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菜贱伤农”、“果贱伤农”和“粮贱伤农”的问题?
“菜贱伤农”、“果贱伤农”和“粮贱伤农”的问题在一些农村确实发生过。在我们三峡地区,比较突出的是发生过“果贱伤农”和“茶贱伤农”的事件。
柑橘节
那还是在九十年代末,由于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根据专家指点和市场需求,将耕地全部种上了柑橘和茶叶。如果遇到柑橘的大年(意思是柑橘产量特别高的那一年),没有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农民的很多柑橘还没有摘下来,就烂在了树上,这一年严重挫伤了农种植柑橘的积极性。政府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举办柑橘节、奖励柑橘销售、鼓励柑橘打腊保鲜、调整柑橘熟期结构等多种措施,解决了农民的卖柑难。
茶叶节
茶叶也是一样,遇到了销售难,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茶叶背到乡政府。出现这些伤农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不够,销售渠道不畅,农民对市场估计不足等原因。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重视农产品销售,特别是在茶叶和柑橘这两个重要农产品上,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解决了销售难问题。很多农民都把茶叶和柑橘通过互联网卖出去了,足不出户就把农产品变成了票子。
物以稀为贵,这是自然之理。菜贱、果贱,粮贱都会伤农。搞种植种养都要有预见,不要一窝蜂的跟人后,见人种什么赚钱就跟人做什么,物过盛必不值钱。菜多而贱,果多而贱,粮多也贱,贱了就必伤到种植的农民,会亏本。所以种植什么,不是靠勤劳就可以了的,重要的要有智慧,有技能,有谋略,有预见,有营销手段,不会随大流,要会另辟蹊径,要防止贱的产生。要懂得市场规律。
谷贱伤农,物贵伤民,这是矛盾的,如何调和好,需要智慧。谷贱价低,自然伤农,物贵价高,自然伤氏。种的希望价高卖得有赚;买的希望价低,同等钱买得更多物。市场价格规律总是波浪式的,不会是平帆风顺的。种植的智慧与预见很重要,不然勤会徒劳而伤的。
大葱卖14元一斤的时候,有说过菜贵伤民吗?当枇杷卖到30元一斤的时候有人说过果贵伤民吗?国内粮价为世界最高粮价,哪来粮贱伤农之说,想颠倒黑白,为白食开路就是在耍流氓!
原创,个人认为:
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粮贱伤农的问题,并不是贵贱那么简单的伤农问题。
菜贱伤农:菜贱,收购菜农的菜价格贱,并不代表菜的价格卖的贱,有可能菜农的几毛钱一斤的贱菜价,在城里没几块钱您就别想吃一口!为什么?因为中间环节盘根错节错综复杂,里面有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不泛有垄断的影子。层层剥皮,燕过拨毛。所以到了城里人餐桌上,真正的终极消费者口里,由菜农的几毛钱一斤变成了几块钱一斤了。
果贱伤农:问题类似于菜贱伤农。
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最大!人可以几天没钱,也不会要小命。但是,人几天不吃饭不进食,真有可能会要小命!
粮食: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和平与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关乎国家人民的生命安全!
粮贱伤农: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因为粮食价格上涨与下跌,始终是有政府管控的。不是说您想涨就涨得了的,也不是你想跌就不让你跌的!
总而言之:菜贱果贱粮贱会伤农,即使菜贵果贵粮贵,照样会伤农。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因为生产物资,生产成本,人力物力等所需生产资料都在不断上涨。
粮食:而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又费时费力的粮食,几十年来涨价的速度并不大,也就上涨了几毛钱。辛苦几个月种植收获的小麦水稻,一斤小麦水稻的价格,还没有所谓的山泉水,矿泉水,凉白开水的价格高。这一怪异的现象不附合市场规律,时代发展,振兴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
打个比方:农民辛辛苦苦几个月产的粮食一块多一斤,与加工几分钟,然后消毒包装成品的凉白开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二块甚至三块钱左右一瓶一市斤。假如粮食涨到加工水二元一市斤的话,有可能加工水涨价会涨到三至四元钱一瓶!为什么?因为水涨船高,因为忠诚老实的老黄牛,永远也跑不过食肉动物的!
