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对锅包肉感觉如何?
第一次吃锅包肉是在东北人开的餐馆里。早就知道锅包肉是东北名菜,所以特地点了一盘尝尝,入口酸酸甜甜,外脆内酥,非常对我口味,本以为这种口味只能存在于南方,没想到东北人也好这口酸甜味。
由于长三中下游地区吃惯了糖醋的味道,对于锅包肉还是比较好地接受的。同样,很多南方地区受到广东鸭子、烧鹅等的影响,对于差不多口味的食物基本上也能接受。因为锅包肉的普遍做法并不是很奇怪的,反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方法,大多数人对其印象不错!
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喜欢吃。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瀛厨师郑兴文之手。 成菜后,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清朝,旗人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音)门下。 1907年,郑兴文到哈尔滨滨江道衙门,当上官厨,给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吃饭都要点这道菜。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演变成为“锅包肉”。
西安事变以前,东三省归属张氏家族管辖,很多道台府里的菜,都属于禁菜、私菜。日本侵占黑龙江以后,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辽宁人对锅包肉进行了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我老公南方人,我东北人。他很喜欢吃,此外还喜欢吃溜肉段。
我周围的南方人(湘省),有特别喜欢吃的,有吃不吃都可以的,讨厌的很少,不吃这道菜的也很少。但是南方有些餐馆的锅包肉,味道实在一般。
还有呢,就是东三省的锅包肉的做法也有些不同,比如吉林就是不放番茄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