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林散之的楷书水平如何?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0关键词:

林散之的楷书水平如何?

点赞1、南京市 网友:风云再起

林散之的楷书虽然不像他的草书那么有名气,但是林散之的楷书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可能很多人会说林散之的楷书不如“田楷”好。那好吧,我承认林散之的楷书不如“田楷”工整,因此初学书法我也不赞成去学林散之的楷书,因为都是当代的书家,取法还是要向古人学习。

林散之的小楷,看起来是很有魏晋之风的,看惯了“田楷”的人,可能确实看不惯,这也能理解,毕竟林散之的小楷不是“馆阁体”,没有那么工整。

上面两幅字是林散之16岁时写的小楷《自作诗附寄杨啸翁二律并书》,这幅小楷拿与当代书家来比较,恐怕很多人看了会脸红。林散之的楷书初学颜、柳,后入魏晋,所以他的小楷给人以古雅的感觉,萧散、淡然。

上图是林散之24岁教书时所作的小楷《四时读书乐诗抄》,不禁让我想到了元代的倪瓒的书法,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上图就是倪瓒的小楷,林散之的小楷和倪瓒相比,是不是风格上很接近。

上图是林散之62岁时候的小楷,与早期相比,去了几分妍媚,多了几分骨气、硬朗,注入了北碑的风格。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书家,虽然靠草书闻名于世,但楷书不逞多让,没有好的楷书根底,想写好草书那是肯定不行的。

上图这幅楷书作品,看似随意,却颇具唐人之风。能从中看出用笔取法褚遂良、柳公权,结字取法柳楷的体势遒媚的风格。

林散之的楷书,并不是为了教学和出字帖为目的,是个人性情的一种体现和抒发,因此不好拿来与很多人说的“田楷”来比较,毕竟目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各位书友看了林散之的楷书之后,对这位当代“草圣”是不是多了一些理解,不知道各位对林散之的楷书有何评价。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恩有你。

点赞2、苏州市 网友:〃飘№零

如果是普通的爱好者,楷书还不错!

可是,林老被称作大家!写这样的楷书只能说林老的楷书功夫更差!笔划的功夫就不怎样!可惜寄字的横,还有劳字的宝盖的横,没有弹性,缺欠粗细的变化,这样写楷书太呆板了。虽说劳字的草头横划太软有些动感,可是依然没有摆脱粗细一样的硬笔做派!

这幅似乎好多了!可是呆板的影响依然存在,我们看成字的撇,根本就没有灵性的成分,说明林老的笔力很弱,也很软!同样的还有根字与咬字,看不出力度!

林老的楷书真的不入流!

点赞3、宜兴市 网友:无边雨丝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我认为,林散之的楷书水平一般般,远不如他的“枯笔型”草书划拉的好。

林散之的楷书虽入法,但线条是生硬少筋的,点画质量也不是太精道,技术含量不高,神采欠缺,与当代楷书大家卢中南和“二田”的楷书相比,相差甚远!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林散之的楷书没传统根基支撑。可以肯定的说,林散之学书走的是传统之路,并不是随意胡写乱划的。

细观林散之的楷书,有晋楷的影子,也有唐楷的元素,总体来说,用笔还算可以,但结体不尽完美,个人的东西融入太多,单一出处不明显。

我的观点是,林散之的楷书只能观赏,不可学之,因为没有学的价值。如果有人想收藏林散之的楷书作品,亦可收藏,毕竟林散之是个影响力较大的书法家。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感谢您的阅读!谢谢您的关注!我是中州耕牛堂主。

点赞4、黄石市 网友:迷离。

我是一人。现在很多书法家的楷书水平如何?

林散之的楷书水平在书法家中不高,林散之的草书水平在书法家中也不高。

我们当代书法界有个很神奇的现象,草书和楷书好像是对立相冲的。书法家们的字给人的感觉:草书写得好楷书写不好,楷书写得好草书写不好,事实上很多”书法家“并不是因字而名。

作为书法来说,林散之的书法水平在书法家中不高,不管楷书和草书。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画家黄宾虹的学生,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

74岁时,林散之才获得大名。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时,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联合声明。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因为历史原因,风云际会林散之在74岁时,他的字被选中至于为什么被选中,原因很多。在中日书法交流敏感时期被选中,林散之成名最主要的肯定不是字的原因。

从林散之的草书来看,可以看出并没有长期练字的经历。败笔不少,鼠尾柴担经常出现。

那么看看林散之的楷书,如下图。

上图为林散之《自作诗稿》纸本楷书,31.8×24.5cm,1947年作,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1947年作,林散之当时已经49岁,林散之在年少时候并没有练字。

不只是楷书,看看林散之的行书。

林散之《行书京诗轴》纸本行书,300×150cm,1973年,江苏省美术馆藏。

林散之1972年成名,1973年写下上图行卷,有多少败笔可以数一数。

一人有感

每个人都会有机遇,有些人则是遇到了历史的机遇。

我不会说林散之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我们书法界丑书横行,正如我也不会说田英章和田蕴章的楷书完美无缺。

白纸黑字,字是不会骗人的。古往今来历史留名的书法家并不多,交给后世公论。

特别说明:坚持不懈的练字是字得好的最基本的要求。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点赞5、朝阳市 网友:血舞狂沙

谢谢邀请。 自己怎么样,别人才会有什么样。自己不怎么样,别人就没有怎么样。什么草圣?什么什么都是人为的,名都是子孙后代给的。想要怎么样,自己就要做好什么样。自己做到了怎么样,别人享受了怎么样。自己不怎么样,别人也达不到享受怎么样。自己没有怎么样,别人也说不了什么样。想有怎么样,自己就多下点功夫怎么样。所有的怎么样,都是由于自己怎么样才是怎么样。写的什么样,看的就是什么样。没有怎么样,看也看不出多的怎么样。中国书画印传统艺术的怎么样,都是眼睛看了舒服程度怎么样,眼睛才会怎么样,所有的才是怎么样,都是眼睛来决定怎么样的。自己不怎么样,吹也吹不出怎么样!哈哈,哈哈……只能这样说话了。我是保持中立,不介入是是非非之人哦!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