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淮南王刘安出身高于刘彻吗?为什么?

提问时间:2023-09-04 13:40关键词:身高,刘彻,淮南

淮南王刘安出身高于刘彻吗?为什么?

点赞1、张家界市 网友:该成熟了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时期比较有名的一位刘姓王,他发明了我们现在吃的豆腐。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刘邦的小儿子刘长。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他的历史功绩至今被国人颂扬。

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他的爷爷是汉文帝刘恒,而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

这样看起来,淮南王刘安与汉景帝是同辈份的,比汉武帝刘彻高出一辈来。要论出身,淮南王刘安的父亲刘长,是刘邦与赵姬所生,赵姬自杀于监狱,刘长被吕后养大。汉武帝刘彻的爷爷刘恒是刘邦与薄姬所生。

所以淮南王刘安只是辈分上比刘彻高,出身都是庶出。

点赞2、鹰潭市 网友:小矬子

刘安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刘长因为谋反罪被文帝发配到边疆,在发配的路上,绝食而死于木槛车中。

武帝刘彻是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应该是刘邦的曾孙子,刘安应该叫汉武大帝刘彻为:“贤侄”,所以他的心中想都没有想过自己会立为太子。

太子之位是皇长子刘荣的,根本轮不到老十刘彻的份。如果社会就这样“静好”,一切都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刘荣的母亲叫栗姬,青春红颜甜白美,很受景帝宠爱,栗美女的肚子很争气,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汉景帝也很高兴自己的争气,看来宫中久悬的皇后之位非栗姬莫属了。

女人的容颜犹如开春后的樱花,一阵眩目的璀璨后,纷纷扬扬的花瓣已经宣告花季的结束。即使你遍寻宫廷秘方保持青春驻颜,景帝却已经兴味索然,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往后,只能是“梦中来相会”。



由于景帝刘启的亲姐姐刘嫖为了自己得到好处,专门的弟弟皇帝进献美女,以前受到景帝专宠的栗姬性格十分暴燥,而且是个“醋海生波”的强势女人,早就把刘嫖这个大姑子恨得咬牙切齿。

弱智的栗姬在景帝生病对她的身后事托付,她都听不进去,史载,栗姬“不肯应,言不逊”。

景帝于是废了刘荣太子之位,贬为临江王;栗姬打入冷宫。忧郁而死。二年后,狱中的刘荣申诉无果,悬樑上吊死了。

景帝最后接受袁盎的举荐,王娡所生的刘彘做太子。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故,刘彻(就是刘彘)即位,是为武帝,母亲王娡为皇太后。武帝时仅十六岁。


刘安这个刘邦的庶孙子,决定为死在槛车中的父亲淮南王刘长报仇,

刘安的异动引起了朝臣注意,认定了刘安决定造反后,决定动手法办,虽然武帝仅以削去刘安两个封县为惩罚。

刘安被仇恨烧红了眼,立即起兵造反,而军师就是伍子胥后人武被。

但是,刘安的儿子刘建大义灭亲,把刘安造反的事情实名举报长安。


刘安在绝望中自杀,全家灭族。

点赞3、慈溪市 网友:北沐城歌

一,刘安比刘彻高一辈。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因此,刘安比刘彻出身更近于刘邦,出身比刘彻更高一辈。

刘恒与刘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恒为代王,刘长为淮南王。

刘安是刘长的儿子,刘启是刘恒的儿子。

刘彻是刘启的儿子。因此刘安是刘彻的亲堂叔叔。

二,淮南王刘安是刘长的儿子

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幺儿。刘长的母亲是个刚烈的女人。她本来是赵王张敖的美人,也叫赵姬。汉高祖刘邦到边境平定陈希之乱,回军驻扎在赵国。女婿张敖怕老丈人晚上没有个暖被窝的,就把赵姬送给老丈人刘邦。一夜情之后,赵姬怀上了刘邦的孩子。次年赵国“柏人事件”爆发,刘邦逮捕赵王左右到长安问罪。赵姬名义上是赵王后宫女人,所以也被抓,这时赵姬快要生孩子了,实在走不了远路,就托弟弟向皇帝皇后说情。刘邦因为女婿要反自己,怒气冲冲不理会,吕后也因为刘邦在外面乱搞才出了这些无耻之事,也不理睬。这个弟弟回去给姐姐赵姬一说,赵姬怒不可遏,生下孩子后,脱下衣服把孩子包裹起来交给官吏,回门关上就自杀了。官吏们看事情闹大了,马上抱了孩子上朝廷交给皇帝。刘邦一看,心头后悔不已。皇帝命令皇后把孩子养起来。吕后不得已而为之,又当“保姆”了,刘长一直跟着吕后长大。鲸布造反平定后,汉高祖刘邦封刘长为淮南王,这是第一个刘姓淮南王。

