当时的如来佛祖只是刚刚成佛,更不是佛祖。那时的西方佛门的佛祖是谁呢?自然是过去佛祖燃灯古佛!
因此,被“诸佛”劝解,认孔雀为佛母,都不是如来佛祖的意思,而是燃灯古佛等老领导的意思。
当然,如来佛祖如此做,不单单是为了顾全老领导的颜面,也可以向世人宣告:我如来是不念旧恶的,我如来是心胸宽大的;仇人如孔雀尚能被原谅,况且是其他人?
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如来佛祖经历孔雀偷袭一事,不但武力得到诸佛认可,并且德行也被众生敬仰,后来,他登上佛祖大位,也算是顺理成章了。
至于孙悟空也钻了蟒蛇精肚子,为何将蟒蛇精一棒打死,原因很简单,因为蟒蛇精实在太弱!若非孙悟空怀疑蟒蛇精另有后台,根本不会和蟒蛇精缠斗许久。孙悟空最终确认蟒蛇精只是野妖,一铁棒就将蟒蛇精打死了。
孙悟空越到取经后期越聪明,所谓八十一难皆是局,降妖伏魔一场戏。越是厉害的妖怪,越是背景深厚,越是不能打。放在现世中,小流氓可以灭杀,那些来自省城、京城的太子党可不能轻易得罪!
喜欢西游,喜欢本文的朋友就关注下老叶吧,非常感谢!
《西游记》中的孔雀和蟒蛇精,一个在雪山吞下了如来,不但没有丢掉性命,反而被封为“佛母孔雀明王”,而另一个吞下了孙悟空,却被一棍子打了个魂飞魄散。这里面的区别,仔细琢磨琢磨还挺有意思的。不才前来分析分析,各位看官看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孔雀与如来
先说说《西游记》中的原话。在原著第七十七回中,唐僧师徒路过狮驼岭,结果唐僧被狮王、象王和大鹏三个妖怪抓去了。孙悟空用尽浑身解数不能救唐僧,自己还被抓了去,放在蒸笼里又蒸又煮。幸而被他逃了,跑到如来那里求援。
如来听闻了他们师徒的遭遇,就让人去请了普贤和文殊去降服前两个妖怪。而第三个妖怪“大鹏”,他就得亲自去了。
孙悟空因此还讥讽如来:“莫非与那妖怪有亲?”
如来这才实话道出,这段话中不仅说出了大鹏和如来的关系,也顺便把孔雀和如来的关系给交代清楚了。
原文如下:
细读如来这段话,可以知道以下几点内容:
1.修成金身的如来,有点“怕脏”
在敦煌莫高窟有一副壁画,是关于释迦牟尼前世的事情,叫做《以身饲虎》。讲的是为了不让饿虎吃掉小老虎,小王子宁愿以身饲虎的故事。
舍身成仁,普度众生,正是这幅画所蕴含的佛教意义。
既然前世都能以身饲虎,那么已经修成金身的如来当然也可以舍身喂孔雀。最开始并非想伤孔雀的性命,但因为“金身怕脏”,所以就给孔雀开了个大开背。
正如过去讲究进寺庙拜佛需要提前沐浴更衣,女子“特殊时期”还不能礼佛烧香。其实都是为了怕“污”了神佛。
肉身的小王子不怕死,金身的如来佛却怕脏。细想起来,在这点上如来也并非完全没有私心。为了得来不易的金身,只能委屈空缺了。
2.孔雀绝非善类
别看《西游记》上的孔雀公主婀娜多姿,温柔多情。
实际上恐怕这位“佛母”并非善类。
这一点如来一开始就说:“孔雀出世之时最恶。”佛家讲究普度众生,但对付邪魔外道也从来绝不手软。这一点来看,如来当初打算要了孔雀的性命,一来因为孔雀吞了自己,二来也算是为天下苍生除害。
所以这里的孔雀,并非是什么“好鸟”。
3.恶孔雀,却是如来惹不起的狠角色
孔雀虽然不是什么“好鸟”,但如来却惹不起。
因为如来也说“混沌初开,万物皆生......飞禽以凤凰为之长......凤凰得交合之气,生孔雀大鹏......"。
首先,孔雀的母亲(论辈分,如来得叫姥姥)凤凰乃是混沌出开时就有了,比如来的年纪可要大得多。而如来捕杀孔雀,是因为“诸佛劝解”。这里的“诸佛”,肯定不是如来后面的那些,而是上古诸佛。
上古有七佛,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来佛祖。而在他之前,还有六位古佛。
估计那“诸佛”应该讲的是这六位。
跟释迦牟尼相比,这六位的年纪也是不言而喻的大。或许正因为年岁大,他们和凤凰之间怕是早就相识,恐怕互相之间还有不少“不解之缘”。
就如同《西游记》里各种颇具来头的妖精,就算孙悟空打得过,也“碰不得”。毕竟要给人家主人面子的。不杀孔雀,恐怕也是看了上古诸佛和凤凰的面子。
4.有可能如来也经历了一场“试炼”
佛家是来喜欢“试炼”,如来佛祖九九八十一难练就唐僧金身,不也正是“试禅心之举”吗?
这样推算,这孔雀吞下如来佛祖或许并不是无意之举。而是上古诸佛为了试验这位新来的继任者是不是真的可以成佛,故意设下的障碍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孔雀自然是死不了了。恐怕上古诸佛就算磨破了嘴皮,也要把孔雀给保下来。毕竟人家是来帮忙的,佛祖总不能干卸磨杀驴这种事儿吧?
