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微信朋友圈,大家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发表心情和观点?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3关键词:微信,朋友圈,心情,朋友,观点

微信朋友圈,大家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发表心情和观点?

点赞1、韶关市 网友:离伤怎愈

谢邀!在现实中,这种情况的确存在,甚至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了。至少我现在早已经不在朋友圈发什么东东了。个人体会,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朋友圈的构成很复杂,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朋友”的来源不同,源于四面八方。同时,在年龄上也参差不齐,年龄差异非常大,导致“三观”认识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是知识水平的构成不在一个层次。“朋友圈”的人因为来自五湖四海,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复杂性、文化的差异性。在茫茫人海中,大家因为一个“缘”字才彼此认识。又因为一个“情”字,大家又才聚在一起。作为亲朋好友,你可以选择情分多少定义你的朋友,但你不可以要求对方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格局与你在同一个水平。当大家一路走来成为朋友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彼此可能都会包容对方的一切不足与缺陷。但当大家来到网络这个平台后,这种平静和平衡,就会被网络所带来的各种观念,彼此在认知上出现的巨大落差彻底打破。

三是因为大家在认知和构局上的不同和差异,导致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出现分歧甚至观点上的冲突。当然,对同一事物产生的讨论甚至争论都很正常。我一直认为,正常的争论可以让人的思想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让我们的思想和境界由此而升华。但长此以往,难免会从讨论上升到争论,又从争论上升到争吵,甚至谩骂和构陷对方,最终导致割袍断义,翻脸为敌。方方日记在朋友圈引发的讨论所带来的亲情友情的撕裂,就足以证明。

四是“疲倦”感。什么东西玩久了都会产生审美和视觉上的疲劳,“喜新厌旧”不仅是男人的专利,什么领域都存在。

点赞2、宜春市 网友:轮獄道

自己消化了,没有时间发。

点赞3、绵阳市 网友:吕小布

也许有时候发表点真实想法,真实看法,犯了忌了,所以大家就越来越这样了吧。

点赞4、大冶市 网友:風尘娚孒

谢诚邀!微信?里为什么都不爱发心情这个事,我个人的看法是,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方发泄心情了,不一定非要微信里表达,

点赞5、湛江市 网友:▓夏尛柒

没意思

点赞6、日照市 网友:云淡风轻

俗话说得好,越是缺钱的人,喜欢装大款;官位越低的人,就越喜欢摆架子。没胸的人,才喜欢用力挤沟,大胸的人根本不屑露给别人看。心存不轨的人,才总把善良单纯挂嘴上,真正善良的人,总希望自己是邪恶的小妖怪。缺爱的人,才会整日炫耀自己的感情,真爱的人,早就把日子过到平静。弱小的人,才喜欢去跟人争辩是非对错,强大的人,根本不在乎人家说什么。人呐,缺什么吆喝什么,没什么显摆什么。真正做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点赞7、慈溪市 网友:涛去心安

我认为朋友圈正常基本上是熟人,一段时间后就变淡了实属正常。不像头条百度这样的面广,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互动交流。在微信上发多了味变了!这只是个人观点!

点赞8、儋州市 网友:疯婆纸*

您来问,我来答。

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很多,表达自己的心情与观点仅是其中之一。为何这类内容少了呢,主要是因为心情与观点本身具有私密性,不是什么东东都能发。另外,心情与观点可能涉及与他人的关联性,其内容的传播要慎重。还有一条重要原因,那就是此类内容涉及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更要避免随意性。如去年就有人在圈内对因扑救森林大火而牺牲的消防人员胡乱发声,言之不敬乃至侮辱。

总之,随着人们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水平的提高,慎重发表此类内容与观点的人多了,负面的东东自然就少了。

点赞9、宜威市 网友:温柔牢笼

和你没有关系吧

点赞10、乐清市 网友:怪胎。

因为那等于把自己性格,完全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下次朋友相聚时,别人就会拿你开玩笑,甚至别人背后拿你当谈资……

得不偿失的事干嘛要做呢?

点赞11、常州市 网友:川流不息

经历的多了,感觉发圈有点矫情了,我现在偶尔发的是搞笑的图片一类的,证明我还活着[捂脸]

点赞12、攀枝花市 网友:宇春敬明

朋友圈发表的内容越多,暴露的东西越多。

如果天天晒幸福,你高兴了,别人就失落了。对方会发现活的不如你,多多少少会嫉妒,很憋屈,慢慢就懒得点赞,不愿再看,直到厌倦。失去新鲜感就很可怕了。对你没了新鲜感,对那么多微信朋友圈的内容都失去新鲜感了。世界都好,唯独我差,谁也不愿意接受。

如果你天天苦情宣泄哀怨,刚开始外人看了会安慰你,鼓励你,开导你,发的太多了,别人就没有精力耗神费力来开到了,一是感觉开导你无用,累死三军不讨好;二是被你带偏了陷入坏情绪,人家警觉起来了。与其操碎了心,不如不管不顾来的利索。直到心累了懒得理你,眼累了懒得看你,手累了懒得点开朋友圈。

改变来了,我们发现,熟悉的人开始设置展示天数权限,开始筛选屏蔽对象。直到微信朋友圈满屏的营销号,俨然超市百货,天天坚持,还乐此不疲活力满满。但好像也没打动我去周真正体验一次。

网络再发达也不如过好当下现实生活,回归生活本质,踏踏实实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我们真正离开朋友圈的原因。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