刘长有三个儿子,刘安是长子。

三,汉高祖的四儿子刘恒被封代王

刘恒的母亲是薄夫人。她本来是魏豹的美人。彭城大战后,魏豹拒绝继续同刘邦玩。刘邦恼怒魏豹不听招呼,派韩信打败了魏国,魏王魏豹被俘虏,魏王的后宫被刘邦收了当做自己的后宫。薄姬也被安置在王宫中上班,做纺织丝绸工作。刘邦喜欢了她一夜,薄姬就怀孕了,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排行第四,他就是四公子刘恒。

刘邦的二哥是个扶贫重点户。刘邦让他去守代国发家致富,刘仲就去了。匈奴一打到城门口,二哥刘仲就逃回了首都。气得刘邦牙齿痛。刘邦没奈何,让年龄很小的刘恒当了代王。薄夫人与儿子一起去北方不毛之地替国家守北大门,实在是悲壮。

汉朝大臣诛灭吕氏后,认为刘恒是皇帝最合适的继承人,所以把代王接回来当上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汉文帝。

三,淮南王刘长不遵守纪律,祸及子孙

汉文帝当代王时,有不到十个儿子,死得只剩下窦姬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王太子刘启,一个是梁王刘武。他们兄弟两个的母亲就是窦王后,后来赫赫有名的窦太后。

汉文帝时期,淮南王不遵守王法,经常犯错误,刘长居然在天子脚下把辟阳侯审食其杀了。朝廷内外对刘长侧目而视。

但是,汉文帝次次宽恕了弟弟淮南王 。淮南王的胆子越来越大,不服从朝廷和哥哥的安排了。这样就闹出事情来了。

朝廷大臣要求追究刘长的责任。汉文帝拦下了。过了两年淮南王与柴武太子准备造反,事情泄露后,皇帝也保不了他。被判定流放到蜀地深刻反省自己的罪行。刘长在流放的路上突然明白了他的处境,所以,决心不吃不喝,几天后饿死在囚车上。

汉文帝觉得对不起小弟弟刘长,就把淮南国分成三份,并让刘长的长子刘安继承了淮南王的爵位。刘安就是汉朝的第二任淮南王。而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已经是皇太子了。

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淮南王刘安遵纪守法,开始写书《鸿烈传》。汉景帝去世后,皇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 ,淮南王刘安内心躁动不安,与他的王太子刘迁一起密谋造反。

汉武帝刘彻与淮南王太子刘迁是同一辈的庶堂兄弟,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冷。于是发生了“淮南大案”,淮南王一家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点赞4、西安市 网友:南风入弦

说刘安出身比刘彻高,这就有点过了,不过论才气,刘安还是要略胜汉武帝一筹的,只是不知道西汉这个淮南国是不是自带”谋反“buff,一个比一个能折腾,这位刘安也是如此。

一、淮南——谋反之国?

西汉建国之初,第一位淮南王本不姓刘,而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

英布谋反倒也不能全怪他自己,毕竟眼见着同为”三大名将“的彭越、韩信都被刘邦收拾了,更可气的是彭越的尸身还被剁成肉泥分发给各诸侯国,英布为求自保也不能不搏一把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贵为”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竟然刚一照面就被刘邦的队伍打散了,最终殒命。

位置腾出来了,刘邦也不迟疑,很快就封了七子刘长为淮南王。

刘长的母亲赵姬是刘邦的女婿赵王张敖孝敬给刘邦的,结果刘邦转身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后来还害得大肚子的赵姬跟张敖一起被关押进了大牢,而刘长也就在此出生的。等刘邦看见襁褓之中的刘长时,赵姬已经忍恨自尽了,刘长自此便交由吕后抚养长大了。

正因为这层关系,在吕后掌权的那段时间,刘长日子过得也不错,后来汉文帝即位,他又作为汉文帝仅存的一位皇弟而得宠,行为愈加没有法度。不但带着人闯进辟阳侯府锤杀了审食其,还在自己封国里搞出来一套自己的法令,装得跟个皇帝似的。时日一久,他又动起了当皇帝的心思,结果自然是被人告发,汉文帝不忍杀他,只是将其发配去往蜀郡,不过刘长不甘受辱,竟在路上绝食而死了。