人世间:羊永远也跑不过狼,羊跑过狼的话,有可能狼就会被饿死!
人世间:人永远也撵不上兔子,人如果能撵上兔子的话,有可能兔子早就死光光了。这就是人生哲理,人生法则,丛林法则!
“菜贱伤农”、“果贱伤农”和“粮贱伤农”的事情每年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都有发生。比如前年西安市临潼区交口镇就有村民把芹菜翻耕毁弃。 村民说“由于芹菜销售价格由一个月前的每公斤0.8元左右骤降到目前的0.16元左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陕西延安市洛川县有的果农把苹果倒到路边。村民说“苹果价钱太低,不卖钱,辛辛苦苦一年却连成本都卖不回来,尤其到取袋套袋还有卖果的时候,人工费用高到离谱”。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民认为“种粮不如打工、种粮不如种树”等等。
造成“菜贱伤农”、“果贱伤农”和“粮贱伤农”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生产成本趋高和价格走低的双重挤压,菜农、果农、粮农增收空间收窄。比如肥料、农药、种子、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持续连年增加,相当于生产成本提高了。但是市场销路又得不到保证。比如苹果,农民大概算了一笔账,每斤卖到2元/每斤,才能保住成本。基本费用包括疏花疏果和套袋采摘的人工费用、化肥农药的费用。收益空间就很小了。一方面是农民销售价格与市场销售价格差距大。经销商收购价是2.5元/每斤,在市场上销售4-5/每斤,经销商利润大,农户利润小。三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不稳定。去年苹果价格高,明年苹果价格可能低,农民生产和市场行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受益得不到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一是国家要加大粮食种植补贴,提高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大果农与经销商的合同协议进程,保证果农收益稳定有保障。三是减少销售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大菜农与市场信息衔接,保证菜农有计划种植。(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聆听高见)
农民之痒,商业之痛,盖高楼买不起房,种良田稻贱心里苦,果丰盛而无市场,二道犯子挣钱忙。贱与不贱,自有公论。无良商家农户可曾记得你们丧心病狂,越打农药,超力施肥,无色无味极鲜的菜果粮油害人害己,自己种菜自不吃,三聚氰胺,贾全泡根光鲜亮丽烂心里苦之祸。~~~是确实存在谷贱,果贱,菜贱Y农之事。市场经济基础决定了米面粮油的操作价值,俄乌战争更加推动了市场营销混沌,那种稻花香里看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自然景观何时何地重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道理很简单,菜贱伤农,主要农民种的是季节菜,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所以你要卖就没有价钱了。人家大棚种的是反季菜,你没有价格自然就高,加上大棚蔬菜卖相好没有虫眼,其实吃起来根本没有露天种的菜好吃。再说水果,现在不跟过去水果很少,我记得七八十年代柑橘都很难吃到,还要到几十里路柑橘园去买,不但花费一天工,而橘子价格还很高,过去没有钱就用稻谷换。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啊!现在农民种水果根本卖不出去,特别是桃子和橘子,因为天气热容易烂掉。加上市场上卖水果太多,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农村集市水果摊一条街就有五六家,农民自己种的水果也没有摊上水果卖相好,再说没有技术水果不光滑虫眼也多,所以果贱伤农也很正常。粮贱伤农就更不用说了,不说大家也应该理解,主要种粮化肥种子贵,还有机器费用也很高。就是粮价再高也高不过化肥,还有各种农用物资都接着涨,农民想要在地里赚钱比登天还难,除非你种金子还要你一家有,否则多了同样不赚钱。如果种地赚钱的话也不会去打工哦!谷贱伤农巳是不争的事实,希望引起国家重视。再过几年这些老人种不动了以后粮食就是问题啊!以上我说的都是实话,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
农民失去了供销社的商品流通渠道,还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