于是就如《西游记》中诸多从天界下来“惹是生非”的妖精,完事了就被主人接回去,恐怕连一顿打都没有,回去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接风洗尘。毕竟人家是“奉旨捣乱”的。
这不,孔雀吞了如来,虽然被“开了背”,但也直接青云直上镀了金,成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就连自己的兄弟也成了如来的“亲娘舅”。
以上就是为啥吞了如来的孔雀,不但没有被杀死还得了封号的原因。总结来说就是人家后台硬,如来动不了孔雀。
被打死的蟒蛇精
《西游记》中七绝山有一只红磷大蟒,天天看吃人畜不吐骨头的事儿。不过她修行不够,白天法力就会变弱。
就这么一位遇上了手抡金箍棒的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把孙悟空给吞了。
孙悟空不如如来佛,即使后来成了佛也是“斗战胜佛”,专业是打架。所以不要指望他对妖精有什么善心。《西游记》里但凡没后台的妖精,哪一个不是被他一棒子打死了?有的还被打死好几回(白骨精)。
而那红磷大蟒不过是妖精中比较卑微的,不光害人性命,也没有强硬后台。如果这样还不打死,难道留着过年吗?
西游中的如来还是很讲“人情”的
《西游记》毕竟是前人写下的神魔小说,还是给凡人读的。
如果真的把佛写的佛性十足,估计我们凡人就读起来味同嚼蜡了。
如来不杀来头巨猛的孔雀,就如同派自己的二弟子金蝉子去担任取经大任,得了个名垂青史的名声。
想那唐僧,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分不清好人坏人,分不清妖怪神仙。就这样还是成了取经僧的首选。
但西行之路并不简单,为了“配合”这一选择,只能给他配几个能干的徒弟,于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成了这个其中一员,就连骑个马都选“龙马”。
如果《西游》里的如来不“放水”,恐怕肉眼凡胎的唐僧就是像猫一样有九条性命,也难走出大唐边境吧?
你也不看看人家孔雀它妈是谁!
狮驼岭三妖抓住唐僧后,孙悟空一番争斗也没救了,最后还是去寻得如来求救,原著里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
这段话也就点开了孔雀的来头,人家是凤凰生的,凤凰是飞禽之长。也是四灵之一,人家玩儿的时候如来还是细胞呢。他也不敢弄死孔雀,只能认个干妈,还能拉拢凤凰这个大佬。
再看那蟒精,它算个溜啊。山沟沟里一条长虫而已,孙悟空能尿它才怪。再说了,如来是被孔雀吃进去的。属于被动。孙悟空纯属于故意的,取经路上孙悟空进过的肚子多了。铁扇公主、狮子精,那么些人!你当孙悟空是吕布啊,漫天遍野的认干爹干妈!!!
如来佛祖被孔雀吞了,并且带着如来佛祖上了灵山,如来佛祖不想被拉出来,就劈开孔雀的脊背,钻了出来,想杀死孔雀的时候被人众佛劝阻,大意就是这孔雀是凤凰的孩子,四灵之一,靠山贼硬,咱们佛家慈悲为怀,你就当它是你妈把你生在灵山就好了,还能拉点盟友,弄点打手,反正现在佛教还不猛,你想当佛祖就得考虑清楚了,自己受点气认个妈,远比砍死它要划算的多,佛祖想想也对,就认了!
在我看来,整个佛教神仙里,除了地藏王菩萨是真正的硬骨头,其他的都也就那么回事,怂的怂,双标的双标。
猴子被蟒蛇精吞了,那是找死,本来猴子就是泼猴,天生天养,谁敢当它爹妈。
再者说来,猴子钻别人独自不是一回两回了,猴子不在乎,他钻人肚子就是为了害人,吃进去好吃,想消化就难了,这是斗争,钻一个认一个那得多少妖魔鬼怪都成猴子的亲戚了。
最根本原因是孙悟空不怕,没有负担,实际上取经的时候猴子已经不够洒脱了,要是占山为王那会,不仅仅打死,打死还得吃掉呢!
总体来说,如来是势力领袖,做事要三思后行,要以大局为重,猴子是孤胆英雄,一切随心为好,孔雀是凤凰之女,后背宽着呢,蟒蛇精是无名野妖,你不死谁死!
这就是集团首脑和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区别,高级经理人看的是眼前的利益,丁是丁卯是卯,解决问题不看长远只顾当下,而集团首脑就明白如何从大局去看问题,只要有好处,千金买马骨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说孙悟空还是太嫩了,佛祖虽然也很窝火,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好处还是蛮多的。
佛教有云:贪、嗔、痴、慢、疑。谓之:五毒心。
贪欲、怒气、愚昧、傲慢、怀疑。这五种心态会侵蚀人的心灵!
佛教讲究化解一切,那么身为佛祖的如来首先会把自身的怒气消弥于无形。孔雀是骄傲的代名词,也就是傲慢。出身名门的孔雀更是自出世以来就带着傲气与戾气,神也好佛也好当然不放在眼里,吞了也就吞了,毫不客气。
佛祖的修行当然要高出孔雀好几个等级,佛门公案里有:佛祖割肉饲鹰;地藏王菩萨誓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祖破体而出后又封孔雀为大明王菩萨也就不难理解,这本身也是化解孔雀心中戾气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况且也可以为世人作个典范,为世人树立榜样!
孙悟空是打死蟒蛇精,一是因为当时他们在执行取经任务,打妖除怪讲究个除恶务尽;二是因为当时悟空的修行还没高到可以感化蛇妖的水平,不如用个快刀斩乱麻的手段,以防以后再作恶。
这时的孙悟空还处于做事的阶段,修行要靠做很多事,经历很多事,才能有所悟,才能有质的上升。每个阶段的修行不同,做事方式也不同。这也就是看起来好像的相似的情况,但却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