大汉立国短短二十余年,淮南国便已经两度国除了,后来汉文帝曾短暂地调城阳王刘喜(刘邦庶长子刘肥之子)来当过一段时间的淮南王,不过很快便又改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即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勃、庐江王刘赐,他们的地盘加在一起就是原来刘长所拥有的淮南国了。

二、淮南王刘安的出身

从辈份上来说,刘安是刘邦的孙子,而刘彻则是刘邦的曾孙,毫无疑问,刘安是高出刘彻一辈的。

不过,从出身上来说,刘安就未必有刘彻高了,刘彻好歹是皇家传承的主线,即便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这一脉传承最初都是庶子,但毕竟他们都是皇帝,皇帝的儿子终归还是比诸侯王的儿子高一档的。从母系上来讲,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其母是魏国皇族魏媪,而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则是西汉初年燕王臧荼的曾外孙女,反观刘安的祖母,即刘长的母亲赵姬,却不过是歌姬出身,这番对比更是高下立判了。

当然,抛开出身不谈,刘安这个人倒是挺厉害的。

单就他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一书就足够他在历史上留名了,何况他本人就非常有才气,一部《离骚传》更是体现了他对屈原大作的深刻理解,此外,好书鼓琴的他还是当时颇为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连我们现在餐桌上常出现的豆腐,相传也是他炼丹炼出来的结果。

假如不是因为谋反而死的话,刘安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会更高一些。

三、文学家刘安为什么会谋反呢?

这个事儿根源自然还是当初的刘长之死,刘安虽然受封为淮南王,但实际上却一直没有对皇帝的感恩之心。

“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刘安就想去跟着凑凑热闹,结果他的国相发觉不妥,从他手里骗走了兵权,才没让“七国之乱”演变成“八国之乱”。不过,刘安倒是一直没死心,反而偷偷地准备兵器和攻城器械,广泛收罗游士奇才以为己用,甚至还妄图通过太尉田蚡来助其争夺帝位,当然,那时候汉武帝刘彻还一直没有子嗣。

如果一直任由刘安发展下去,说不准什么时候他还真能搞出来点大动静,不过,问题是两个小意外和一个“仇人”的出现,直接将他的抱负扼杀在了摇篮里。

刘安宾客中以“八公”最为有名,这其中有一位叫雷被的以剑术闻名,刘安的儿子、淮南王太子刘迁也常好找人比剑,于是有一次就约上了雷被,结果雷被一时错手,误伤了刘迁。刘迁不堪受辱,暗中跟刘安说了很多雷被的坏话,直接导致雷被丢了官。雷被也是火大,他又知道刘安不少内幕,便跑去长安告了他们父子一状。如果按律令执行,刘安就是死罪,不过,武帝对刘安倒算仁慈,只削去了他两个县的封地。


另一个将刘安推进火坑的是他的庶长子刘不害的儿子刘建。

刘不安身为庶子,不但没得到父亲的爱,反而连个侯爵都没混上,“推恩令”在他这儿都失效了。不过,刘不害的儿子刘建倒是个厉害角色,他一心想帮父亲将淮南太子刘迁打倒。可刘迁也不是善茬儿,很快就收到了风声,先下手为强把刘建拿住,接着就是一顿暴打。没过多久,刘建的一道密折又传到了汉武帝的面前,汉武帝又想大事化小,这时候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

此人名为审卿,他的祖父就是被刘长锤杀至死的辟阳侯审食其。当初刘长的母亲赵姬通过弟弟赵兼曾经求过审食其,想利用他跟吕后的关系求个情,放过自己,结果未能如愿,刘长长大成人便怒闯辟阳侯府,锤杀了审食其。这回审卿站出来,向好友丞相公孙弘尽述淮南国的事儿,当中自然也免不了一些添油加醋,这番冤冤相报最终彻底击垮了淮南王刘安的内心防线。

刘安想要在起兵前先拿下朝廷派到淮南国的高官,却未能如愿,结果反被朝廷的人先动了手。连同刘迁、王后、地方豪强以及众多宾客在内的数千人无一幸免,全部被捉拿归案,一代文学家刘安最终自刎而死,淮南国除为九江郡,他的弟弟衡山王刘赐也因为与其有勾搭,一样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下令设六安国,封其幼子刘寄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其下辖之六县,曾经淮南国最初的都城后来也变成了六安县,这其中也饱含了汉武帝对那片热土的寄托,毕竟在那谋反的王实在是有些多了。

点赞5、涟源市 网友:风中凌乱

刘安靠一个“独门绝技”与汉武帝“同台竞技”的场景,让人产生幻觉,误以为他的出身比庶子出身的汉武帝更高贵。现在想想,他的这个独门绝技足以令人性善恶不分,令世界黑白颠倒!

刘安充其量就是个业余拳手,根本没资格与汉武帝这个职业拳手打擂台,但他凭借着“勇敢的心”,居然挤进了大汉王朝的权力角逐场。

将他带进角斗场的领路人,正是他的老爸刘长。

周勃、陈平等功臣势力灭了吕氏一门后,将代王刘恒(汉文帝)推上了皇位,这个结果让刘长很不服气:论嫡庶,我至少是半个嫡子,四哥是庶子,凭啥他当皇帝?

其实刘长自认嫡子也不是没道理,这还要从他悲惨的出身谈起。

当初刘邦出差路过女婿张敖的封国,张敖拍马屁,将赵姬献给老丈人,刘邦一夜风流后拍屁股走人。不久张敖卷入谋反案,王府所有人都被投入监狱,包括赵姬。赵姬当即表示,妾已经坏了皇帝的龙种。

有关官员不敢怠慢,赶紧向皇帝汇报。没想到刘邦“留过情”就再也没有情,赵姬在狱中生下一个男婴后就自杀了。这个男婴就是刘邦的第七子刘长,刘邦出于内疚,就将刘长交给吕雉抚养。

因祸得福的是,吕雉对刘长视如己出,刘长也一直拿吕雉当亲妈。既然已经被过继给皇后,按照古代礼法刘长其实就是嫡子了。

但刘长大概忘了一件事,大汉王朝之所以发生嫡系轮转,就是因为灭吕氏,假如你自认是吕雉的嫡子,那你是不是该上断头台?假如你想活命,就得跟吕雉断绝关系,那么你的嫡子身份何来?

刘长一捏鼻子,只得把一口闷气憋在心。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四哥当皇帝,我当个土皇帝不过分吧?

这颗毒种子从此搅得大汉不宁,刘长最终因谋反罪死于流放途中。刘长死了,“毒二代”刘安登场,他要跟汉文帝刘恒的子孙们打擂台,企图替父亲扳回败局。

捋清了刘安的出身就可以知道,他这一系从刘长开始就是庶出,按继承法规定,他们没有资格变成嫡系。你可能要说,汉武帝是汉景帝的庶子、汉文帝的庶孙,人家刘安好歹是刘长的嫡子啊?

这你就不懂古代继承法了,能有资格跟汉武帝比身份高低的人,只能是汉景帝儿子们,连汉文帝的儿子们都没资格“参赛”,更不要说刘长这一系了。

所以,说刘长身份比刘彻高贵,那纯属扯淡,是完全不懂古代继承法的臆想。

估计有人一脸懵:你说得似乎有道理,但我怎么就觉得刘安那么牛气呢?总感觉他就高汉武帝一等呢?

这个不怪你,因为刘安跟粗俗的老爸刘长不同,他掌握了一个“独门绝技”,正是这个绝技让人们几乎忘记了他根本就没有“参赛证”。

刘安的独门绝技就俩字——舆论。

当初刘长很无脑,“嫡子”两个字说不出口的情况下,就单凭一己之力蛮干,搞了70个人,40辆车就宣布造反了。刘安吸取了教训,人家靠自己的学识,给自己打造了一把舆论保护伞。

简单来说,刘安以学术为幌子,团结了一批有话语权的上层人士,向天下传达了两个信息:刘安是高祖最德高望重的子孙;刘安是最具天命的真龙天子。

刘安团结和拉拢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类人:

1.贪财如田蚡之流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按理来说他最应该忠于汉武帝,但这家伙居然被刘安的银子弹打倒,公然捧刘安的臭脚:“您是高祖的亲孙子,又施行仁义,皇帝没儿子,等他翘辫子,皇位非你莫属。”

汉武帝时年才20多岁,就被亲舅舅迫不及待地说“没儿子”,还用“宫车晏驾”来诅咒,有这么个舅舅真够倒霉。

《汉武大帝》里有个被窦太后骂作“乱睡”的刘陵公主,此人就是刘安的女儿,她被父亲当作交际花派到长安,专门结交权贵搜集情报。电视剧里,刘陵“睡服”了田蚡,正史上虽没有那么不堪,但通过刘陵的手,田蚡拿钱拿得手发软是真的。

刘安“逢山砸钱,遇水填金”,收买了一批京城高官,以及淮南国官员和幕僚,这些人不遗余力地替他大造舆论,甚至积极地参与他的谋反筹备。

2.贪名如八公之流

刘安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和游侠之士,其中以苏飞、李尚、左吴等八人最出名,号称“八公”。这是一批有一定才学,但又算不上顶尖人物的“夹生饭”,混在刘安身边,企图靠刘安的名气给自己镀金。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群体,这些人的祖上向上三五代,大多都是战国贵族后裔。他们鱼龙混杂,黑白通吃,常常穿行于达官贵人之间,可谓手眼通天,连汉武帝都吃过他们的亏。

刘安与他们各取所需,除了金钱资助,他们靠刘安的名气给自己镀金,又反过来给刘安当吹鼓手,甚至杀手。正是他们给刘安提出建议,行动时第一个除掉的对象就是卫青。由此可见,他们在卫青身边应该安排了杀手。

3.贪权如伍被之流

刘安谋反败露后,伍被也被处死。客观讲,伍被是不赞同刘安谋反的,但当刘安态度坚定时,伍被还是甘愿当了他的走狗。

汉武帝当初试图宽恕伍被,但公孙弘坚持要处死伍被:他是计划的主要策划人,罪不可恕。

我们该如何评价伍被呢?其实很简单,伍被一直抱定刘安是自己的根,他的立场始终站在刘安一边,不赞同刘安的做法,不代表他的心在汉武帝这边。

伍被很有代表性,他们看中的就是刘安的资源可以给自己换来前程。

4.贪学如申公之流

不得不说,刘安的学识值得夸耀,他是西汉宗室子弟中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他所编纂的《淮南子》像一颗明珠,至今依然闪耀于我们思想文明的宝库。此外,他还撰写过《离骚传》等作品。

刘安还是一名发明家,我们餐桌上的豆腐,就是他发明的。他还最早发现了空气加热会产生浮力的现象,并以艾草加热产生的浮力,使蛋壳成功升起。

刘安的学术成就吸引了一大批最顶尖的学术专家,包括伏生、申公、欧阳生都是淮南王府的常客。

交代一下,伏生是西汉《尚书》学的第一传人,欧阳生是《尚书》欧阳学派的创始人,申公是《春秋谷梁传》和《诗经》的传人。这几位大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鼻祖式的人物。

我用“贪学”这两个字形容不大妥当,但他们与刘安的交往,客观上助推了刘安的声誉。

以上四类人,让刘安控制了西汉帝国权贵阶层、士族阶层、学术阶层和民间阶层的舆论导向。舆论有多重要,看看今天老美和欧盟无耻的嘴脸就应该知道,它可以让人失去自我的情况下,被牵着鼻子走!

于是整个西汉帝国都认为,作为高祖皇帝尚在世的辈分最高的子孙,刘安既德高望重,又身份尊贵。这个印象之下其实就暗含了一个潜台词:他当皇帝是有资格的,是符合民意的!

在抬高自己的同时,当年那句“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两个不相容”再次发威,把刘长的谋反,说成了汉文帝的陷害。可悲的是,直到今天很多学者依然坚信刘长是被汉文帝害死的!

这就从法理上把汉文帝一系贴上了“非法”的标签,反而对刘长报以同情,对刘安上位报以期待。

再加上汉武帝无子,古人认为这就是天命该绝,因为你这一系做了不该做的事,所以老天让你断绝子孙。“无子”两个字居然也是舆论的利剑,刘安的宣传攻势杀人不见血!

到此,您应该看清了刘安的面目,他所谓的出身高贵都是鼓吹出来的,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当然,他也因此把自己引入歧途,落得全家被灭门的悲惨下场。

唉,好好在家读书吃豆腐多美妙,偏偏找死!

点赞6、邢台市 网友:戰溫柔※

刘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安,汉朝时期的淮南王,就是那个豆腐的发明者,从辈分上来看的话,刘安与刘彻的父亲是堂兄弟,他是刘彻的堂伯父。

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一直觊觎着皇位,尤其是武帝婚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孩子,让刘安心里更加难抑兴奋,他自认为出身高贵,丝毫不比刘彻低。



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皇子,其生母王夫人在伺候景帝之前,曾经嫁人生女,是个二婚头,而景帝的元配薄氏,乃汉文帝生母薄太后的族人,但因无子无宠被废。

刘安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孙子,其父乃淮南厉王刘长,是刘邦的侧室赵姬所生,由吕后抚养长大,刘长与汉文帝刘恒同辈,两者都是侧室所生,但刘恒更加年长。



本来,刘彻的祖父刘恒与刘安的父亲刘长,都属于刘邦的庶子,从宗法制度上来说,两者都属于相对于大宗的小宗,地位上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反而刘恒居长,更尊贵些。

诸吕之乱被平定之后,作为代王的刘恒被长安群臣迎入长安,成为了汉朝的新皇帝,如此一来刘恒就从小宗入继了大宗,成为刘氏大宗的继承人。



而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刘启,是刘恒的皇后窦氏所生,乃是嫡长,这样的身份是极其尊贵的,而刘安虽说是刘长的嫡长子,但刘长毕竟是小宗,刘安只是小宗之中的大宗而已。

从宗法角度来说,刘安虽然与刘启同辈,但刘启已经是皇帝之子,属于大宗,刘安的地位根本无法与刘启相提并论,刘启一脉属于君,而刘安属于臣。



刘彻的母亲原本只是个侧室,但刘彻的父亲终归是皇帝,刘安作为他的远房堂叔,却依旧要对其行君臣之礼,只有按家人关系来说的时候,刘安算是刘彻的长辈。

栗太子刘荣被废之后,在馆陶公主的助力之下,刘彻的生母王夫人成为了汉景帝的继后,而刘彻也因此获得了嫡出身份,随即被册封为储君。



在汉朝历史上,刘安的确屡屡意图不轨,自称乃是刘邦之孙,汉室正统,然而刘彻的父亲刘启也是刘邦之孙,而且刘彻的祖父长幼次序还高于刘安的父亲刘长。

古代的宗法制是一整套非常严谨的体系,大宗永远高于小宗,主脉永远高于支脉,小宗入大宗之后,地位就高于其他小宗,刘安的出身,根本无法与刘彻相比。


点赞7、滨州市 网友:久不见长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在还是要先说说刘安的父亲刘长,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母亲赵姬原来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后被刘邦宠幸。赵王张敖后来谋反,赵姬受到牵连,含冤去世。刘邦知道情况后,令吕后收养刘长,刘长因同吕后的特殊关系,没有受到吕后的迫害。



刘长也许是因为从小失去亲生母亲的缘故,因此养成了刚烈的性格,为人非常张狂。被封淮南王后,在自己的封地里也是大行其道。汉文帝继位后,刘长自觉同汉文帝刘恒关系好,更加放任自己。以至于后来谋反。汉文帝刘恒是个仁义之君,平定叛乱后,只是让人用囚车把他这个弟弟刘长押送到京城,没想到刘长竟然绝食而亡,后谥淮南厉王。



刘长去世后,汉文帝在很多人的提醒下,让刘长的儿子刘安继承了淮南王位。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这人可不简单,他出生在安徽淮南,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古琴演奏家、发明家。《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作品《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主编的《淮南子》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篇。他是第一个采用热气球升空的人,同时也是豆腐的发明人。



刘长是汉武帝刘彻的父辈,刘彻出生时,父亲刘启还是太子,母亲王氏也只是刘启的一个侧室。刘启继位后,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后在刘彻的姑姑刘嫖的运作下,刘启废了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刘彻的母亲王氏被立为皇后。条件是刘彻娶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妻。这也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刘彻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其实背后是一场政治交易。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公元前122年,刘安被人告发谋反,汉武帝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淮南,刘安闻讯自杀。对于刘安谋反的说法,后人一直有不少争议,到底是不是真的?



刘安作为文学家能出那么多的作品,还会有精力去策划谋反?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我们面对数千年前的历史谜团,大多只有猜测和臆想。我觉得刘安就是被身边人陷害。他既没有像刘濞那样集结七国,也没有扩建军队的迹象,怎么会造反呢?再说他哪有这么多时间去做这些事。我们不能说他父亲刘长造反,他就会造反。



汉武帝对他这个父辈的叔叔,本来也很是崇拜。他之所以给刘安定罪,也是为了政治需要。刘安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很坎坷的。不管他是否造反,但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刘安的父亲刘长虽不是吕后亲生,但吕后把他视同己出,他比代王刘恒(汉文帝)出身要高贵很多。因此说刘安比刘彻的出身要高。

点赞8、嘉兴市 网友:Fizz

淮南王刘安的出身跟汉武帝刘彻是无法相比的!他仅仅是辈分上比汉武帝高一辈而已,但辈分与出身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

中国古代虽然实行的也是“一夫一妻制”,但在这个“一夫一妻”之后又加上了“多妾”二字,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男性只能娶一位妻,除非丧偶、休妻、和离,不得再娶,皇帝也不例外!当然,兼祧婚除外,在兼祧婚下,男性虽然可以娶两位、甚至多位妻,但她们是分属不同的“老公公“名下儿媳,相互之间的关系只能算“妯娌”。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资料,这里就不铺开叙述了。但是,妾却不受限制。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中国古代妾与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只有妻才是男性的法定配偶,妾只是男性发泄欲望、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妻坐着、妾只配站着……而且,历朝历代对于妻的地位都是有法律保障的,关于不得“以妻为妾、以妾为妻”的相关法律历朝历代都有,如果男性“以妻为妾、以妾为妻”等等,是要受到相关法律严厉处罚并责令归正得!换言之,除非妻被休或者与丈夫和离,妾永远不可能威胁到妻的地位!

因为妻与妾地位的悬殊,也造成了妻妾所生子女地位的悬殊。妻生子女为嫡出、妾生子女为庶出,在中国古代只有嫡出的儿子才拥有继承权,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尤其是在帝王和贵族之家,继承皇位、爵位者,理论上有嫡子在是轮不到庶子的。当然,一些朝代因为政治斗争的缘故,事实出现过不少庶子拱掉嫡子继承皇位的。但那只是在帝王之家,皇帝的话就是法,皇帝怎么着都没有问题……在普通贵族之家,有嫡子存在时,庶子几乎是不可能承袭爵位的。就算没有嫡子、由庶子来承袭爵位,这位庶子也是要算在妻名下的!

淮南王刘安的出身

淮南王刘安是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从他能够承袭淮南王之位,想必应该是嫡子。可问题是,他父亲刘长的出身十分尴尬,从某种意义上讲,连传统意义上的庶出恐怕都算不上……在这一点上,倒是跟刘安的亲大爷齐悼惠王刘肥颇为相似。刘肥的生母曹氏是刘邦早年间的姘头,刘长生母赵姬的比曹氏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本是他姐夫张敖(刘邦的姑爷、鲁元公主的丈夫)的小妾,为了巴结老丈人,张敖居然把自己的小妾送上了老丈人的龙床!这也是没谁了……更让人无语的是汉高祖刘邦,姑爷的小妾他也是照单全收,当晚就把赵姬给收编了。不久之后,刘邦返回长安,但是并没有带上赵姬。张敖没辙,老丈人碰过的女人,自己也不能再收回来呀,只能建了座宫殿把赵姬供了起来……后来,赵姬居然怀孕了,这个孩子就是刘长,至于他到底是刘邦生的、还是张敖生的,我们就不去讨论了,至少刘邦后来认下了这个儿子,那他就是刘邦的儿子。换句话说,赵姬充其量也就是刘邦的另一个“外妇”而已,她是没有任何名分的,刘长只是刘邦的“非婚生子”、跟他大哥刘肥一样。

所以,刘安虽然是刘长的“婚生子”、而且很可能是嫡子。但是,他父亲刘长的地位实在太尴尬,说他是庶出其实都应当勉强,他其实就是刘邦“ONS”不小心的产物而已……

汉武帝刘彻的出身

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嫡子、而且是事实嫡长子(代王后所生的几个嫡子都莫名其妙暴毙了)!虽然汉文帝是庶出,但他成为了皇帝,那他就是汉王朝的大宗。汉景帝作为大宗的事实嫡长子,宗法地位自然比他的叔伯兄弟刘安要高得多!

汉武帝出生时虽然是庶出,但是后来他的生母王娡成了汉景帝的继后,汉武帝的出身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汉王朝不同于商周时期,生母扶正之后,扶正前所生的儿子是被视为嫡子的,这也是汉武帝被汉景帝立为皇太子的法理依据所在。所以,从宗法地位上而言,汉武帝是汉王朝的大宗嫡脉,远不是其他庶出支脉可比的……更何况,汉武帝后来成了皇帝,不管他的嫡子身份算不算数,他都是汉王朝的大宗!而刘安只是小宗旁支之后,其宗法地位是根本无法与汉武帝相比的。

淮南王刘安与汉武帝刘彻的关系

淮南王刘安与汉武帝刘彻是什么关系呢?刘安的父亲刘长与汉武帝的祖父汉文帝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换句话说,刘安是汉景帝的叔伯兄弟,而汉武帝则是汉景帝的亲儿子,加之汉景帝比刘安年长,刘安自然便是汉武帝的堂叔,而且是没有出五服的堂叔!这就是刘安与汉武帝的关系。

虽然在辈分上淮南王刘安要高汉武帝刘彻一辈,是汉武帝的堂叔。但是,辈分与宗法地位并不是一回事,汉武帝是大宗、而刘安只是小宗旁支,他的地位自然是要低于汉武帝的!所以,说刘安的出身比汉武帝高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汉文帝刘恒虽然也是庶出,但好歹他的生母薄姬是被汉高祖刘邦正式收编的小妾。而刘安的祖母赵姬连名分都没有,只不过是刘邦“ONS”的对象而已……二者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点赞9、普洱市 网友:人定胜天

一个大宗出身的皇子,一个小宗出身的王子,谁的出身高一目了然。

显然身为大宗出生的刘彻,他的地位要高于只是小宗出生的刘安。



那何谓“大宗”,又何谓“小宗”呢?

《仪礼.丧服》载:“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也”,对于皇族来说,皇帝一脉就是大宗,反之诸侯王一脉就是小宗,如孔颖达所言:“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继祢者为小宗,谓父之嫡子上继于祢,诸兄弟宗之,谓之小宗”。



如此,景帝时期,作为景帝之子的刘彻自然就是大宗出生,而作为诸侯王的刘安自然就是小宗出生。而在古代,大宗的地位显然是要高于小宗的,大宗不但享有主祭的资格,还可直接管理小宗,是有着隶属关系的。

当然,刘彻只是出身比刘安高,但地位却未必比刘安高,两人皆为庶子出身,刘彻和刘安出生时,他们的母亲都是妾,而非嫡妻,因此他们两个的地位说白了没啥不同的。而且严格说的话,刘安的辈分可要比刘彻高点,刘安可是刘彻的叔叔,说的难听点,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刘彻,他看到刘安,还是要作揖,称他一句是“皇叔”。



不过在前150年,随着刘彻的母亲王氏被立为皇后,刘彻被立为太子后,刘彻的地位可就比刘安高多了。此时刘彻可是储君,未来的皇帝,因此他的地位自然不再是刘安这位诸侯王能比的,此时刘彻因为孝,虽然依然会尊称刘安一句“皇叔”,但刘安此时却是要还礼的,而且作揖可是要作低一点的。

综上所述,刘彻在未当太子前,刘彻虽然出身比刘安高点,但地位却未必高。但是在刘彻当太子后,刘彻的地位可要比刘安高多了。当然再之后刘彻当了皇帝,刘安可就更没法比了。



不过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刘安最后的结局就是被刘彻逼死,他的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抄斩,刘安的淮南国也被废为九江郡。至于刘安会遭受到这种结局,原因就在于谋反,皇帝那个位置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刘安虽贵为诸侯王,但人的欲望永远是填不满的,平民百姓想当诸侯王,而诸侯王却是想当皇帝,而刘安也就为这个虚无缥缈的欲望付出了血的代价。

点赞10、枣庄市 网友:画中画

一个逆王之子,居然和汉武帝比出身?

好像没什么可比性吧!对了可能辈分高些吧,刘安算是刘彻的叔叔。

淮南王第一任国王是刘长是刘安的父亲。

但是这个国王不安分,平定吕后之乱后,汉朝的大臣拥立了汉文帝登上皇位。

作为同为庶出的皇子,可能不满汉文帝上位,刘安就策划联络匈奴等外族起兵谋反。

(汉文帝的母亲原是魏王豹的姬妾,淮南王刘长母亲原是赵王张傲的姬妾,楚汉战争中他们先后为汉高祖刘邦所得)

但是淮南王刘长谋事不力,失密被朝廷得知,而被剥夺了王位,在流放的路上绝食而死。

这就是淮南王刘安家族从起始说就背负着谋逆的原罪。刘安能继承王位只是汉文帝,顾念血缘亲情,在刘长谋反流放后还让刘安继承了淮南王王位。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